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6)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6)》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的系列年度报告,秉承“记载事实”、“客观评论”以及“金融和法律交叉研究”的理念,系统、全面、集中、持续地反映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发展和改革历程,为金融机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为金融理论工作提供素材,为金融监管当局制定政策提供依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6)》主要由“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研究”三部分组成。“总报告”为两篇:第一篇为“新三板市场的发展与监管”,在总结新三板市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新三板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更进一步的,提出了完善新三板市场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第二篇为“中国金融监管:2015年重大事件述评”,对2015年中国金融监管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和评论,并对2016年中国金融监管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分报告”为分行业的监管年度报告,具体剖析了2015年中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以及外汇领域监管的年底进展 ,呈现给读者一幅中国金融监管全景路线图。“专题研究”部分是对当前中国金融监管领域重大问题的深度分析,主要涉及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监管、程序化交易监管、区块链技术应用监管、证券质押困境解决和金融账户实名制实施方法等方面。</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6)》由胡滨担任主编,负责报告的组织、撰写和审定工作;尹振涛和郑联盛担任副主编,负责报告的统编和撰写工作。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周丽、恽薇老师,以及为书本此稿的所有专家和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监管与金融法律研究基地期待着以《中国金融监管报告》为媒介和平台,与学术界、实业街以及政策界等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和交流,致力于共同推动中国金融监管改革与发展。</p><p><br/></p>
2016-06-01
金融风险与监管——国际研究镜鉴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序</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发端于美国住房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风险,最终演化为大萧条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不论是危机之中的雷曼兄弟破产导致的拆借市场流动性相竭,还是英国近150年来的首次大挤兑,不论是私人部门秋风扫落叶式的去杠杆,还是公共部门苟延残喘式的加杠杆,最为核心的是金融风险的累积、传递和冲击改变了原有的模式,各个经济体和金融市场捆绑成为一个风险共担实体。系统性风险及宏观审慎成为了危机的教训,美国、欧盟和英国等进行了重大的金融改革。</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危机爆发已过去快8年的时间了,但是全球经济仍然在危机中挣扎,先是美国陷入衰退的因局,再是欧洲被拉入债务危机的泥潭,现在轮到新兴经济体的风险暴露,而美元则被认为进入一个升值的长周期,甚至一贯被认为低估的人民币也出现了贬值的预期,全球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竞争性宽松甚至是负利率时代。外溢效应及其对进入稳定的影响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一个核心议题。</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与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外溢效应一样值得关注的变化是,中国在与全球经济国际市场的互动中已成为一个具有系统重要性的主体。不论是危机之中的稳定器,还是危机之后的新引擎,不论是此前的四万亿大刺激计划,还是新近的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已经内化为全球经济与市场波动的因子,金融风险成为双向且多次反馈的新机制。以前是配角,现在是主角;以前是被动者,现在是主导者。中国及其金融体系的地位变迁与其金融稳定的潜在涵义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全球金融危机后,系统性风险、外溢效益、双向反馈等将深刻改变国内金融市场及其监管体系。混业经营与分业监管、内外金融风险统筹、中央地方监管协调、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匹配、普惠金融与风险收益重构等的矛盾性逐步呈现出来。2015年以来,不论是内部衍生还是外溢冲击,股票市场、汇率市场、房地产市场等波动加剧,对外部的影响和受外部的影响都更加敏感,现有监管体系改革及其与现代金融市场体系的匹配性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的一个重大任务。</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可以看到,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与金融稳定相关的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量化宽松、外溢效应、双向反馈以及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等成为了极其重要的学术以及公共政策问题。</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作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下属的研究机构,高度关注国际金融研究,特别是金融监管、金融危机以及系统性风险方面的研究等,本着“国际为镜,中国之鉴”的基本理念,从2013年开始组织专业人员从国际知名智库,世界银行、IMF、FSB等国际金融组织,欧洲中央银行、美联储及其分行、英格兰银行、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及Journal of Fin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等期刊中,精选一些重要论文和工作报告,择其精要进行编译,形成了研究基地的“国际研究镜鉴”系列。</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遵循全球金融危机的演进脉络以及公共政策的现实需求,“国际研究镜鉴”重点关注了系统性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宏观审慎框架、外溢效应、非常规货币政策、债务危机、普患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国际研究镜鉴”系列及其归集出版的重要目的是在于通过跟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风险传递的路径、政策应对的模式、金融行为的反馈以及内外机制的融合,基于学术和政策的双重视角,来为我国金融稳定、金融监管及其内外协调等的理论研究、政策研讨和实际决策提供参考。</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比如,巴塞尔协议Ⅲ是全球银行业监管的标杆,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化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品质提升有借鉴作用;比如,系统性风险,该方向涉及金融稳定的研究、系统性风险的度量和预警,最为典型的是欧洲中央银行的风险仪表盘,这对于我国系统性风险的预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再比如,重点关注宏观审慎政策及其与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的协调,当金融稳定成为央行的第三个目标之后,组织架构和功能调整成为了重大的政策需要,这将是我国未来金融管理体系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最后是特定领域的经验支持,比如世界银行的普惠金融发展及政策支持体系借鉴,普惠金融发展指标的设计、收集、评估和政策含义等。</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仍将持续关注系统性风险、爱观审慎监管、金融稳定以及特定金融领域的理论、实务及政策动态,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基地网站对外发布,以期能够激发学术界的研究灵感,为理论研究、业务研究和政策研究提供一定的前期研究支持,充分发挥基地在金融监管的理论分析、业务实践和政策发展中的智库支持作用。</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是为序。</span></p><p><br/></p>
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