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结构理论:演变与述评
金融结构,即金融体系的组织结构。在以往的研究中,金融结构多是指金融体系中银行资产与金融市场总市值之间的相对比率。这一概念的出发点是国家宏观金融体系管理视角,也是比较狭隘的一种理解。金融结构的本质是资金传导至实体经济的方式。金融结构理论最初要解决的现实经济问题是在一国资金和金融制度构建力量有限的情形下,用何种组织方式使资金高效地传导至实体经济,从而使全社会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实现良性循环。资金盈余者与资金短缺者直接对接的方式是直接融资,包括企业发行债券、股票等传统信用工具。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通过金融中介间接对接的方式是间接融资,主要是商业银行、保险等。而今,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走过了金融体系初步设计的阶段,金融体系内部结构演变更为复杂。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以美联储为首的发达国家中央银行都被迫创新了危机救助制度、扩大了救助范围并创新了货币政策工具,这些都足以表明,原有的宏观金融管理体系已经远远滞后于金融结构的最新变化。
及时把握本国金融结构,是保持金融稳定的关键。中国国内金融结构已经开始了内生演变,亟需从理论视角进行论证,为下一步的货币政策执行和金融监管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故此,本文追随以往的金融结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复杂金融体系的结构、影响和带来的挑战,以及金融结构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虽然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国内发展异常迅速,但到目前,我们观察到,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诸多信用工具,其新颖之处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互联网平台替代传统金融组织机构的部分功能,二是创造了新的风险承担平台如第三方支付机构。但互联网金融只是改变了投融资平台,并未超越人类几千年以来所依赖的传统信用工具,限于篇幅问题,本文不做单独讨论。
2017-04-11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金融改革难点
2017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各方热议,其中金融改革仍是焦点问题。基于本次报告内容,有几方面金融改革核心难点值得进一步关注。
2017-03-27
增加汇率弹性 防范金融风险
2014 年以来,由于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逐步从危机模式转向为正常模式。
2017-03-27
当前金融风险隐患的形成逻辑
当前我国金融风险形成的仍以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和监管为主发动机,银行业过快的商业化、国家信用的过度使用以及非银机构围绕银行资金形成的影子银行体系交替发挥作用,放大了潜在金融风险规模,导致风险结构和治理的复杂化。
201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