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会议 > 智库论坛 > 李扬:2017年的关键是实干
Home > Metting > THINK TANK FORUMS > 李扬:2017年的关键是实干

李扬:2017年的关键是实干

  • 简介:
  • Summary:
  • 2017年1月2日上午10:00~11:50,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教授,应邀出席CCTV-13新闻频道特别直播节目《苟日新 日日新——回顾2016,展望2017》,并就2017年经济发展动力、产权保护制度、公平正义等问题发表观点。

议程

2017年1月2日上午10:00~11:50,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教授,应邀出席CCTV-13新闻频道特别直播节目《苟日新 日日新——回顾2016,展望2017》,并就2017年经济发展动力、产权保护制度、公平正义等问题发表观点。

会议综述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次深改小组会议上提出了四个有利于:第一个是要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第二个是要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第三是要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第四是要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今天,我们的节目将围绕这四个有利于展开。

 

新动力在于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

在新常态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这时候需要寻找新动能,新动能在哪里?四个有利于就是改革的新方向。我们首先要谈第一个有利于,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我想请教李院长,2017年我们经济发展新动力在哪里?

李扬:动力就在进一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刚才已经提到,中国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就,当下及未来就是怎么落实的问题。大家一定要看到,(突出供给侧)这样一个调整是一个战略性调整,是适应我们国家经济新常态所提出的一个大的战略性的变化。在此之前,无论是经济运行还是国家宏观调控,侧重点均在需求侧。这样一些政策长期实行下来之后就有些问题,它的边际效率递减,同时,更会使得实体经济层面的一些结构性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所以,顺应新常态理论的提出,中央非常明确地提出供应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大的战略调整。经过一年的工作,各个方面已经基本就位,今后几年,就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应和需求是同一个经济相互依存的两个侧面,现在(这种调整)无非是侧重点有所变化。在需求方面我们都知道,有投资、消费、出口,这些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构成供给侧的要素则是(那些使得经济活动得以进行的)实体因素,劳动、资本、科技进步、土地,还包括经济制度。需求侧调整的主要工具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供应侧的调整当然有所不同,供应侧结构性改革讲的是,从提高产品质量的目标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来调整经济结构,达成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效率的目标,满足人们的需要。两者存在非常大的不同,当然,供给和需求是相辅相成的,要想使得供应侧结构性改革顺利地推进下去,需求侧需要保持一个稳定的环境。对此,中央已经非常明确地多次指出了。

 

平等保护产权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份

主持人:如此高频率地提起产权保护,这透露出一个什么样的信号呢?2017年产权制度保护的建设,对于释放经济新动能又有什么意义呢?

李扬:刚刚的片子里,大家都将产权保护当作一个政策来谈,这当然重要,但很不够。(产权保护)必须形成制度,而且必须有法律保障。我觉得这一点要特别强调。大家要注意,在中共中央、国务院11月4号的文件里面,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民法典编纂工作,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将平等保护作为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原则。这是要点。我觉得这个文件处处是亮点,其中,有几点特别想强调一下:第一,强调了产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石,保护产权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这个表述,讲到了问题的根本;第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开宣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这就把各种所有制放在同样的公平保护的地位上;第三,谈到了法不溯及既往,罪刑法定、在新旧法之间从旧兼从轻等原则。研究法律的人都知道,这些规定,实际上是赦免了“原罪”;第四,谈到了政府必须守信践诺,而且,首次把政府是否守信践诺作为政府绩效考评的内容;最后,强调了要推动形成全社会对公民财产长久受保护的良好和稳定预期。我认为,这份文件的意义,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我作为财经委委员,参与了全国人大的工作,我们刚刚对民法典总则进行了二审,按按照,中国的民法典将在2020年全面推出。现在,全社会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很多问题都不容易解决。正如这个文件谈到的,有恒产才有恒心。在这里,我们用的不是西方的产权制度,用的是中国老祖宗的智慧,恒产、恒心等等,是中国文化。总之,我觉得,这个文件的推出是个标志,表明我们对于产权的保护,已经上升到了法治的层面。

主持人:您刚才强调实际对于产权保护已经进入到一个法制建设的层面,举了几个亮点,用了一个词说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那您能给我们讲讲这几个亮点主要是针对民营企业家一些什么担心和困惑?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李扬:民营企业家普遍担心自己挣点钱不受保护,觉得好像是剥削别人得来的。我觉得这个文件实际上是否定了这一点。文件中有一句话讲到,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倡勤劳致富、保护产权、弘扬企业家精神,将这四个方面同等看待并加以张扬,这就免了民营企业家的后顾之忧。同时,我刚才在片子里也看到,有一些企业家说遇到了问题,遇到了官司不知道怎么去打,只好忍气吞声。在这个文件中有两个部分专门讲到了怎么去纠正过去的冤假错案,还专门拿出一节,专论要审慎把握处理产权和经济纠纷的司法政策。这些都是非常明确的指示。(对于民营企业家而言,)首先是不会受到歧视,给予公平待遇,(然后,)即便遇到了歧视,也会得到一个公平的裁判、公平的解决。我想,有了这样的话,就给大家吃了一粒定心丸。

 

应把公平置于更为重要的位置

主持人:在改革当中我们也在不断的强调公平正义,对于改革,我们所说的公平正义意味着什么呢?

