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蔓延,需密切关注债务风险

2020年04月21日

自2月底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开来,世界各国经济均受到冲击,本次危机的深层次问题是债务。目前美国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公司层面,低利率政策使得很多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募集资金以回购股票,受疫情影响,若债务违约事件增加,回购股票的循环难以持续,将带来巨大债务风险。欧洲特殊的制度设计使各国难以协调财政刺激政策,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将是政府债务危机。而中国将面临部分背负按揭贷款的中低收入者的就业及债务问题,以及从事服务业的小企业生存发展挑战。
全 文ALL

完善基于LPR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2020年04月20日 彭兴韵

随着LPR形成机制的改革,商业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在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箱中已名存实亡。但新的LPR定价机制容易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报价行共谋故意抬高LPR;二是目前基于LPR的浮动利率贷款中,贷款存续期内的利差终生不变的机制,已严重背离了利率市场化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的初衷。为此,除增加报价行数量外,还应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借款者家庭经济状况,由商业银行与借款者自主协商选择利差调整周期和频率,自主协商利差水平,而非由央行规定只能有一次确定利差的机会。
全 文ALL

新冠肺炎疫情或使世界经济陷入历史性衰退

2020年04月16日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已成为本世纪以来最为重大的传染病危机之一,给全球卫生健康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5日发布预测称,2020年全球经济将遭遇3%的大衰退。疫情的冲击不断深化,可能使得全球经济陷入较长的历史性衰退。
全 文ALL

是时候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了

2020年04月14日

由于疫情的巨大外生冲击,全球经济都将受到严重拖累,各国纷纷推出降息等政策,力图稳定金融市场和经济,中国在春节后立即出台了相关的财政货币政策。鉴于其他国家已经降息,国内有人主张,中国应当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但是,此降息非彼降息。实际上,自2019年改革贷款基础利率(LPR)形成机制以来,中国央行已经多次降息了。如果漠视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的重大转变,仍停留在过去的降息思维上,将会对货币政策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因此,我们认为,与其降低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如顺势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
全 文ALL

疫情对欧美GDP增速冲击有多大

2020年04月15日

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各国陆续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防控措施,而这些措施往往将导致经济活动的明显下降。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消费者和企业都需要习惯与病毒“共存”,本文将在相对乐观的前提假设下对欧美2020年GDP增速进行测算。我们的结果显示,预计2020年美国的GDP增速约为-6.4%,欧元区GDP增速大约处于-6%至-10%的区间。
全 文ALL

小企业生存困境何解:危机应对观察

2020年04月15日

在疫情大流行期间,小企业在整个经济版图中的处境可谓最为艰难。美国商会4月3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在回答还有多长时间会永久关闭时,11%的小企业表示不出1个月,24%表示2个月内,而43%表示大概要3个月到半年。美国劳动部4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4日这一周,美国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为661万人,加上此前两周,最近三周失业人数合计高达1680万。这么大量的失业人数,很多就集中在小企业。
全 文ALL

开放银行革新

2020年04月15日

长期看,面对可能带来的开放银行变革,银行应该立足自身实际,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循序渐进地改善体系架构,培养核心能力。
全 文ALL

【美国来信】4.19 | 疫情中的数学

2020年04月19日 高占军

美国时间4月18日傍晚,白宫举办例行疫情发布会。期间,负责疫情应对的总协调人Deborah Birx博士给大家展示了一张图,试图说明不同国家在应对疫情中的表现。她所用的指标是每10万人口中有多少人因感染Covid-19而病亡。根据这个指标,比利时最高,每10万人口病亡45.20人,其次是西班牙42.81人,再之后是意大利37.64人,然后是法国、英国和荷兰,分别为27.92人、21.97人和20.14人。表中还有美国、德国和中国,分别为11.24人、5.25人和0.33人。笔者特意把原图照样重做一遍,复制如下。(见图1)
全 文ALL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财富管理市场季报(2020年Q1)

2020年04月16日

庚子年,“新冠疫情”下宏观经济下行、贸易格局重塑、金融市场暴跌、私人财富缩水、生活方式巨变……展望未来,疫情常态化对财富管理业的影响几何?有何对策?鉴于此,我们遵循《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2018—2019年)——中国财富管理机构竞争力报告》的框架,分析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和信托公司等金融或非金融机构在财富管理业务板块的季度表现和疫情下的对策建议,核心观点和主要结论如下。 宏观市场:全球经济活动速度放缓,资本市场反应消极,“新冠疫情”只是外部冲击,“举债”也只能短期续命,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或能“根治”实体经济的问题。 私人银行:监管趋严,私人银行财富缩水,未来应重新审视外向拓展与守土深耕、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专业服务与增值服务、人工受理与智能服务、短期应对与长期规划。 证券公司:财富管理转型发展或是证券公司的转型升级方向之一。应对疫情,券商相继推出“疫情专项债”、“疫情专用通道”等产品和服务,线上营销只是短期策略,如何构建长效机制才是良策。 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参与财富管理业务应强化其对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风险保障功能,应再次重塑保险文化、强化保障功能定位、优选机构布局定位、强化市场主导地位和优化产品服务功能等。关注保险共同体应对疫情常态化的功能定位。 基金公司:公募基金及私募证券市场,无论产品发行数量还是资金募资规模,均可谓是波澜壮阔,屡创新高。而聚焦于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投资,依旧难改颓势,在疫情叠加的多重风险下,艰难前行,可谓证券向阳,股权背阴。 信托公司:家族信托的规模约在1500亿左右,疫情提高了家族信托客户的风险意识,短期内对家族信托业务的开展有负面影响,长远来看,将迎来“报复性”的增长行情? 家族办公室:避险、增值对于创富阶层而言并非终极目标,传承并发扬是亚洲文化的根基与命脉,复制海外家族办公室的业态并非良方,找寻国内家办业务的发展根基,是留给行业的真正课题。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全球化格局的逆转和限籍令等或将我国居民的境外财富“圈回”国内,财富管理参与机构应内外兼修,准备迎接财富管理的第二波浪潮。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美国来信】4.15 | 如何拯救小企业(之一):3500亿美元薪酬保障计划如何落地?

2020年04月15日 高占军

在疫情大流行期间,小企业在整个经济版图中的处境可谓最为艰难。在美国,共有3000万家小企业,在全部企业中的占比高达99.9%。小企业很重要。在美国私人部门全部1.3亿就业中,有6000万即47%是小企业创造的。在2000年至2018年这19年间,小企业创造了65%的新增就业。据4月3日美国商会发布的一份调查,在回答还有多长时间会永久关闭时,11%的小企业表示不出1个月,24%表示2个月内,而43%表示大概要3个月到半年。截至4月4日前的三周,美国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高达1680万,估计很多集中在小企业。可以说,未来经济如何恢复,取决于疫情期间小企业的生存状态。鉴于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拟分五期撰写“拯救小企业”专题。本篇是第一期,主要分析美国小企业现状,并重点讨论总额高达3490亿美元的薪酬保障计划(PPP)的实施情况。
全 文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