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今天报告的主题叫“宏观之困与微观之变”,主要是想向大家报告一下2015年和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发展情况。我们长期以来主要是在宏观领域做一些研究工作,最近这几年张老师带领我们团队做上市公司的研究,宏观经济要寻求微观的基础,理解微观的行为动机,所以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首先我想向张老师他们表示祝贺,因为他们去年蓝皮书的总报告获得了“优秀皮书报告奖”的三等奖,挺精彩,挺不容易,所以要向他们表示祝贺。我们这个蓝皮书现在以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名义来发布,这个中心1996年成立,当时叫上市公司研究与预测中心;2003年张卓元研究员担任主任,改用现名,成为社科院的院级中心;今年6月份由张平研究员接任中心主任。这个中心是一个非实体性的研究机构,主要的工作有:一是刚成立之初召开了多届中国上市公司论坛年会,年会也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二是多次承担社科院、地方政府、国家的重大课题研究。三是从2014年开始,到今年是第三年,每年撰写一部“中国上市公司蓝皮书”。四是培养人才,主要是博士后的招收培养。下面是它的组织架构。这些介绍,在蓝皮书上也有。
我今天要报告的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是介绍一下蓝皮书的结构,第二个是汇报一下蓝皮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今年的上市公司蓝皮书(2016)的结构是这样的:首先是一个总报告“宏观之困与微观之变”,主要定位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创新与治理;其次有两个分报告:一个是中国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研究,第二个是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与增长动力的重构。一会儿由张鹏来汇报;另外分两大块:一个是资产市场的专题,这是今年蓝皮书很重要的一个特色,强调大类资产的配置,这里边主要包括债券市场、新三板市场、中资概念股和房地产市场;另一个是行业发展及相关专题,主要有五个报告,涉及到钢铁、军工、房地产、商贸零售和医药行业。另外还有两个专题,相对偏理论或更细节的研究,一篇是折旧率的分析,企业运作、以及整个宏观研究里边很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折旧率的测算。另外一个是程锦锥博士一会儿要汇报的商誉资产的问题。
接下来我想利用这点时间来给大家讲一下,我们对2015和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发展的一个基本的观察和理解,主要概括为十个事实。因为时间关系,我也不更多展开了,如果蓝皮书里面涉及的就基本上略过,主要更多补充一些书上没有的东西。
...
全部实录请参考文后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