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会议 > > 发言实录——连平
Home > Metting > > 发言实录——连平

发言实录——连平

  • 简介:
  • Summary:
  • 123

会议综述

DSC_3326_副本.jpg第一个想评论一下影子银行。目前中国所谓的影子银行的发展迅速,这本书我也粗粗地看了一遍。关于这一块,我觉得点得还是挺清楚,关键就是银行的影子,这一点跟前些年影子银行的发展有所不同,刚才他数据中间有很多关于前一段时间发展的情况介绍。在2013年以后,曾经有一段影子银行迅速发展。那一段时间发展的特点,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之后又通过监管。目前发展的特点就是他在这本书里面说到的,叫银行的影子。主要是商业银行跟非银行的金融机构,通过很多渠道进行许多合作,银行用它的同业业务对外进行拓展,产生了很大的银行的影子。

一两年前,银行业业内很多人在说,我们要在银行表内业务的基础上,大量发展表外业务,表外要再建一家银行。这个话话音落了没多久,回过来看,很多银行表外业务这一块,已大大超过表内。银行业整个来看,表外这一块,已经是表内的一倍还多一点。我的数字没记错的话,大概可能是1:1.4,表内是1,表外已经是1.4了,这就是银行的影子,大量的银行同业业务跟非银行的机构进行合作,做了非常多的所谓影子银行业务。

这一块业务的迅速发展,我觉得确实需要关注它的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包括信用违约风险,还有杠杆率风险。因此当前加强监管确实是很有必要。如果再放任这种态势继续发展下去,金融领域中爆发较大规模的风险恐怕就不会太远了。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了八个风险,之后政府工作报告提了四个风险,最近银监部门公布了一系列监管指导意见,其中谈到了许多更为微观和具体的风险,共有十六个方面,加强监管确实是十分必要。

第二个想评论的方面,就是目前的货币状况已经不能够真正反映国家金融整体信用的状况。

乍一看,信贷的增速平稳,甚至于还有所回落;M2增速也很平稳,也在下降。但我个人认为这些数据是有假象的,也就是事实上它并没有回落。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2015和2016年,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共置换银行信贷6万亿左右。

债务置换对地方政府来说第一个好处是利息支付大大减少,经测算,两年可能减少利息支付大概在八千亿左右,因为本来是贷款,利率相对较高,贷款在前些年投放利率比较高,15%甚至于更高。而通过发债获得的资金成本只有3%多些。但事实上钱都是银行出的。本来银行给地方政府的是贷款,现在银行是买他的债券;所以对地方政府来说基本没有还银行的钱,对银行来说基本没有从政府收回他的贷款资金,只是形式变了一下。但这一转变之后带来就是利息支付的大幅度减少,同时等于将债务又做了重新安排。

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其实银行的信贷在2015年尤其是2016年没有少放。虽然其增速是下来了,但我们要注意的是银行在填补了存量中减少的这个6万亿左右的信贷,实实在在选择了新的客户进行了投放。银行业通常是1/3的存量在每年是要收回再贷,而这个收回再贷中有相当部分信贷很大程度上是在原来的客户基础上进行的。现在是地方政府把这一块信贷存量转移掉后,选择了新的客户进行投放,而不是收回再贷。在这个基础上,银行信贷还要有较高的增速难度就非常大了,因为他已经花了很大力气填补了存量中间下沉的这一块。所以我们说从整个信用情况来看,加上刚才讲的表外业务快速的发展,膨胀是比较明显的。2015年和2016年银行业的实际信贷增长可能达到16%和18%。

从银行业的资产增长情况来看,总资产增长这两年明显是加快。因为表外业务有大量的拓展,同时刚才我们讲了表内信贷看上去好像是减少,但是事实上又是进行了投放,所以总资产是上升的,和M2的运营跟信贷增速的运行明显是分离的,分道扬镳的。所以这个现象就说明信贷的增速已经也不可信,M2的增速已经也不可信,就是无法用数据像过去那样比较准确的来看待中国的整个信用运行情况。

因此这一点上,继续往下推的话,就是调控和监管政策、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等等都需要加以转型。否则的话,在数据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异的情况下,政策机制不做转型,毫无疑问将来是要出偏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