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会议 > > 发言实录——邵宇
Home > Metting > > 发言实录——邵宇

发言实录——邵宇

  • 简介:
  • Summary:
  • 123

会议综述

DSC_3520_副本.jpg首先我感觉大家利用的数据可能更多是一个样本一个片段,因为我主要评论是企业这一块,其实我们也做过很多研究,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个特征。这样一个企业的,特别是中国企业的负债率上升,它有三个特点,第一可能是一次性的,也就是在08、09年反危机的时候突然起来了,以前大概在1%左右,没有太多趋势性。第二个主要是国企,为什么呢?很明确的理解,因为在那里面加杠杆都是国企,包括铁路、中铁等等,这些东西基建。第三个还是挺有意思,大部分是上游,什么叫上游,除了基础设施以外差不多都是原料或者是原材料类的。下游竞争性基本上没有这个问题,我们有理由怀疑,我们这个东西究竟是漫长债务里一个特例还是一个趋势,我个人觉得更多是一次性的,但是这里头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如果我们在现在的整个信用经济大环境下。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经济有一个很大特点,我们货币是用债务来产生的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大概用黄金,因为是一个交易工具,但是现在我们是因为有了贷款,有了债务,从而产生了货币。

如果没有债务,大家杠杆都变零的时候,我们货币总量也会迅速下降。但是从我们的统计这样角度来看,如果把M2,M2是一个广义货币,因为债务或者是贷款产生的货币对GDP的比例还看的话,它是永远在上升的。所以其实某种意义上说,我觉得如果从货币史,特别是这样一个信用的货币史来说,可能我们宁愿生活在这样一个货币幻觉里头。阿代尔就是英国原来前金融服务局领导,他也给了我这样一个有意思的数据,他说海外发达国家过去30年里头他的M2,每年差不多也是10%,而实体经济增长就是5%,每年也有一个5%左右的增长,对中国来说更是这样,中国的M2增长21%,实体经济16%,也有一个5%的点。所以这一块恐怕是永恒。

再回到一个更为明确的表述,也就是从二战以后,所有主要经济体的债务是永远在上升的,我们没有看到哪一个国家的债务,或者是国家债务得到彻底的清仓,除了小的国家,拉美等等,在债务危机里面倒掉的国家,所以我觉得可能这就是一个常态。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一个宏观框架里头,不光是谈企业负债,其实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大家可能看过我写的关于中国杠杆的乾坤大挪移,因为一共是六个部门,他所扮演的角色非常有意思。比如说刚才剑峰提到的金融部门,金融部门是什么东西?金融部门它在正反两个方面都是用来加杠杆的,他能够让你的经济快速的接近所谓叫做明斯基的时刻,然后就很简单了,一个是国有部门一个是居民部门,这两个部门玩的游戏是什么呢,当动物精神起来的时候我的居民部门是加杠杆的,而且大家觉得这个杠杆加的是良性的。但是当动物精神消退或者是大萧条来的时候凯恩斯就复活了,大家觉得政府应该加杠杆。我看刚才大家的意见都是政府应该再加一点杠杆。毫无疑问我们现在用的方法是什么,还有一个是货币当局,也就是中央银行干什么...

...

实录全文请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