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周报 2022年第51期

2022年12月19日

一、购买百万理财亏损23万元 广发银行被判赔偿客户全部损失 近期,上海金融法院公布一则二审民事判决书。2016年,王某娜在广发银行开设理财账户,并书面填写《风险问卷》。结果显示,王某娜的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属于可以承担低至中等风险类型的投资者。同年10月,王某娜在广发银行淮海支行营业场所内,买入100万元该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买入手续费1万元,等级为高风险。2018年、2019年,王某娜购买的上述理财产品先后到期清算,她分三次得到结算资金合计约77.52万元。王某娜斥资百万理财,最后亏损约23.48万元,王某娜将广发银行淮海支行告上了法庭。广发银行淮海支行认为,王某娜系自助购买产品,且银行系统已经履行风险提示义务,会对购买高风险或风险等级不匹配的产品进行风险提示,如果客户坚持购买,还是可以继续购买。一审法院判决广发银行淮海支行赔偿王某娜资金损失约23.48万元,并支付相应利息损失。广发银行淮海支行对一审判决不服,于是提起上诉。二审中,因双方均没有提交新证据,故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界面新闻) 二、本周对天鹅股份等严重异常波动股票进行重点监控 2022年12月12日至2022年12月16日,上交所公司监管部门共发送监管工作函8份,其中监管问询函4份,监管工作函4份;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补充、更正类公告20份。针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采取书面警示4单,纪律处分2单。同时,加大信息披露和股价异常的联动监管,针对公司披露敏感信息或股价发生明显异常的,提请启动内幕交易、异常交易核查4单。2022年12月12日至2022年12月16日,上交所对天鹅股份、乾景园林等严重异常波动股票和*ST泽达、*ST紫晶、*ST凯乐、ST曙光等风险警示股票进行重点监控,对35起加剧市场波动、误导投资者决策、影响交易秩序的异常交易行为及时采取了暂停投资者账户交易等监管措施,对33起拉抬打压、虚假申报等证券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书面警示等监管措施,对8起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等进行专项核查,向证监会上报涉嫌违法违规案件线索2起。(上交所) 三、内幕交易亏损30万 罚款100万 12月15日,证监会青海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2022〕3号。针对王洪内幕交易“西部矿业”行为,依据《证券法》相关规定,青海监管局决定对王洪处以100万元的罚款。据调查,2022年1月10日,时任青海东台吉乃尔锂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洪,在知晓相关内幕信息当日,即开始操作相关账户买入“西部矿业”,至2月7日累计买入30万股,成交金额399.3581万元,涉案交易明显异常。2022年5月20日至24日,相关账户卖出其所持有的全部西部矿业。经计算,2022年1月10日至2月7日买入部分对应亏损金额约为30.57万元。依据《证券法》的有关规定,证监会青海监管局对王洪内幕交易“西部矿业”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审查,并依法向当事人告知了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未提出陈述、申辩意见,也未要求听证。该案现已调查、审理终结。(中国基金报) 四、关停退款潮 近90家数字产品平台破产清算 近日,海南汉链科技有限公司下属汉链数藏宣布破产清算,公司表示,用户持有藏品按首发价10%的金额退款。汉链数藏不是第一家爆雷的平台。9月开始,数字收藏平台官宣歇业的越来越多,其中近一半按原价的10%-30%退款。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很多数字收藏平台运作不规范,有的或涉及违法。据互联网行业研究机构北京速途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元宇宙研究院统计,9月开始,数字收藏平台开启了“关停退款狂潮”。截至12月6日,已有近90家平台启动清退,其中超过半数平台都是在9月之后才上线。这些平台关停退款的说辞,与汉链数藏如出一辙。业内人士透露,一些数字藏品平台清退时,约定“选择退款即表示您同意撤销所有通道的投诉”等,类似条款是不合理的霸王条款,大概率是无效的。购买者如果同意退款,仍有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若购买者认为平台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行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上海证券报) 五、国债总额再次逼近法定债务上限 今年以来,高通胀始终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美国经济上空。目前高企的通胀仍未回落,新的风险已经酝酿成型,债务风险“灰犀牛”正在步步逼近。作为全球最大债务国,美国近年来债务规模加速增长。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截至12月初,美国未偿联邦政府债务余额已达到31.36万亿美元,不仅大幅超过美国2021年约23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更是已经逼近31.4万亿美元的法定债务上限。史无前例的债务规模正将美国经济推向危机边缘。高盛认为,目前美国国会还有足够的时间就债务上限达成妥协,预计在2023年2月至3月美国财政部都能照常借款;8月份前,政府可以动用50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资金枯竭最早会出现在2023年7月,最晚可能会出现在10月,但高盛认为,这仍有可能会是这12年间最接近2011年的时刻。2011年的债务上限危机导致标普调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金融市场陷入避险模式,引发了华尔街巨大的混乱;而当前的债务风险同样不容小觑。(金融时报)
全 文ALL

