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滞胀 严格意义上的滞胀,指的是经济增长停滞但通货膨胀率持续上升的现象。在中国当前发展阶段下,增长停滞的概率几乎为零。通常大家说的滞胀,其实是经济增速回落、通货膨胀率持续上升的类滞胀组合。这篇文章中,我们尊崇习惯不做区分,用滞胀来指代类滞胀。
2018-10-29
产业要素价格扭曲的效率损失与校正之策 该文利用包含经济扭曲变量和投入产出结构的一般均衡模型,以美、日、英、法、德、意、韩等发达经济体为基准国,在模型中引入行业产品价格扭曲、行业资本价格扭曲、行业劳动力(高技能劳动力、中等技能劳动力、低技能劳动力)价格扭曲等三类扭曲变量,测算中国各行业要素投入扭曲带来的产出效率损失,结果表明:中国各行业扭曲对经济产出的影响迥异,金融业和企业生产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的扭曲显著地增加产出损失;通过对不同类别扭曲影响的分解,资本、产品、各类劳动力的价格扭曲在不同行业表现也很不一样,现代服务业主要通过高、中技能劳动力价格扭曲影响产出,而如果消除教育和卫生行业的扭曲,反而会降低产出。未来需要从市场化改革、产业政策有效性等角度对行业要素价格扭曲导致的效率损失加以校正。
2018-10-29
实体与非实体经济均衡机制的逻辑与政策 每次大的金融危机后,经济学家都要讨论生产率变化引起金融危机这一永恒话题。生产率增速放缓直接导致实体经济增长乏力、各类盈利指标变差、微观借贷和资产负债表恶化,成为金融危机最可解释的触发条件。宏观需求激励政策在短期内平滑了经济增长波动,但是,信贷刺激过强或者时间过长导致信贷杠杆持续提高,直接累积了金融风险,使实体经济投资于房地产和金融等收益更高的非实体经济部门。把握创新非连续性导致的生产率增速放缓与需求激励保持经济平稳化的平衡一直是经济政策均衡的核心,中国也不例外。针对近年来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文章指出,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下滑与M2/GDP持续增高累积了金融风险,必须采取更积极的市场化改革措施,提高供给侧效率,调整基于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的宏观政策管理框架,才能使经济在“稳中求进”中转向高质量发展。
2018-10-29
金融科技助力兰考普惠金融试验 从理论上讲,成本问题(包括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始终是困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首要障碍,如何通过创新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普惠金融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为降低普惠金融服务的成本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01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