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实体 数字普惠金融走进“码商” 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小微企业的地位十分重要。2018年6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第十届陆家嘴论坛”时指出,截至2017年末,中国有小微企业法人约2800万户、个体工商户约6200万户,中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岗位,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为小微企业提供完备的金融服务,营造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是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应有之义。
2018-12-06
央行创新设立债券融资工具有效疏导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当前,实体经济融资困境根源于金融机构信用扩张受到抑制,使得货币政策边际宽松所提供的流动性堆积在银行体系,无法顺利传导至实体经济。10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该工具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会议还指出,条件成熟时可引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债券信用增进公司等机构,在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基础上,运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多种手段,支持民企债券融资。
2018-12-06
法定数字货币相关问题认识及建议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现代货币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私人数字货币、私人支付工具的发展抢先一步回应,替代传统货币部分功能。私人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目前主要是新型数字加密技术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法定数字货币可以借鉴,但应考虑分布式记账技术的交易性能以及不同共识算法产生的资源成本。不同的法定数字货币实现模式主要对两个问题产生不同影响:一是商业银行地位,二是信用创造机制。有别于其他国家,中国的私人数字支付工具非常发达,未来的法定数字货币应考虑此因素,以提高支付清算体系性能为导向发展,并为第三方支付等金融科技公司和商业银行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2018-12-05
翁氏家族的诗书传承精神案例 “赋精神于实物”是瑞士私人银行业在设计私人银行客户精神传承方案时的常用手段,如建议私人银行客户在家中或子女常在的地方展示与家族精神相吻合的字画或其他收藏品。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15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资料显示,“财富传承”成为高净值人群的重要财富目标,其中“财富传承”内涵已超越物质财富规划——高净值人群表达精神财富传承的殷切希望。进一步的数据显示,约65%的受访者认为精神财富是家族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