如何建设好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2022年12月15日 张晓晶

全 文ALL

全球化叙事转变与中国经济展望

2022年12月14日 张平

全球化叙事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以“和平与发展”来叙事全球化,全球化的叙事传播推动全球规制一体化。经济的全球化叙事更主导了各国的分工、合作以及经济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直接表现为全球经济的高增长与低通胀。2022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冲击、俄乌冲突导致的地缘政治危机不断加剧,全球各地区纷纷出台区域化协定,欧美则不断推出对峙性产业政策,全球化叙事出现转变。地区冲突破坏了和平,疫情导致了供应链脆弱,而欧美国家的疫情救助政策直接导致了“疫情泡沫”,出现了自全球化以来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与此同时,全球规则也让位于区域联盟,全球化叙事出现了不可逆转的转变。这一转变改变了全球经济发展和分工模式,将更多的地缘政治、对峙性的意识形态、安全准则纳入了经济领域,经济摩擦加大,引发了全球供需再调整,贸易增长低于全球GDP增长,全球经济进入了“低增长与顽固性通胀” 并存的新格局中,其变化趋势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挑战和应对是本文探索的主题。
全 文ALL

经济新常态

2022年12月13日

全 文ALL

房地产市场风险:根源、影响及对策——兼论金融如何促进房地产转型

2022年12月02日 蔡真

本轮房地产市场风险的根源是:房地产市场长期拐点来临与以“三高”模式为典型的地产资本无序扩张激烈碰撞,同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放大了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产生了严重的外溢效应,影响到金融市场、上下游企业以及财政体系。由于地产金融化的特点,其最初表现为流动性风险,监管当局采取了引导市场预期和信贷托底方式应对,取得了一定效果。从长期看房地产走向新发展模式成为必然,本文对金融促进房地产转型提出了相关建议。
全 文ALL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表现、成因、应对与前景

