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折甩卖的银行股 “银G比”分析
2020年03月19日
A股银行股首次见到0.6以下的PB,也就是接近对折甩卖。这在西方金融危机时候是常见的,那种情况下他们真的是大甩卖。但我国确实没到金融危机,在外资为应对流动性而恐慌卖出我们的银行股的情况下,也杀出了如此非理性的估值。
全 文ALL
为互联网银行解缚 助力小微企复工复产
2020年03月20日
新冠疫情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多次强调发挥金融机构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积极作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措施,并重点针对个体工商户加大扶持,帮助缓解疫情影响纾困解难。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下,各项金融支持政策密集出台,相关效果也不断显现。在各项政策的执行和落地过程中,如何实现政策的精准触达,如何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评估政策的价值意义,都成为决定此次金融“抗疫”胜利与否的关键。就政策而言,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还是如何最大范围的惠及更多的微型企业和经济主体,将优惠政策精准的触达最需要资金的经济社会末梢。
全 文ALL
危机边缘 我国证券业风险几何?
2020年03月18日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我国及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一时间关于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的声音此起彼伏,回想距今12年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当时的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破坏,华尔街前五大投行在这次金融危机里几乎全军覆没:雷曼兄弟破产、美林和贝尔斯登分别被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收购、高盛与摩根士丹利在政府批准下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如今全球再次处于危机的边缘,金融市场动荡会对我国证券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否也会导致部分券商破产而退出市场?
全 文ALL
全球政策不敌疫情危机 四月或迎较好机会
2020年03月23日
近日全球疫情加速恶化,截至3月22日17时,海外累计确诊人数已经超过23万。疫情危机下,美股三大股指均创08年10月来最大周跌幅,较今年2月份的高点累计跌幅均超过30%;非美货币集体贬值,美元指数一周上涨3.96%,最高升至103上方。
全 文ALL
美联储救市的效果考量
2020年03月25日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3月23日宣布,采取广泛新措施来支持经济,将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支持市场平稳运行,不设额度上限。这相当于不设上限的量化宽松政策。同时,美联储还宣布将扩大货币市场流动性便利规模。
全 文ALL
金融危机小史:总是难以预测 却都似曾相识
2020年03月24日
2008年11月,也就是美国次贷危机后的几个月,享誉世界的伦敦经济学院完成扩建,耗资7100万英镑。英国女王亲临并主持了落成典礼仪式。在一群全球顶尖经济学家的陪同下,女王参观完新楼,然后向他们直白地提了一个问题:
全 文ALL
公司债和企业债发行步入注册制时代
2020年03月24日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简称“新《证券法》”)自2020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贯彻新《证券法》的实施,国务院办公厅于2月29日发布了《关于贯彻实施修订后的证券法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稳步推进证券公开发行注册制,落实好公司债券公开发行注册制要求。随后,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企业债券发行实施注册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企业债券发行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证监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实施注册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向沪、深交易所明确公司债券公开发行注册制的具体工作纲要,沪、深交易所也先后发布《关于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实施注册制相关业务安排的通知》。自此,公司债和企业债的发行正式迈入注册制阶段。
全 文ALL
警惕向供需双衰退的经济危机演进的危险
2020年03月24日
月下旬以来,受疫情向全球扩散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受到剧烈冲击,资产被大量抛售,全球对冲基金面临巨额赎回,有关全球是否进入金融危机的讨论也越来越多。笔者开门见山抛出自己的观点,现在还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系统性金融危机,但若全球主要当局不能合力施策,则有向供需双衰退的经济危机演进的危险,而金融体系的危机也将伴生出现。
全 文ALL
当前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需要解决五大“顽疾”
2020年03月25日
近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督评估办法(试行)》(简称《办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强化公司治理监管,提升治理水平,完善治理结构,促进金融机构稳健运行和金融体系稳定发展。
全 文ALL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 稳增长与稳杠杆的艰难平衡
2020年03月27日
无论是800 年债务变动的大历史,还是1970 年以来的四次全球债务浪潮,高债务过后往往都伴随着危机或衰退。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也经历着明显的周期现象,2008-2016 年共上升100 个百分点。2017 年后开始了平稳去杠杆,三年连续12 个季度宏观杠杆率维持在240%~246%之间波动。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债务和GDP 均产生冲击。据推算,2020 年名义GDP 增速将滑落至6%左右,同时债务增速将有所提高,最终导致杠杆率攀升10 个百分点左右。未来的政策重点仍在于稳增长与稳杠杆间的动态平衡,包括用改革而非刺激的办法稳住总需求、容忍宏观杠杆率的适度上升、资源配置与风
险配置相匹配,以及针对公共部门特别是国企与融资平台精准去杠杆。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