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FD季报】2020Q1宏观杠杆率

2020年04月30日

受疫情影响,1季度宏观杠杆率出现意料中的飙升,但增幅仍低于历史峰值。这充分展现出政府在政策扩张时的定力,未置风险于不顾。 2020年1季度的企业杠杆率大幅攀升到161.1%,但仅比2017年1季度160.4%的历史高点多了不到1个百分点。这表明过去几年的稳(去)杠杆政策客观上为当前的扩张创造了条件。 我们测算的窄口径和宽口径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分别约占GDP的20%和55%;加上显性政府杠杆率,则会达到60%或95%。我们的窄口径估算值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我国2019年政府杠杆率为54.4%的结果较为接近。 无论从中央政府的能力(政策空间)还是财政政策的效果来看,政府加杠杆托住疫情下的增长都将责无旁贷,其年度杠杆率增幅或将超过居民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 房地产政策除了“房住不炒”,还应“收放自如”。“房住不炒、因城施策、长效机制”是房地产发展的基本方针,但无论是从应对疫情冲击角度还是提升治理水平角度,都需要增加一条,“收放自如”。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宏观杠杆率攀升总债务扩大但未失控——2020年1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

2020年04月28日

受疫情影响,1季度宏观杠杆率出现意料中的攀升,但增幅仍低于历史峰值。这充分展现出政府在政策扩张时的定力,未置风险于不顾。
全 文ALL

完善违约处置制度,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2020年04月28日

2019年下半年以来,债市违约与多样化兑付事件密集涌现,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多样化兑付包括债券强制展期、差异化兑付、劝退回售等,虽然统计上并不算作债券违约,但多数情况下仅是推迟了风险爆发时间,也反映出投资者保护机制仍存欠缺。与此同时,尽管违约债券处置的相关监管政策密集出台,但债券信用违约处置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发挥要素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推动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健康发展。
全 文ALL

【美国来信】4.29|九大紧急工具仅启用四个,美联储还在等什么?(上)

2020年04月29日 高占军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大增,但其自3月份祭出的九大紧急政策工具仅启用了四个;不仅数量少,通过这四个工具所投放资金的规模也有限。美联储还在等什么?
全 文ALL

中国如何应对债务问题升级?

2020年04月28日

债务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极具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经济金融现象。因此,对它的研究一定要和其他相关指标或现象联系在一起,形成关联架构。
全 文ALL

【NIFD季报】2020Q1中国资金流动-信用总量分析报告

2020年04月29日

一季度我国非金融部门信用总量为26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25%,增速较上年末回升0.46个百分点。本季度信用总量新增10.3万亿元,其中,企业、政府、居民的信用增量占比分别为75%、16%和9%,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8个、5个百分点和下降13个百分点。 从资金流向来看,企业存贷款双双高增,民企融资较国企处于劣势;居民部门贷款乏力、存款高增,下半年整体通胀趋于回落,转通缩的可能性加大;央地政府融资大规模扩张,中央责任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非赤字融资得到较大拓展,基建延续2月份的负增长趋势,逆周期政策的对冲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金融体系内部的同业活动明显增加,非标监管维持了高压态势,但企业利差套利逐渐抬头。 从偿债压力来看,非金融部门偿债率达到172.5%,较去年同期提高21.6个百分点。企业面临较大的银行贷款还款压力,债券违约潮可能存在滞后,将对市场投资形成较大限制;居民部门的偿债压力明显攀升,就业市场修复压力较大,居民本息偿付额增速持续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长期将难以持续;政府部门偿债率升幅并不大,但中央和地方政府收入同比降幅远高于本息偿付额同比,政府部门偿债压力仍较严峻;中小银行流动性分层现象犹存,可能有近三分之一的中小银行面临资本不足风险。 当前必须在遏制疫情的同时保障就业和民生,以中央财政为基础,实行大规模财政扩张,并辅之以适应性的货币政策,以政府投资带动市场需求,加强结构性信用供给,货币政策当局加大购买国债的力度,进一步降准降息。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NIFD季报】2020Q1地方政府债务