2022年12月05日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2年第50期

2022年12月12日

一、监管动态 (一)银保监会就《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 为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体系,促进银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中国银保监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下称《指引》)进行了修订,形成《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现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办法》延续了《指引》的架构,仍为五章不变,一共四十三条。重点修订内容为:一是本次修订将《指引》调整为《办法》,名称相应修改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办法》。二是原《指引》未对国别风险敞口计量口径明确统一标准,本次修订按照风险全面覆盖原则予以明确。三是针对《指引》与新会计准则不衔接进而产生重复计提准备的问题,本次修订将国别风险准备纳入所有者权益项下,作为一般准备的组成部分,并需符合财政部对一般准备的监管要求。四是完善国别风险准备计提范围和比例,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职责划分、国别风险转移相关限定性要求、国际组织或机构国别风险等级认定等内容以及文字进行了修改完善。五是对国别风险准备新的计提要求,给予六个月的过渡期。同时,《办法》颁布实施前的存量国别风险准备不进行账务调整。 (银保监会官网) 点评 修订《指引》是完善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念,有利于弥补制度短板,防范金融风险,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国际化进程中提升竞争力和强化风险管理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二)银保监会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工作会议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第十七次工作会议,分析了保险业偿付能力和风险状况,研究了2022年第三季度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周亮主持会议。 第三季度末,纳入会议审议的181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2%,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9.7%;实际资本为4.71万亿元,最低资本为2.22万亿元。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8.9%、204%和309.1%;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05.3%、123.8%和278.5%。43家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被评为A类,114家保险公司被评为B类,15家保险公司被评为C类,9家保险公司被评为D类。 (银保监会官网) 点评 常态化开展保险公司财务会计和偿付能力现场检查,严肃查处数据造假行为,夯实监管数据基础有助于加强资金运用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完善非标投资相关监管标准,提升资产估值的准确性,防范资金运用风险。 (三)证监会同意中金所开展上证50股指期权交易 证监会近日同意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开展上证50股指期权交易。相关合约正式挂牌交易时间为2022年12月19日。 股指期权是资本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投资者风险管理需求随之增加。上市上证50股指期权,有利于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有助于进一步满足投资者避险需求,健全和完善资本市场稳定机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下一步,证监会将督促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保障上证50股指期权的平稳推出和稳健运行。 (证监会官网) 点评 证监会同意中金所开展上证50股指期权交易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产品体系,更好服务多元化的风险管理需求,对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观点聚焦 (一)张明:全球滞胀下的风险与应对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日前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表示,随着增长速度的下降,各国内部的各种风险可能会上升,例如金融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等。对很多国家来讲,应对经济停滞与风险上升的政策空间是非常狭窄的,例如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率居高不下、在汇率稳定与降息之间犹豫不决、国内阶层撕裂与利益冲突加剧等等。简言之,未来几年全球可能重新陷入“低增长、较高通胀、较高利率、更高政府债务”的滞胀阶段。 张明认为,对于我国来说,在“滞”和“胀”两个威胁中,“胀”相对可控。相比之下,当前我国更应该担心“滞”,也就是经济增长乏力。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调整风险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可谓是我国面临的两大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化解这两大系统性风险,一方面要进行相关行业监管政策的调整,另一方面也需要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通过增长来化解风险。这就意味着,无论财政还是货币政策均需继续放松,因此,近期我国的降息与降准是值得肯定的。 (《三联生活周刊》) (二)陈道富:银行与金融科技在融合和重构中实现更大价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日前表示,无论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都看到并认可线上化、数字化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是大势。金融与数字技术融合刚起步,还远未认知透彻融合后的世界,要保持必要的谦虚谨慎。当前,传统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已达阶段性顶部,进入瓶颈期,从线下挪到线上、移动端的红利基本结束了,这就要求银行“从线上到数字化”“从渠道到平台生态”“从交易到经营”,正处于转换的关键节点。 陈道富认为,金融科技在银行业的应用正从外部合作转向内部嵌入和平台化重构,改变了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信息孤岛”逐渐被打破,银行越来越专注于信息的开发利用,充当社会信任的载体,发挥资源跨时空配置的功能。关键是各界如何认识和参与,怎么在分工、融合、重构的过程中给国家带来更大的价值,更有利于促进未来行业发展。 (长安街读书会)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2年第50期

