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亿降准意味着什么?

2018年11月01日

2018年10月7日,央行宣布再次下调各类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1%,共计释放流动性约1.2万亿。
全 文ALL

基建投资的理想与现实

2018年11月01日

和前几年不同,基建成为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拖累。包含电力的全口径基建投资累计增速,从2017年的14.9%下跌到前8个月的0.7%,而单月同比增速已经连续4个月为负值。
全 文ALL

去杠杆政策转向了吗?

2018年11月01日

全 文ALL

阿根廷土耳其货币又崩了!2018是新兴市场的审判日?

2018年10月31日

8月30日,阿根廷和土耳其货币再经历暴跌,类似2014-2016那轮美元再度走强时情形,新兴市场可能在劫难逃。当下全球金融市场间的流动性波动趋势,本质上与美国与美元领导的全球化3.0范式密切相关,这个模式在中国加入的1997-2008年之间达到了巅峰。
全 文ALL

理财新规平稳落地,不宜高估对股市的短期影响

2018年10月31日

2018年9月28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新规”),此次正式发布与7月的征求意见稿在总体原则和整体内容上没有大的变化,与“资管新规”保持原则一致,但为保证理财新规的平稳实施,提高具体条款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在一些细节方面做出了调整。理财新规的适用范围为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后进行的理财业务将有待银行理财子公司业务规则出台。
全 文ALL

股市为何对商品房预售制度反应如此敏感

2018年10月31日

在中秋节当天,港股出现大幅度下跌,领跌的主要是内地的房地产股,其中碧桂园下跌了近6%。A股在中秋节后的交易中房地产类股同样出现大跌走势,新城控股和保利地产均下跌超过6%,而导致房地产股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取消预售的传闻。
全 文ALL

反思韩国模式:威权主义、财阀与亚洲金融危机

2018年10月31日

在二战后发展起来的国家中,韩国是为数不多的翻越高收入之墙成为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创造了媲美西德“莱茵河奇迹”的“汉江奇迹”。然而在上世纪50年代初,韩国还是一个在贫困线挣扎的小国,数以百万的韩国国民在贫困和失业的泥潭中挣扎,短短几十年,就摇身变成高收入发达国家。
全 文ALL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权衡与融合

2018年10月31日 郑联盛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两个政策支柱相对分离的杰克逊霍尔共识在过去30年中经历了盛行、反思和回归三个阶段。杰克逊霍尔共识的回归本质是金融稳定机制及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度安排,涉及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及微观监管等三个政策支柱。货币政策不是金融稳定的主导性政策,应该通过拓展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来缓释单一政策的多重目标均衡,同时发挥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互补性。基于央行职能的拓展可构建与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治理框架。在双支柱框架中,央行需要重点发挥两个政策的“链接”功能,实现央行职能与货币政策职能、法定职能与市场职能、合作博弈与均衡博弈等的有效融合。
全 文ALL

中国去杠杆成绩丧失过半?

2018年10月31日

国际清算银行(BIS)刚刚公布了中国杠杆率的最新数据。在去杠杆、防风险的大背景下,这些数据自然引起较多关注。一篇题为《BIS最新数据:经过一年半去杠杆,中国企业的债务水平又回升了》(“华尔街见闻”9月26日)的媒体文章,格外引人注目。文章指出,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私人非金融企业债务占GDP的比值在今年第一季度回升至164.1%,令之前去杠杆所取得的进展丧失过半”。
全 文ALL

去杠杆的关键抓手

2018年10月31日

围绕体制之困推进体制改革,一是积极推进破产重组,让市场清理机制发挥“强制性”作用;二是破除政府兜底幻觉,硬化约束,推进债务风险的市场化分担。
全 文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