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周报 2021年第18期

2021年05月06日

一、金融管理部门约谈13家网络平台企业 4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对部分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进行监管约谈。腾讯、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字节跳动、美团金融、滴滴金融、陆金所、天星数科、360数科、新浪金融、苏宁金融、国美金融、携程金融等13家网络平台企业实际控制人或代表参加了约谈。此次联合监管约谈的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具有综合经营特征且业务规模较大、在行业内有重要影响力、暴露的问题也较为典型,必须率先严肃纠正。金融管理部门提出明确要求,各网络平台企业要高度重视自身存在问题,对照金融法律法规和各项金融监管制度全面自查整改。参加约谈的企业表示,将高度重视自查和整改工作,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全面对标金融监管要求,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落实到位。在全力保证金融业务合规性和连续性的同时,将继续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本源,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人民日报) 二、年报披露最后时刻 多家股票修正业绩巨亏 4月27日晚间,年报最后的日子,延安必康、爱迪尔双双发出2020年亏损明显扩大的业绩预告,出现大幅亏损。其中,延安必康发布下修业绩预期,预计2020年亏损11亿-12亿元。而此前1月份延安必康预计亏损3.5亿-4.9亿元。也就是在最后时刻突然就将亏损扩大了6、7亿乃至更多;爱迪尔也突然下修业绩预期,预计2020年亏损15.7亿元,而此前1月份预计亏损8.46亿-9.5亿元。另外,西域旅游发布年报以及即将ST戴帽公告,创出史上最快ST纪录,天邦股份则是今年一季度业绩大幅下降。ST康美年报也最终出炉,2020年暴亏277亿元,2021年一季报亏损5.95亿元,ST康美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4月28日停牌1天,4月29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股票简称为*ST康美。被实施*ST的原因是,公司2020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且2020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中国基金报) 三、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金融理财 APP 频遭“点名” 随着数字金融加速推进,近年来,金融机构业务逐渐线上化。其中,应用软件成为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部分金融理财APP亦频遭“点名”。就在近日,多家银行及金融机构因侵害用户权益被工信部通报。近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2021年第4批总第13批)》,对截至目前尚未完成整改的APP进行了通报,其中多家银行及金融机构在列,涉及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同时被通报的,还有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大成基金”APP,上海拍拍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拍拍贷借款”APP,所涉问题分别为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账号注销难;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值得留意的是,上述机构APP无一例外,均踩雷“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事实上,违规获取用户信息已成为金融理财APP频遭“点名”的主要原因。(金融投资报) 四、警惕大宗商品“涨声”背后的终端成本风险 2020年末,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价格突破1000元/吨大关,一度引发市场极大关注。然而近日,铁矿石期价站上1110元/吨历史新高,惊叹之声已经寥寥。上游狂欢之余需要看到,中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已经凸显,涨价潮恐逐级向下传递。目前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场对供给端受限的炒作,如煤炭行业安全监察等导致产能缩减,又如钢铁在限产减排政策影响下,高炉开工率大幅走低,对价格起到推高作用。在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下,包括钢材在内的大宗商品供给端压缩预期增强,或也将使得市场供需格局持续趋紧。上游商品涨价难续,但大幅降价短期或也难实现。产业链上成本压力转嫁的规律不可逆,“涨声一片”背后,尤需警惕终端商品成本风险。(证券时报) 五、多国收紧加密货币监管政策 韩国90%以上加密交易平台或将关停 4月以来,包括美国、印度、土耳其、韩国等多国陆续针对加密货币交易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业内人士分析,各国监管的目的略有不同,共同目标是要把控铸币权。其次,是预防比特币用于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问题。这个也不是阶段性能完成的,但是基于落地监管原则,各国对这些显著危害国家利益的潜在风险肯定会持续加强监管。当然,对心怀叵测的区块链项目各国政府肯定是直接打击。整体而言,监管长期来说对行业发展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韩国近日对加密货币集中采取了监管措施。据韩媒报道,韩国计划将在2022年对加密货币征收20%的资本利得税。该消息引发投资者不满,投资加密货币的韩国民众呼吁政府推迟征税,或者采取与股票交易相同的税收标准。按照目前的计划,2022年将在此基础上再征收20%的资本利得税,但是由于加密货币交易的匿名特点,将很难统计每笔交易所得,税收实施也还有很多障碍。(华夏时报)
全 文ALL

