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货币宽松型通胀风险取决于经济复苏程度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源源不断地向美国等西方国家提供物美价廉的消费品,这成为稳定美国等西方国家物价不可或缺的因素。 货币宽松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基本关系,至少包含三个基本理论事实:一是货币宽松同时引发信贷宽松才会引发通货膨胀;二是只有在一国实际产出远低于潜在产出,货币宽松才会引发通货膨胀;三是世界有像中国一样的国家和地区,有能力生产物美价廉的消费品。
2020-06-12
中国稳企业保就业是否需要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中国GDP不变价为18.37万亿元,同比下降6.8%,创下1992年以来历史新低,导致经济下行的原因在于疫情防护导致居民隔离对投资、消费和出口均造成冲击。虽然中国抗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四月以来企业基本上实现复工复产,但由于海外疫情仍在蔓延之中,外贸型企业的订单同比减少,更严重的是,4月份的投资与消费依然回落,使二季度乃至全年经济增长形成压力,如何运用货币与财政政策使中国经济走出下行的窘境?中国是否可以实施与欧美QE相似的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来刺激经济?
2020-06-12
繁荣还是衰退:审视全球经济的金融视角 观察长期以来全球金融体系的变化,有助于对下一步全球经济走势作出更准确判断。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已在较长时间居于一种预期背离的状态,一方面金融市场对全球经济出现衰退充满担忧,而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又对风险资产存有偏好。全球经济已处于长周期的下行期,资本边际收益不断下降的趋势无法回避。而次贷危机以来,发达国家货币当局的宽松政策一直未能真正得以退出,全球经济对于流动性的极度依赖使得当前金融体系处在一种高总量水平下的紧平衡状态。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金融风险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发达经济体的信用风险抬头、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组合风险、新兴经济体的外部融资风险和海外美元流动性变化。近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未来疫情扩散态势尚不可测,但世界经济固有的结构性矛盾客观存在,一旦遭遇外部负面冲击,导致衰退的因素便会迅速发酵,最终令全球经济不堪重负。
2020-06-12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助力小微企业融资 截至2019年末,我国小微企业近3000万户,个体工商户8200多万个,占整个市场主体的90%以上,可解决中国2.5亿人的就业问题,其中新增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70%以上也主要集中在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见,小微企业是社会经济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对稳就业、稳经济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围绕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金融政策不断出台,普惠金融战略纵深发展。
2020-06-12
【美国来信】6.11 | 美联储新策略的寓意 对于刚刚结束的FOMC货币政策会,笔者最强烈的一个感觉是:美联储判断经济不会很快恢复,就业岗位也难以迅速回归,在意识到无法速战速决的前提下,开始调整策略,筑起“街垒”,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20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