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过于抬高移动支付的地位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较大冲击的同时,也对金融服务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支撑金融体系健康运行的基础设施,支付行业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支付清算体系应顺势发展,坚持不断推动数字化时代的“自我赋能”,更好应对短期与中长期挑战。
2020-05-25
财政政策地方化、货币政策财政化 ——我国财政货币政策体制缺陷和改革
近日,两会宣布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必要举措,令人振奋。但是,我国财政货币政策体制的根本缺陷——财政政策地方化和货币政策财政化——依然没有显示出被解决的迹象。这种缺陷正在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迅速累积和央行潜在的巨额亏损,而巨额亏损将使得央行既无法控制可能的通货膨胀,实现货币政策稳定通胀的首要目标,更无法成为合格的最后贷款人,保持宏观金融稳定。
2020-05-25
疫情时期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与展望
缓解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冲击,3月份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央行相继宣布降息及QE等宽松货币政策,增加市场流动性,为家庭、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有效支撑。我国央行也出台了包括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
2020-05-25
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当下文化产业发展的坐标和方向
政府报告中指出,今年我国的工作着力点就是“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以保促稳,不设定经济增速目标值。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一直保持在12%,显然今年要保持这个增速也是不可能了,而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增速也存在太多不确定性,未来七个月会发生什么都很难判断。所以,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也要调整,也要收缩,聚焦在“保”,就文化产业来说,主要是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其中保市场主体,也是就要保企业是重中之重。
20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