MNI专访2 | 李扬:中国必须遏制家庭债务飙升

2021年05月01日

全 文ALL

国际金融通讯(2021年第15期,总第31期)

2021年04月30日

IMF 美国长端利率上升的影响 自2021年年初以来,十年期美国国债名义收益率已上升约70个基点。十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是对不同要素的反映,其中增长和通胀是最重要的两大因素。收益率上升反映了在强劲的财政政策支持以及新冠疫情逐渐稳定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前景逐渐转好。收益率上升的原因中,五年期平准通胀率的上升反映出预期通胀率及通胀风险溢价的上升。除此以外,收益率的大幅上升包含了实际风险溢价(“期限溢价”),其反映的是未来利率的走势和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这代表着投资者因承担国债隐含利率风险所要求的回报。由于美国国债是固定收益市场的定价基础,对全球证券定价也产生重大影响,所以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快速的增长可能导致风险再定价以及金融条件紧缩,进而引发新兴市场动荡,减缓经济恢复速度。 货币政策上,美联储就短期利率预期的未来走势与市场进行了谨慎沟通,这直接影响了短端收益率水平,但资产购买项目却会影响长端收益率。尽管短期利率的稳定走势已经得到充分理解,但是投资者对资产购买前景的预测不尽相同。因此,当美联储开启政策常规化时,需要清晰、谨慎地传达未来资产购买的计划,避免金融市场上形成不必要的波动[1]。 疫情对自动化及劳动力不平等的影响 IMF就重大疫情对自动化使用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主要通过计量经济的方法,对国际机器人联合会2000-2018年间40个国家的18个行业的机器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自动机械使用率在疫情之后有所上升,特别是当卫生危机较为严重,疫情导致严重经济衰退的时候。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是因为:(1)自动机械的成本较低;(2)自动机械不存在健康风险。 自动进程下,低技术劳动力比高技术劳动力面临着更严重的被替代风险。因此,自动化进程加速是疫情导致劳动力不平等问题的重要渠道之一。为了减轻不平等问题,决策者应当进行教育改革,满足目前对灵活技能组合、学习能力及职业培训的需求。由于培训存在着被培训人中途离开的可能性,所以决策者还需要考虑其他解决中期社会问题的方法,比如加强社会安全网等[2]。 BIS 央行如何促使后疫情经济进行绿色转型 BIS副总裁于4月15日就央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推进绿色经济发展进行了讨论。 首先,他指出气候变化会对大部分央行的职责造成影响。极端天气会造成严重的资产损失,进而威胁金融稳定性。同时,物价及宏观经济稳定也将受到气候变化的冲击,这包括食品价格波动、就业率下降、金融危机等。央行应当密切关注实体经济及金融行业的相关变化。 其次,他基于《绿天鹅:气候变化环境下的中央银行及金融稳定性》这一报告阐述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特点。在建立气候变化相关风险模型时,不应当使用正态分布模型,不应当使用线性关系来估算相关风险的传播,且不应当只基于历史数据来推断未来的可能性。对于气候变化本身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及相关的损失已经无法避免,且如果排放的温室气体超过4200亿吨二氧化碳的临界值,社会将面临不可逆转的临界点。因此,即使现在相关分析模型及政策准备依然不够完备,央行也应当做好风险预防并建立缓冲。 第三,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央行正在着手提高气候变化相关风险及金融部门韧性的测度方法,讨论宏观审慎工具及货币政策的范围及作用,研究相关披露政策及会计准则,统一官方及民间对绿色投资的分类方法,大力促进绿色金融。除了央行间的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还需要政府间合作,以及国际机构及开发性机构在金融方面的支持,另外,实体企业、银行、保险公司、监管当局、标准制定机构及评级组织等各方面的合作也十分重要。 最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对贫穷国家及贫困家庭造成的威胁更大,所以在实施碳定价的同时,央行应当注意关注不平等问题,对经济绿色化转型实施资助。为了使金融系统在气候变化环境下更具有韧性,我们还应当开发新的金融政策工具,改变投资者行为,引导储蓄投资到绿色技术行业[3]。 欧央行 欧央行理事会会议报告 4月22日,欧央行行长及副行长发表演讲,对欧央行理事会会议情况进行了报告。 会议认为,尽管国际需求及财政政策刺激有效支持着国际及欧元地区的经济活动,但由于疫情的复发及目前疫苗普及的问题,所以近期经济前景仍旧充斥着不确定性。展望未来,疫苗接种的推进以及预期管控措施的放松,形成了支撑2021年经济活动强劲反弹的预期。