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金融服务行业基本上延续两条创新发展路径:金融需求与科技深化,且历经了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阶段。当前,金融科技深度嵌入金融服务行业,并通过市场与政府资源配置形成了“双重法则”,即金融科技通过市场化创新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同样给我国统一大市场的金融监管体系带来了挑战,亟待通过政府配置实施金融监管...
宏观经济叙事有着经济学共同叙事的逻辑自洽性,包含了分配、规制表达和福利体验等多方面,涉及了各类社会主体的接受性。宏观经济学具有经验主义式的叙事风格,更重视经济发展的时间序贯特征,即一连串的事件组成的发展进程,在历史过程中人们相互共鸣形成了共同叙事,形成了相互协调的分工协作和协作稳定。从宏观叙事的时代背景、经济共识、激励机制和政策部门责任等四个方面,对中国1978年以来宏观经济叙事进行梳理,总结计划...
文章从推动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视角出发,对人口老龄化与货币政策相关关系的国际研究进展进行述评,从中探寻人口老龄化与货币政策的双向关联机制,并探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的政策思路。主要结论有:(1)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主要目标的实现构成多重挑战:来自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重冲击使经济稳定增长难度加大;人口抚养比上升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通过削弱财政可持续性等...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的“美元武器化”行为、国内通胀上升导致的发达国家集体加息缩表,令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海外资产面临日益上升的安全与收益风险。本文梳理了中国海外资产与海外负债的配置结构、中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元资产的结构与趋势性变化,以及中国作为国际净债权人却面临持续的海外投资负收益的不利局面。为了更好地应对中国海外资产配置面临的风险挑战,本文提出了六条应对策略,包括优化海外资产的持有主体结构、在美元资产...
适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也是未来各国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文章梳理了全球收入不平等的周期性演进、驱动因素和潜在影响。1870年至今,国家内不平等和国家间不平等分别呈现出先降后升和先升后降的特征。长期来看,收入不平等周期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量来自生产要素及其回报率的变化,例如技术进步、教育、全球化和制度因素等,但这并不能解释顶端收入不平等的空前增长。进一步的解释包括政治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