李扬:对于经济活动来说,效率和公平是它不可或缺的两个侧面,而且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并且存在永恒的矛盾。(在实践上),针对不同的阶段,面对不同的任务,我们需要有重点。我们知道,无重点就无政策。所以,在有些时候,我们可能对效率强调得更重,有时候对公平强调得更重,目前,很显然,大众的呼声、以及中央的政策倾向,都是更加强调公平。

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当年我们的经济改革是从一个大锅饭的体制上走过来的,那时候最大的问题是无效率,要打破这种状况,否则便没有发展,所以,邓小平同志当时非常明确地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即,明确地提出了效率优先。这样的意思在后来的中央文件中得到了体现。那时候我还参加了类似文件的讨论。当时的总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对于这两个社会政策目标,我们给了一个明确的选择,就是为了打破大锅饭机制,尽快让人们脱贫致富,尽快摆脱一穷二白的面貌,我们必须突出提高效率。现在来看,显然这个目标是实现了,但是公平问题就逐渐地凸显了,特别是全球危机的前后,公平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突出出来。应当说,关注公平问题,目前是一个全世界的趋势。

就公平而言,有起点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普通人可能看得比较多的是结果的公平。其实,作为一个合理的制度,它必须保证起点的公平,就是人人都可以做,人人都可以得到机会去做,人人都应当公平地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工作的机会、获得公共服务的机会。当然,在机会平等的基础上,结果有可能是不一样的,但这个结果不同,是可以容忍的,而且也应当容忍。所以,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应当有一个全面的看法,以习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现在对公平问题强调得非常多,对公平也谈得非常全面,比如说一切从人民出发,人民的感受就是我们的感受,共享、分享、包容等等这样一些概念,都是顺应这样一个潮流的变化而提出的。我是做金融研究的。众所周知,金融历来是一个主要为富人服务的行当,现在,共享、分享、普惠等等,已成为我们金融业发展的新方向。

主持人:您刚才讲到实际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更偏重效率,现在在这样的一个改革阶段,我们更强调公平,您觉得这样的强调对我们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李扬:公平问题主要还是与人们的预期、与社会的安定有关系。如果说,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多数人不能够同等地享受到经济成长的结果,就会有不平等感,有人觉得他好像不比我付出得多,但为什么能够得到的比我多,于是就会不平,愤懑,行动上就会有反映。所以,公平关乎社会安定,当然,更深层次也关乎社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主持人:感受着不断日新向上的力量,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了,无论是稳中求进推动转型发展,还是守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无论是完善制度提升治理机制,还是激发活力构筑文化强国,都需要最大限度地去支持创新、创造,让全社会的创造力充分释放,让各行各业的创新人才竞相涌现。李院长,在节目最后,您觉得我们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去迎接这一年的挑战呢?

李扬:习主席有一句话,正好能用到这儿。他说的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2017年要做的就是“落实”的事情。习主席在十八大以来的讲话,中央的一系列政策,都强调了落实的重要性。最近习主席有一段话,说的是,我们十八大以来,主要做的是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的工作。这一说,大家都明白,我们这几年主要做的是准备工作,接下来就该放手去落实,去大干了。党的十九大要在2017年召开,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是2017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总方针。

为了真正做到“九分落实”,我觉得应当强调两个层次的事情:第一个层次,就是要认真学习、认真理解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中央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确实写得非常好,甚至我们很多外国朋友都把这些文件当作经典来看。写得非常好,但是,社会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实践的落实还存在差距。比如我们刚刚说的产权问题,这个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是,很显然,距离全面理解,然后全面落实,还有很大的距离,它的精神显然要想成为我国的法制基础,也还要努力。再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阐述,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社会上乃至各级管理部门对它的理解也有不同,更不用说认真落实。还有比如说一带一路,其实,它的本质的含义是中国引领的全球化,是在发达国家逐渐退潮并开始去全球化的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国举起了全球化的大旗。这些都意义深远,但我们在理解上显然还要有一些过程。第二个层次当然就是落实了。当前最大的问题还是要摒弃那些懒政、怠政等不良倾向,破除与之相关的不良氛围,要让那些敢于担当、愿意工作的人来到第一线,来带领我们落实中央的这样一系列的战略部署。最后我想说,全球现在都处于剧烈调整的过程中,国内亦然。在这种情势下,首先需要认清形势、认清方向。现在,我觉得中央把这个形势和方向给我们分析得非常清楚,下一步就是要落实了。就此而论,我对中国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