EN 中文
首页 > 会议 > > 演讲实录——李旭东
Home > Metting > > 演讲实录——李旭东

演讲实录——李旭东

  • 简介:
  • Summary:
  • 6

会议综述

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来参加这个活动,也是来学习的。我们是在市场上随新三板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我们是中介机构、推荐券商。本人从事新三板业务有年头了,2009年开始做,当时在中关村期间做,2011年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新三板团队来做这个事,我负责牵头,到现在也5年的时间,基本上看着新三板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一个过程,应该说新三板市场确实是个新生事物。

我讲的第一点是关于它的市场定位问题。这个市场其实包容性比较强,差异性比较大。大家最近看整个市场,交易基本是连续的阴线,而融资现在也比较困难,但是看待融资问题我们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呢。如果定位成一个PE市场,它本身就不是融资,融资就应该是比较难的,如果定位成一个交易性市场,那么考虑它融资的衡量标准就不一样。三板市场发展到现在,应该考虑一下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我们通常说是三足鼎立,是三个证券交易所之一,但从实际官方的定位跟实际的做法之间还是有分歧的,导致大家对市场认识上的模糊,进而影响未来对市场投资的信心,还影响到企业挂牌的积极性。比方说现在证监会把三板定为一个独立市场,作为一个独立市场,应该说对企业从小到大的发展具备相应的服务功能,在交易功能和融资功能方面都是这样。现在我们在分层之前包括分层以后,很多公司其实从成长性、规模大小跟上市公司差不多,但是现在的服务不对等。如果作为一个独立市场,这块应该完善,交易功能要跟上。如果定位是个预备市场,转板机制必须要打通,预备市场就是原来台湾的兴柜市场。但是如果我们在创新层里边再增一个竞价层,那又面临一个问题,竞价层跟创业板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肯定是重叠的,服务对象都是重叠的。如果服务对象完全是同质的,而服务的功能差异比较大,估值包括流动性差异比较大,企业到时候必然选择走人。现在来说为什么出现几十家IPO的情况,我觉得随着创新层的公司发展越来越大,昨天我看个报道说,到了市场15000家的时候可能会有1000家公司会达到上亿利润,或者500家,这些公司发展到一定体量的时候怎么办?怎么来维持它的服务?这里边带来的问题就是三板到底是独立市场还是预备市场,它的政策的走向是不一样的。无论怎么样其实都可以,但我们配套的制度供给应该是不一样的。还有现在市场定位对基础层和创新层也是有差异的,基础层我觉得可以放松监管变成一个私募市场,但是创新层绝对向公募市场发展。我觉得市场的定位问题要亟待解决,否则我觉得影响信心,我也不知道现在为什么市场会低迷成这样,有资金面的问题,但是也并不都是资金面的问题。

...

全部实录请参考文后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