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我今天只是从两个方面谈一下。第一,谈一下我国金融体系一些变化。第二,从我从事的私人银行业务视角,也就是从银行转型的角度来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知道中国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作为主流的金融体系,但是这些年变化太大,我们所熟悉的一些包括货币供应机制,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年我们央行的基础货币供应,应该来说还是趋缓的,但是作为银行主导的M2的扩张,应该说是比较快速的。银行成为M2扩张的主体,这里面主要跟银行表外业务的快速扩张有很大的关联。所以说最近监管当局在12天内连续出了七个方面监管性文件,实际上也是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我们作为银行的从业人员,今年是深深感受到了严监管这非常特殊的一年。
另外,从刚才剑峰这一章节可以看到,非银行机构各类信用扩张也是非常快速的,实际上这里面也有很多银行的影子,这一块就不多说了。另外一个从市场主体的行为也发生一些与我们原先所学的基本金融知识,不同的情况。原先企业和住户部门金融行为现在出现了一些变异。按照一般概念,企业是社会资金的净需求方,住户部门是社会资金的净提供方。但是大家看到在2016年这种模式被打破了,实际上也就是住户部门中长期的按揭,超过了存款的增长。所以这个又是分析一些数据的信号。另外大家谈论较多的,包括政策主导的具有政治性质的信用快速扩张。所以这些包括信用的置换,包括政府融资平台等等这些年,到现在实际上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另外作为银行,现在也不是传统意义的银行了,这些主流银行,如工、农、中、建、交,和我们股份制银行的主流银行,如兴业银行等,也不是一家传统意义的银行了,而是一家银行集团,我们兴业银行除了保险牌照没有,其他牌照都有。当然也包括国有银行,包括股份制的其他主流银行。
所以说,现在的监管实际上也出现了很复杂的现象。我们现在是分业监管,但是银行集团的出现,对经销商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管,这也是一个课题。是按照综合类监管还是按全功能化的监管,现在实际上各个监管当局还没有达成共识。刚才连老师也谈到MPA,我相信随着今年监管年,以国务院主导的这种对金融机构的综合类的监管,会提上一个议程。我们作为金融机构,还在认真的学习这七个方面文件。
实际上监管当局也有很多监管概念还没有理清楚。甚至连基本的存款、贷款,包括同业存款,买入返售等等,都存在一些概念性分歧。虽然说今年的监管检查,现在在自查阶段,但是随着监管部门进入实质性检查,也还会出现很多其他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希望连老师,能继续给我们指出更多的方向。
...
实录全文请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