2020年04月28日

2020年一季度新冠疫情的爆发对我国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承担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为有效防控疫情,各级政府均大幅增加了防疫相关支出,并稳步推进各项积极财政政策。截至3月21日,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218亿元,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经下达6.28万亿元。 在疫情期间,各级财政收入均大幅锐减,单从支出增速来看,中央政府在防疫阶段支出累计增速有所增长,但是并没有改善地方财政赤字持续扩大的趋势,相对来说地方政府财政在应对重大事件冲击方面更加脆弱。 在地方政府债务积极增长的同时,各地区债务表现不一。疫情冲击下,不同地区、不同疫情发展地区的债务表现出现较大的分化。地方政府债务的不断扩张在助推经济的同时为各地区政府财政形成很大的风险,疫情冲击进一步分化了各地区的债务风险,加剧了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现象。各地方债务的可持续性根本上取决于产业结构是否完善、经济韧性是否强劲,因此债券资金的使用效率成为当下需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特殊时期,各级政府需协调配合,以中央财政为基础,并配合相应的货币政策,以保就业、保民生为底线,共同助力经济的稳步恢复。中央财政应当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可以承担更多的支出责任,特殊时期可以适当加大疫情严重地区的转移支付,同时更加地积极发挥国债的作用。地方政府在提升债务融资比重的同时要注意财政和债务的可持续性问题,实现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增长的突破口在于债券资金的使用方向是否可促进当地的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形成债务-产业-收入的良性循环。央行需配套货币政策保障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同时要注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充分考虑政策的时效性。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NIFD季报】2020Q1国内宏观经济

2020年04月27日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境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境外仍在持续蔓延,从中国采取严格疫情防控措施后的抗疫进程看,欧美疫情稳定下来可能要等到5月上旬以后,这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实际上,受贸易紧张局势等因素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2018年来的经济放缓压力就在增大,季度增速大致呈逐季递减之势,贸易量逐步萎缩。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一季度爆发,并持续快速蔓延,全球经济活动受到相当程度的抑制,这给在疲弱环境中缓慢前行的世界经济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之下,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下降6.8%,这是自199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进入二季度,国内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果逐步巩固,但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国内确保疫情不反弹的任务仍然较重。这造成一些行业特别是服务业很难满负荷运营,同时外部需求锐减,使得对外出口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初步预计,此次疫情冲击可能使2020年中国商品出口下降3~4成。 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就业带来的冲击来看,虽然3月份就业形式有所好转,但全年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存量就业方面,从调研情况来看,规模较小的企业复工难道较大,这类企业抗风险能力弱、数量众多,吸纳了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就业,一季度的疫情冲击会对中小微企业和职工造成相当大的冲击。进入二季度,一些服务类行业和对外出口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从而存在一定的裁员压力。从劳动力供给结构看,现阶段,中国新增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占比为52%,农民工仅16%。受过高等教育人员在教育、公共管理、卫生、金融等第三产业部门就业的数量较多。在中国新增农民工占比下降,高校毕业生去向主要在第三产业的情况下,通过传统基建带来的总需求扩张对解决新增就业的效果有限。 自疫情在国内爆发以来,中国各级政府采取了及时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和救助性政策,这些措施和政策对加快疫情防控进程和减轻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中国防范疫情输入压力加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在此情况下,要让经济较快恢复到原有增长轨道,防范疫情冲击带来的延伸性风险和长期性风险,不仅需要实施积极的调控政策;而且要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注重保持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恢复受疫情影响企业和家庭的信心。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美国来信】4.26 | 哈佛大学缘何卷入小贷风波?

2020年04月26日 高占军

教育百年大计。哈佛就算有巨额捐赠基金,但也要遵守严谨的财务规则,更何况因市场波动剧烈也动弹不得。哈佛大学被意外卷入小贷风波,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小企业纾困计划在操作中所产生的混乱和困惑。
全 文ALL

数字货币的缘起、演进与监管进展

2020年04月22日

近年来,伴随着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数字货币不断创新并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我们将广义数字货币定义为依靠密码学、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等技术产生的以数据形式表现的记账单位、交易媒介,既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定主权数字货币,也包括私人部门发行的非法定数字货币。通过对国际监管动向的归纳和借鉴,我们发现法定数字货币是未来数字货币的发展方向,对于私人部门发行的非主权信用数字货币要加以取缔。数字货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现有金融监管体系和货币政策框架带来较大风险和监管挑战,我国应稳步推出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确定监管原则,构建数字货币监管框架,提高数字货币技术标准,加强国际监管协调合作。
全 文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