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监管资讯 2023年第12期

2023年04月03日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申请材料目录及格式要求》 近日,银保监会印发《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申请材料目录及格式要求(2023年版)》(以下简称《目录》)。 本次修订工作旨在强化《目录》与《办法》的有效衔接,更好地适应监管实际需要。同时加大简政放权工作力度,精简优化部分申请材料,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点评 《目录》的出台,有利于做好与《中国银保监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的配套衔接,提升行政许可工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推动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不断提升行政许可工作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二)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反洗钱工作电视会议 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反洗钱工作电视会议。 会议认为,2022年,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担当、奋发作为,会同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不断完善反洗钱法律制度体系。 会议指出,2023年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是全面夯实工作基础,进一步完善反洗钱法律制度体系;二是不断深化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建设,提升各部门反洗钱工作合力;三是切实推动反洗钱监管向“风险为本”转型,进一步提升反洗钱监管成效;四是纵深推进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严厉打击洗钱犯罪活动;五是积极准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第五轮互评估,深度参与国际反洗钱治理;六是持续提升反洗钱监测分析能力,进一步完善反洗钱数据使用和管理;七是持续加强调查研究,提升基础工作实效。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此次会议认为,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夯实了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持续提升了反洗钱监管有效性,提高了反洗钱监测分析和调查协查实效。会议指出,人民银行2023年将加快构建反洗钱工作新格局,着力推动反洗钱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中国财政部印发《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纲要》 近日,财政部印发了《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全面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纲要》同时着力统筹发挥财政部门、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和从业人员等四方面主体作用,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健全制度,规范发展”、“以人为本,教育为先”、“德法并举,刚柔相济”、“重点突破,强化联动”等基本原则,对行业诚信建设体系进行谋划布局,并从诚信标准建设、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诚信信息采集和信息监控体系建设、诚信监管和评级评价制度建设、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以及组织保障等六个方面规划了推进行业诚信建设的重点工作。  《纲要》共分为八个部分,主要包括“充分认识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行业诚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健全规范规则为基础,持续完善诚信标准建设”、“以弘扬诚信美德为导向,推动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持续完善诚信信息采集和信息监控体系”、“以加强诚信监管为着力点,健全诚信监管和评级评价制度”、“以构建分级分类监管体系为重点,健全守信奖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及“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内容。  下一步,财政部将切实做好《纲要》的宣传解读,统筹各方主体做好《纲要》的贯彻落实,推动《纲要》各项任务、要求落地见效。  (中国财政部官网) 点评 诚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核心价值,是行业的立业之本和发展之要。《纲要》紧紧围绕加强行业诚信建设这条工作主线,聚焦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客观需求和行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需求,抓住诚信标准建设、诚信标准执行、诚信监督管理等主要环节,有效推进了构建行业诚信闭环管理体系。 二、观点聚焦 (一)易纲:碳达峰碳中和要用好“胡萝卜+大棒” 3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胡萝卜+大棒”政策。碳价或者碳税属于“大棒”,央行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则是激励机制中的“胡萝卜”。 易纲表示,人民银行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主要有两类:一是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的技术进行支持;二是对煤炭的清洁利用进行支持。 易纲透露,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率先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2022年是两项工具完整执行的第一年,央行支持了3000多亿元“再贷款”,使得商业银行发放了6000亿元贷款支持相应项目。 易纲介绍,央行的再贷款虽然是低息的,但也是要收回的,风险还是由商业银行承担,这样的“胡萝卜”激励机制是适中的、合适的。与此同时,碳减排支持工具项目最初有21家中资银行参加,后来有7家外资银行、几十家地方商业银行加入,央行在这个项目的提供上对中资、外资、民营银行一视同仁。 易纲表示,这一政策的成果是,2022年全年实现减排1亿吨。 易纲指出,气候变化是国际问题。近年来,人民银行持续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回顾近年工作,易纲在会上表示,中国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席主席,牵头制定了《G20转型金融框架》,成为各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引。人民银行还与欧委会相关部门共同牵头完成并先后发布了两版《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中国和欧盟的绿色金融共同目录趋同率达到了近80%。 (上海证券报) (二)世界银行:2030年前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或降至2.2% 3月27日,世界银行发布报告称,在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全球潜在经济增长率将降至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3年至2030年间平均年度增长率预计为2.2%。 报告认为,全球经济潜在增长率,即不引发通货膨胀的最高长期经济增长率,将在本世纪第三个十年间的剩余时间里降至2.2%的平均年度水平,低于第二个十年间的平均值2.6%和第一个十年间的平均值3.5%。其中,发展中经济体2000年至2010年间平均年度增长率为6%,在本十年间该增长率可能降至4%。 报告指出,一系列因素都在减缓全球经济增长,包括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的持续影响以及欧美金融业面临的风险。疫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扰乱了全球供应链,拉低了世界投资增长率,地缘政治冲突则进一步抑制了投资和全球贸易增长。与此同时,当前欧美金融市场的动荡局面正带来新的威胁,可能加剧全球经济前景的恶化。 世界银行强调,要将未来十年的增长恢复到上一个十年的平均水平,需要“付出巨大的集体政策努力”。该机构呼吁政策制定者发挥更大的创造力,实施强有力的举措来增加劳动力供应、提振生产力和促进投资。例如,国际货币和财政政策框架应该更加紧密地协调一致,各国领导人需要找到降低贸易成本和增加劳动力参与的方法。 世界银行表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今年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较高增速,将有助于防止全球经济进入衰退。但全球经济增长不能只依赖中国等国家的快速经济增长,各国都应尽最大努力推动自身结构性改革,以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经济参考报)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3年第14期