2020年第四季度,欧元地区的真实GDP同比下降0.7%,比疫情前趋势值低4.9%。即将公布的经济数据、调查和高频指标都将表明,2021年第一季度经济活动可能再次收缩,但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将恢复。欧元区年度通胀率从2月的0.9%上涨至3月的1.3%,这主要由于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尽管当前的通胀水平逐渐上涨,但基于调查和市场反映的长期通胀预期依旧低迷。 在今年市场利率上升之后,欧元地区金融状况基本保持稳定。私人部门贷款总量基本保持不变:与1月相比,2月非金融公司月度贷款总量略微上升;家庭贷款总量年增长率保持在3%的水平。 基于这一经济分析,委员会决定继续保持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第一,欧央行关键政策利率维持不变。除非欧央行预测未来通胀将非常有力地接近2%,且这一趋势能一直保持,否则欧央行仍会将利率预期保持在目前水平,甚至是低于目前水平。第二,继续实施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总金额为18500亿欧元。该计划的结束时间取决于委员会对疫情危机阶段的判断,但不会早于2022年三月末之前结束。第三,继续资产购买计划(APP),并将月购买额保持在200亿欧元的水平。第四,继续通过再融资业务提供足够的流动性[4]。 编译:贺怡源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助理 审校:胡志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1] Tobias Adrian, Rohit Goel, Sheheryar Malik, Fabio Natalucci, “Understanding the Rise in Long-Term Rate,” https://blogs.imf.org/2021/04/22/understanding-the-rise-in-us-long-term-rates/ [2] Tahsin Saadi Sedik, Jiae Yoo, “What Pademics Mean for Robots and Inequality,” https://blogs.imf.org/2021/04/19/what-pandemics-mean-for-robots-and-inequality/ [3] Luiz Awazu Pereira da Silva, “How Are Central Banks Helping to Make the Recovery from the Covid-19 Pandemic More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https://www.bis.org/speeches/sp210416.htm [4] Christine Lagarde, Luis de Guindos, “Press Conference,” https://www.ecb.europa.eu/press/pressconf/2021/html/ecb.is210422~b0ad2d3414.en.html
全 文ALL

MNI专访 | 李扬:应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2021年04月30日

全 文ALL

金融科技创新需把握好价值与安全的平衡

2021年04月29日

全 文ALL

韩国“监管沙盒”机制:政策框架、政府职能与启示

2021年04月28日

随着互联网金融与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韩国政府将金融科技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增长战略的重要部分。韩国“监管沙盒”形成了由流程设计、组织架构、准入标准、评估机制、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退出机制等组成的一套完整的运作模式和制度体系,韩国政府也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给予支持。我国可在充分借鉴韩国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定“监管沙盒”发展长期规划,明确准入制度,评估反馈机制、退出机制与风险补偿制度,培育“监管沙盒”协同发展生态圈,提升我国金融科技的国际竞争力。
全 文ALL

反弹力度不及预期、金融风险逐渐显现 ——2021年1季度中国宏观金融形势分析与展望

2021年04月28日

全 文ALL

点屋成金

2021年04月28日

全 文ALL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2021年04月26日

全 文ALL

【美国来信】4.29 | 美联储决策会三大悬念

2021年04月29日

全 文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