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会议 > 智库论坛 > 演讲实录——李扬
Home > Metting > THINK TANK FORUMS > 演讲实录——李扬

演讲实录——李扬

  • 简介:
  • Summary:
  • 1

会议综述

欢迎各位来到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参加这个研讨会。在座的很多是老朋友,但大部分则是第一次来这个新地方。无论新老朋友,欢迎大家一如既往地同我们合作。

今天我们的会议主题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趋势与风险管理”。它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好几年以来,中国的债务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最近这几年,国外唱空中国经济的主要理由之一,就是债务问题日益突出。这个问题在今年更加凸显,大概今年4月份的时候,国际评级机构对中国的评级,有的是降了级,有的是降级加负面,原因也都源自债务。

对于我们这种拥有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的经济体来说,债务可能始终是一个问题。因为,经济发展需要动员和配置资金,而通过间接融资体系来媒介储蓄/投资,融资中的相当部分要形成筹资者的债务,这是与生俱来的。如果经济成长的速度比较快,债务问题会不那么突出。这是因为,我们是以GDP作为分母来算杠杆率的,当分母GDP非常快速扩张的时候,我们当然就不怕债务的增加。但是,只要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债务问题就立刻凸显,水落石出。关于这个问题,我最近一直也在基于我们的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框架做些研究。前两天,我在经济日报上发了3000多字的一篇文章。对于此类问题,我是在不断地说,同时也在不断地修正,不断地进行精细化。经济日报的这篇应当说反映的是我最新的一些成果,最新的看法,特别是关于债务可持续性的一些探讨,过去没有分析过。

我觉得,中国的债务问题肯定不像国外研究者渲染的那样,马上就会让我们遭遇灭顶之灾,远不至于到达这个程度。在那篇文章中,我列举了几个方面的体制性原因。

首先,对于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而言,最令我们担心的还是流动性风险,而不可清偿的风险相对来说危害性要小一些,间接一些。由于间接融资为主,大家的储蓄没有其他去处,所以,总还是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进入各类金融机构,从而使得资产负债表得以维系,因此,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问题还不会一下子凸显。尤其是,中国央行和其他国家央行相比,现在显然还有较大的腾挪空间。虽然我们实际上也一直在进行量宽操作,但比起很多国家来说,我们还是不那么“宽”,从而还是留下来较大的操作空间。不久前,我们分析了我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占GDP的比重,看到的事实是,这几年,该比重已经在下降,不像美国和欧洲等,仍然还在上升。这就是我们这轮市场改革和宏观调控的空间。

...

全部实录请参考文后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