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FD季报】2019Q3全球金融市场
2019年11月06日
全球经济延续2018年的下行趋势,但金融市场之间的背离却日趋明显。一方面,收益率曲线更为明显体现出衰退预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水平快速下行,2019年第3季度末相比于2018年10月高点的收益率水平已下行将近130BP,日本和欧元区同期国债收益率水平也分别下行近30BP和近70BP;同时,美国国债收益率斜率进入负区间,逼近2007年危机时的最低点,日本和欧元区国债收益率斜率均接近负区间,已经为2007年危机以来的最低点。但另一方面,无论从市盈率还是市净率的角度看,欧美股市估值都处于历史高点,并且,欧元区和美国的信用利差尚处于较低水平。这种衰退预期与较高风险偏好同时存在的背离必然会被修复,并且背离的时间越长,修复的势能越大。但背离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修复即将会发生,究其根源,还是宽松的货币环境为衰退提供了喘息的机会,整个发达经济体对于次贷危机以来的宽松货币环境已形成极度的依赖。
在收益率总体下降的趋势中,第三季度的美国国债收益率水平曾出现过短暂反弹,但这并不能改变利率水平总体下行的趋势。贸易战扭转了美元输出和回流的渠道,同时美国国内实施的减税等财政补贴政策又迫使国债发行力度加大,双重因素叠加导致了美国的一级交易商不得不占用庞大的现金储备购买美国国债,传导至货币市场,进而引发隔夜回购利率的大幅升高,收益率曲线更为平坦。美联储紧急通过购买短期国债补充流动性,这可以被视为是一种预期管理行为而非重启QE,目的是尽可能结束收益率曲线倒挂。除非信用风险大面积暴露,美联储才会适应性地迅速启动快速降息周期。当前美国信用风险较多集中在中小企业的债务上,如果信用风险暴露,美联储将被迫重启QE。
当前中美短期利差预期为正且有持续走阔的趋势,海外资金近期持续买入中国资产。综合来看,中国资产有较高的预期收益,这有利于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强势。人民币汇率波动率从“破7”后的高点持续下降,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率与中国股市波动率高度相关,人民币汇率低波动环境将有利于中国国内权益市场。虽然经济减速的长期趋势已被市场充分预期,但先行指标显示,中国总需求短期或将面临企稳,相应的国内风险偏好短期内将有所提升。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LPR改革将畅通利率传导机制,商业银行须积极应对
2019年08月22日
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改革完善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形成机制。公告对现有LPR报价做出了三大改变:增加报价品种,增加报价银行,改变报价机制(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的方式取代之前盯住贷款基准利率模式)。其目的是引导贷款利率定价从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转向参考LPR,打通政策利率和实际贷款利率的传导通道。
全 文ALL
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是真正的金融支持实体
2019年08月21日
8月16日,中国银保监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为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价值,详实而系统地阐述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诸多完善措施。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一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的建设;二是质权设定方式的改进;三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管控问题;四是配套制度保障体系建设。与既往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相比,《通知》内容有诸多创新之处。
全 文ALL
为什么无形资产评估是文化金融体系的支柱?
2019年08月24日
我国的文化金融发展正处于极其关键的时期。我们已经看到,近期发布的《文化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稿)》中,与文化金融直接相关的内容着墨较多,这反映了文化金融的重要性已经得到高度的重视。但是,经过初期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发展,文化金融在新时期面临着更多新的问题,需要思考如何突破瓶颈,持续发展。
全 文ALL
从趋势中看零售金融的发展必然性
2019年08月22日
全 文ALL
理财新趋势
2019年08月23日
在2018年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发布后,银行理财的生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已经有所体现。如今,在新规发布后1年多后,理财转型的状况如何,未来又会有怎样的趋势变化,金融市场又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变化等问题受到较多人的关注。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了相关的梳理和分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述银行理财的发展史,第二部分严监管以来银行理财的发展趋势和产品特征,第三部分总结银行理财在新趋势下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
全 文ALL
中国金融监管的参照与借鉴
2019年08月26日
《全球金融监管——如何寻求金融稳定》一书为尹振涛博士译自美国经济学家乔治·尤盖斯(Georges Ugeux)2014年出版的著作“International Finance Regulation:The Quest for Financial Stability”,该译著于2019年6月由经济管理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全 文ALL
货币的迷失
2019年10月10日
每一种货币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才能支撑整个金融逻辑的进化。比如以金银计,一个简单的货币数量论,再加上所谓的黄金运输点,我们既能搞定汇率,又能搞定利率。但问题的变异就是从信用货币或者主权货币开始的。这种变异所带来的影响太大了,我们现在没有办法控制它,或者说它完全失去控制(微观的定价理论又应该如何进化也是个巨大挑战)。
全 文ALL
逆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对策
2019年09月01日
缘起
获取知识的途径大抵有三:读书、听讲和实践。读书可品书香、摒铜臭,且有反复揣摩之便、自我体悟之乐。听讲则隐隐有书院之传,优势在现场感和互动—于讲者,现场可能灵光乍现;于听者,常能浮想联翩,触类旁通;讲者与听者互动,则可相互激励、讲评相长,搞得好,发掘出新课题、铺陈出锦绣文章,并非难事。实践则是获取知识的根本途径,它不仅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而且是主观见诸客观的社会活动,更是体现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最终目的。
简言之,读书、听讲和实践,对于获取知识而言,各有其独到之处,其功效相互不可替代。然而,如果从实行的角度考察,则三者的差别立现:读书和实践可由人们自我实现,而听讲则须有所组织,于是就有了兴办学术机构的必要性—这也就意味着,组织各类学术讨论与讲座,属学术机构之本分。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自2015年整合重组并获中央正式命名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以来,一直致力于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坛、论坛、研讨会、读书会、研习会等,一年凡二十余次。此类会议选题广泛,讨论集中,参会者名家云集,且来自各个领域,大家的发言直抒胸臆,不落寞臼,因而很受欢迎。遗憾此类会议中的多数在当时都不能面向社会,产生的影响有限,因而就有将会议详细记录整理出来,结集出版的动议。这就是实验室“立言”书系的由来。既然以“立言”自命,当然以展示讲者的“精气神”为第一要务。这就是我们不做四平八稳、无懈可击的论文集,而选择实录形式的缘由。
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得知丛书的出版计划,立即给予了专业化的回应,精心设计的版式、装帧乃至纸型的选择,都与丛书的气质契合,为丛书增色颇多,在此一并致谢!
全 文ALL
资本的力量与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逻辑
2019年10月29日
有粮食的人在什么情况下会饿死?一个答案是,当缺少烹饪的器具时。同样的道理,即使一个国家资本充足,但是,若资本无法发挥功用,那自然就无法获得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在《资本的秘密》这本书中,著名经济学家德•索托(Hernando de Soto)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实验论证到,资本的活化,即资本形成的关键在于财产权利的界定,在此基础上才能创造更多的资本。否则,只能处于休眠状态,有等于无。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