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会议 > > 发言实录——李扬
Home > Metting > > 发言实录——李扬

发言实录——李扬

  • 简介:
  • Summary:
  • 123

会议综述

DSC_2836_副本.jpg在第一章里我们主要讲的是减速,大家注意前面我们加了一个定语叫结构性减速,所谓结构性减速也就是说确认,这个减速不是简单的周期性因素,更不是政策性因素,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规律。也就是说我们从结构变化的角度来理解经济减速的原因,这个应当说是对中国经济减速有很多的解释,这是供应侧的解释。以前我所在的社科院,我们至少有四个机构是研究这种经济周期,研究经济增长的,大家其实不约而同的从这个层面去研究,也可以说构成了从供应侧来讨论国民经济,是构成了我们中国社科院研究周期的一个特色。那个时候非常高兴的是那个时候中央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一点,但是我们一直就是从这个角度来阐述问题,我们说结构性的减速,是因为结构变化造成的,而结构实际上是供应侧的问题。那么怎样一些结构使得变化是不可避免呢?...

结尾部分讲到了在减速下的货币政策,今天我们不重点谈,但是我们一定要说,也许我们下次会专门来谈这个事情,总的感觉就是在危机之后,货币政策的整个的面貌改变了...

中国也是这样,中国我们从1998年开始所谓间接调控,我们原来管贷款这些停止了,我们从那一年开始有了货币供应的概念,我们开始调控货币供应,并通过货币供应这个中介对它的调控,开始调控信贷等等,大家看看目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菜单,八项贷款,我数了一下八项贷,全部恢复了信贷,原来中央银行是不搞信贷的,中央银行搞信贷变成调控货币是我们整个中国的金融体系变革中的一大步,现在全面地回归信贷。我们把学术语言概括一下,全世界的中央银行的调控去中介化,这个恰好与互联网的发展是相一致的,互联网就是一个去中介化的一个。那么它是不是一个趋势,是不是一个新的常态?...

再比如说我们过去到现在还是有一个说法,叫做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相比,是间接调控优于直接调控。数量调控和价值调控相比,是价格调控优于数量调控。但是现在的结果不是,现在从美联储到中国的中央银行都是数量调控,价值调控制止不用了,至少它没有那么以来,于是就要提出原来那个命题是不是对呢?价格调控是不是一定优于数量调控?发展的方向是不是到今后是用全面的价值调控来取代数量调控呢?我自己认为不是这样。如果不是这样,中央银行以数量调控,大家又要有一种新的看法了,我看了很多的媒体的评论,你没抓住它这个要点,它不倚重价格调控。更何况这个价格现在被分割的很厉害,这又是一个变化,这又是一个新常态。总之情况在变化,那么所有情况变化,变化的基础是在于实体经济,在金融的整个底层大量的债务,而且债务和资产混淆。现在是财务和资产混淆了,债务和货币可以直接转换,所以这些东西都是一个新的情况。我们这个报告就是基于债务,各种各样的债务,我们会算总账,我们会算政府的账,会算企业的账,我们会算地方政府的账,我们会算银行的账,从他们债务的角度来铺展开来,让我们看一看中国金融到底问题在那里,这就是我们这个报告的研究思路。

...

实录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