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会议 > > 演讲实录——李扬
Home > Metting > > 演讲实录——李扬

演讲实录——李扬

  • 简介:
  • Summary:
  • 10

会议综述

我对此事有几点看法:几年前证监会请我讲互联网金融,我说了一些和当时流行的不太相同的看法。我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稳定的业态,这么执着的研究在学理上可能会有问题。央行现在已经改口为数字普惠金融。之前央行袖手旁观,然后开始支持,很快又来整顿,表明这件事在中国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并且很曲折。我一直觉得中国关于互联网金融诸如此类的东西,其实是体制改革的因素。因为中国金融被控制,所以大家找一个名头来突破。也正因为如此,不管用什么名义,到最后做的其实都是银行业务。这个互联网金融,搞几下不就搞出资金池来了吗?搞几下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这与中国体制没有改革到位有密切关系。

我认为对概念的确认要保持警惕,说实话我们现在谈的事情,这在发达国家早就有了,而且做得比我们更深入,但是国外并没有衍生出一个新概念。其实金融变来变去并没有什么变化,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人喜欢新。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体制改革因素,中国金融被管控得太严,所以大家又出了一个新概念,当局还没缓过劲儿来就开始干,然后迅速把它推到极端。中国确实应该发展保险业,但是开始之后不去发展保险本业,反而去炒股票,借助杠杆率搞收购等别的事情,这是个很大的教训。美国保险AIG几乎要灭顶之灾了,但是再仔细看看传统保险业没有任何问题,是资金和金融出事了。这些都是教训。这些在中国尤其厉害,原因是我们的管制太厉害了。所以有一点名头就拿来做,所以就是看不太清楚态势。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些:科技创新、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数字普惠、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智能化,咱们做研究的需要拉出一条逻辑一致的线索,区分出递进的、发展的或是同名异指、异名同指的关系。技术和金融如何结合,新金融和旧金融如何衔接,这些都需要完善。所以黄国平做的这个事应当支持。

我最近在看萧峰的东西,以前在上海开会的时候,曾经探讨过,我没有很好的研究过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这个是革命性的,很可能货币取消之路就蕴藏在这里面。当时他引为同仁。我现在看他思路还是比较清楚,他说到今后可能会人人金融、物物金融,所以需要经过数字化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人民银行数字普惠金融,不管是为了应付G20还是主动积极地进行,是很有眼光。显然数字金融比互联网金融更好,经过发展所有东西都数字化了。一到数字化的话,数字就可以计算,算法就在可能会主宰,滴滴打车就是靠算法驱动的案例。有两个算法,他能计算出价格最优以及距离最近,他就是个算法驱动到,那个时候,人人都可以做金融,物物都可以与金融连在一起,货币就消灭了。我看了之后挺受启发。今天在这里跟你们聊这个研究确实是潜力无穷,但是要想把它做好,确实需要大的梳理的工作。我们一直认为数据和金融看起来只有外在的关系,其实数据再数字化加上这种算法之后就是金融了。

...

实录全文请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