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会议 > > 发言实录——殷剑峰
Home > Metting > > 发言实录——殷剑峰

发言实录——殷剑峰

  • 简介:
  • Summary:
  • 123

会议综述

DSC_3238_副本.jpg我在讲内容之前,我先就晓晶刚才提出的利息支出和GDP之比大于金融业增长值和GDP之比,这个道理很简单。非金融部门的利息支出是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但金融机构的利润是要扣除了金融机构本身的利息成本,所以中间金融机构的利润,实际上构成了金融业增长值的主要部分。所以金融业的利润,肯定要比它收到的利息要低。这个很好理解。

我来讲一下我们国家金融体系的新变化。2009年之后,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非银行中介机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2010年的时候,保险业的总资产大概3万亿,2016年是15万亿,5万亿涨到15万亿,涨了三倍,大家都说保险业是野蛮人,比保险业更野蛮的是信托,信托2010年大概是3万亿,现在是18万亿,涨了6倍。事实上这些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在其他国家有不同于银行部门的功能,但是在中国,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事实上做得很大一部分业务,都是类存款和类信贷业务。比如说信托公司,信托公司的资金信托,18万亿信托资产中,16万亿是资金信托,资金信托干的就是信贷业务。第二个变化是非金融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在2010年前,如果扣除国债之后,包括地方政府债,非金融企业债券,扣除国债之后的债券规模,只相当于银行信贷的不到5%,目前是20%多,这个债券市场发展非常快,我们国家的企业债的规模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按理说都是银行部门的,都会对银行部门产生脱媒的压力,我们国家的银行,通过自己商业模式的变化,使得脱媒的压力,变成发展的动力。这张图,我们给出了,左边这张图给出了全部存款货币类机构负债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对居民的债务,就是居民在银行的存款,目前只占到银行全部负债的30%,对非金融企业债务,就是非金融企业在银行的存款大概只有31%左右,两者合计60%,全部的银行业,就包括城商行、农信社等等,政策性银行,目前40%的来源是非存款。从资金运用,右边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对居民的债券,包括按揭贷款,占银行资产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到2016年,大概是14%、15%左右。

与此同时对非金融企业债券,包括对非金融企业的贷款和持有的债券,占比不断下降,目前大概是30%多,两者合计50%。也就是说我们的银行业,50%的资产业务和信贷,已经和传统的信贷没有关系了,如果再扣除持有的央行的准备金,银行的资产中,40%左右与信贷没有关系,所以银行部门内部的商业模式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吸收存款,放放贷款,变成了另类的业务,包括市场业务,包括同业业务。通过这种商业模式的转型,我们国家银行业的总规模,不仅没有下降,而且在持续上升。事实上如果我们将所有,包括债券,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做的这些准信贷业务,全部放在一块,我们统计了一个所谓的信用总量,就是非金融部门获得的全部的债务融资,我们可以发现,银行主要还是银行,银行提供的债务融资,创造的信用,占全部的比重大概是85%左右。

...

实录全文请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