2023年04月03日

一、我国将防范化解金融和房地产等领域风险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3月26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表示,我国将统筹发展与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确保粮食、能源等重要资源的安全,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强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构建防范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郑栅洁还表示,中国将创新完善宏观调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价格、环保、区域等政策的协同配合,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证券时报网) 二、加密货币并没有解决信用货币存在的问题 潜藏很多风险 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数字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服务”圆桌会上表示,要加快完善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监管机制。金融监管是保障数字金融稳健运行的基础性的制度安排,监管缺失会加剧非理性的市场行为。宣昌能表示,从目前实际运行来看,强调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特别是那些凭空产生的加密货币,并没有解决信用货币存在的问题,而且加密货币交易过程中涉及到与法定货币的兑换、杠杆交易等,在很大程度上掌控在交易平台、发行方或者交易商、做市商手中,所以这本身又是一个非常中心化的进程,潜藏了很多的风险。宣昌能指出,这个领域缺乏有效监管,屡屡发生市场操纵欺诈、滥用关联交易、挪用客户资产或者把客户资产和自有资产混同操作,近期也出现了一些暴雷风险,FTX、币安等平台在美国受到了监管部门的调查。(澎湃新闻) 三、我国外债规模保持基本稳定风险总体可控 3月3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2年末中国全口径外债数据。截至2022年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等值24528亿美元。对于当前我国外债形势,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我国外债规模保持基本稳定。2022年以来,受美联储加息、全球通胀高位运行以及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外债规模有所下降。截至2022年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较2021年末减少2938亿美元,降幅10.7%。其中,汇率折算因素造成外债余额下降1046亿美元,对外债余额下降贡献度为36%。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经济运行企稳回升,2022年四季度外债降幅较2022年二、三季度大幅收窄。王春英表示,2022年末,我国外债负债率(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3.6%,债务率(外债余额与贸易出口收入之比)为66%,偿债率(外债还本付息额与贸易出口收入之比)为10.5%,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42.8%。上述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分别为20%、100%、20%和100%)以内,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证券日报) 四、杜绝信用债风险 台账管理运用信用债到期日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内蒙古连续55个月未出现债券市场违约事件,紧紧守住资本市场零违约底线,达到预期目标,直接融资局势良好。内蒙古对债券实行到期日管理,对摸排出的兑付高风险债券,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在债券兑付到期日前90天,召集属地政府、监管部门检查风险债券兑付方案可行性;到期日前30天,跟踪发债企业筹措兑付资金情况;到期日前3天,检查企业兑付资金到账情况。此前,内蒙古对列入风险类的12家企业发行的15只债券,由监管部门发出风险提示函,及早组织指导债券发行主体,研究制定资金筹措方案,保障如期兑付资金。近年来,内蒙古企业公开市场债券融资年增20%以上,逐步从数百亿元跃升至千亿元级别。内蒙古精心维护来之不易的优良信用环境,高度重视信用债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企业提升直接融资占比,融资数量大幅增长,费用逐步降低,形成良性互动局面。(新华财经) 五、多家华尔街投行发出警告 警惕美国商业地产爆雷 近期,美国银行业动荡,加剧了市场对美国商业地产面临信贷紧缩的担忧情绪。多个华尔街投行警告称,美国商业地产可能会成为继银行业之后再出现爆雷的行业。据美国银行与高盛分析,中小地区银行承担了美国多达68%至80%的商业地产贷款业务。一旦中小银行被迫提高流动性储备而收紧贷款,美国商业地产将面对信贷紧缩的冲击。目前,由于居家办公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美国商业地产的写字楼使用率尚不足50%。也就是说,大量商业地产的租金收入水平不高,但却在面临借贷成本上升的难题。(央视财经)
全 文ALL

金融风暴来袭,欧美监管应做怎样的反思?

2023年03月31日 曾刚

全 文ALL

资产负债表视角下的中国发展:潜力与挑战

2023年03月29日

全 文ALL

充分发挥支付服务乡村振兴效能

2023年03月27日

全 文ALL

警惕国际银行业暗流涌动

2023年03月27日 郑联盛

全 文ALL

没有数字化能力的银行将难以生存

2023年03月27日

全 文ALL

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的重点领域与政策建议

2023年03月20日 郑联盛

经济金融安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的统筹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金融发展是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基础,核心是金融功能平稳有序发挥,以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发展主要是发挥交易促进、信用转换、经济调节、风险管理、内外链接等功能,在维护金融安全视角下,需着力发展市场体系、政策体系、基础设施和外部统筹等重点领域。金融安全是主权意义上的金融稳定,是金融发展的核心保障。为促进金融发展、金融安全需着重关注金融市场体系安全、政策独立性、基础设施安全、外部制裁等隐患。要战略统筹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注重完善金融功能提升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注重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以确保金融稳定,注重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健全金融安全保障体系。
全 文ALL

美联储美元互换是避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灵丹妙药吗?

2023年03月24日

全 文ALL

提升金融部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功能

2023年03月24日

全 文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