2022年12月12日

一、严防失业保险金跑冒滴漏 近两年,为更好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失业保险不断扩大保障范围,最大化做到参保失业人员应发尽发、应保尽保。然而,有人却借机动起了“歪心思”。根据失业保险金出现的跑冒滴漏现象,为了确保失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可持续,各地应当对待遇发放、对账制度、信息比对核查等重点环节的风险点进行“全面体检”,系统掌握和梳理征缴、支付、管理和审批等高风险业务的流程和规范,加大监管力度。最近,山东省莱西市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9名被告人提起公诉,原因是被告人明知相关人员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仍然通过虚构劳动用工关系,开具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到期的证明等方式,为他人非法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手续并从中牟利。类似案件时有发生,已为失业保险的监管敲响警钟。目前,失业保险涉及的业务种类繁杂,业务链条上的风险点多而分散,监管手段也亟待健全和丰富。(经济日报) 二、多家分支机构接罚单 银行代销基金亟须“练内功” 近日,记者从厦门证监局了解到,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分行因基金销售违规被采取责令改正措施。此次收到监管罚单的上述三家银行都是规模靠前的基金销售机构。记者注意到,其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部分分支机构基金销售业务负责人未取得基金从业资格;适当性管理不到位,个别投资者提供的证明材料不足以证明其符合合格投资者条件;未按要求报备反洗钱工作相关材料等。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河北银行、交通银行、宁夏银行等近10家银行分支机构因“基金销售违规”而接罚单或被责令改正。作为基金代销市场的主力渠道,银行的基金销售业务亟须加强“内功”修炼,才能更好立足市场,服务投资者。业内人士提到,浙商银行、杭州银行等银行在基金代销中,改变了传统的通过销售激励来推动基金销售的模式,通过与基金公司合作定制爆款基金产品,对于拉动基金保有量效果十分明显。(上海证券报) 三、募新还旧 百亿私募搞“庞氏骗局” 12月6日,深圳证监局披露了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自2019年8月27日起至2022年2月16日,深圳万鼎富通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万鼎富通人和一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万鼎恒通一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万鼎富通君行七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投向五个合伙企业后,特殊目的实体将其中部分资金转入投资标的,部分资金则直接转至投资者用于分配投资收益,整体资金募集和收益分配上呈现“募新还旧”特征,同时还存在期限错配等违规行为,对此,深圳证监局对万鼎富通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值得注意的是,12月以来已有4家股权私募被处罚。与此同时,截至12月7日,今年以来超400家私募股权机构遭协会注销,注销数量远超去年全年。业内人士认为,在严监管下,“伪私募”、“乱私募”加速出清,未来私募股权行业将步入良性竞争,并吸引更多行业和人才加入其中,今年实体企业频频设立或参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便是最好的证明。(上海证券报) 四、吉林信托收今年第三张罚单 年内已被罚350万元 11月28日,银保监会官网披露吉银保监罚决字〔2022〕35号处罚信息表显示,吉林信托存在“违反内控制度开展业务并形成风险”违规行为,被处以罚款40万元。官网资料显示,吉林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是吉林省唯一一家专业从事金融信托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近年来吉林信托多次收到罚单,仅2022年罚款金额就已达到350万元。今年9月,银保监会官网披露处罚信息表显示,因吉林信托存在“违规提供隐性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向监管部门提供虚假业务报告,监管意见落实不到位未开展内部问责”等违规行为,其被处以罚款280万元。除了屡次被监管处罚外,吉林信托还有多款产品被爆出存在延期兑付或违约情况,包括吉信·汇融38号、吉信·汇融16号以及吉信·汇融23号等项目。(证券时报) 五、抗通胀之路遇阻 全球巨额债务令加息难度加大 国际清算银行(BIS)周一发布了最新一期季度评估报告。BIS官员在向媒体介绍该报告时表示,近年来全球各经济体积累了巨额债务,为各国央行应对通胀带来挑战。BIS货币与经济部门主管Claudio Borio表示,令加息变得复杂的一个因素是世界各地的公共和私人债务水平都非常高。根据BIS的数据,全球40个经济体的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从2020年初的79%升至90%。BIS还警告称,养老基金和其他“非银行”金融公司目前以外汇掉期形式持有超过80万亿美元的隐性表外美元债务。BIS形容这是外汇掉期债务的“盲点”,有可能让政策制定者陷入“迷雾”。BIS警告称,各国央行可能被迫支持金融体系中那些对更高利率脆弱的关键部分,从而削弱其抗击通胀的努力。BIS提到了9月英国国债市场上演的危机,指出这凸显了一个风险:在货币当局试图通过提高利率来控制价格压力、并且正在缩减其资产负债表的时候,他们可能被迫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财联社)
全 文ALL

【NIFD季报】2022Q3银行业运行

2022年12月10日

2022年三季度,商业银行总资产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净利润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调,总体风险抵补能力仍较为稳健。2022年9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373.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连续两个季度保持10%左右的增速。9月末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7085亿元,同比增长1.2%,较上季度末出现较大幅度回调,其中农商行同比下降57.4%。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1.94%,与二季度末持平,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3BP。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2.99万亿元,增速回到5.6%,较上季度增速有所回落,总体还是继续保持低增长态势。整体不良贷款率1.66%,同比下降9个BP,连续八个季度出现下降。拨备覆盖率为205.5%,较去年同期增了8个百分点,连续八个季度上升,反映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在持续加强。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0.64%、12.21%、15.09%,各项资本充足率较6月末有所上升。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覆盖率为142.7%,环比下降3个百分点,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流动性比例为61.66%,和上季度持平,同比上升3个BP,总体保持稳定态势。 展望2022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应继续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发力,持续强化重大风险的化解和防范能力;完善中小银行特别是农商行的管理机制,增强其经营能力;进一步聚焦负债成本和资产质量,保障银行业稳健运行。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数字时代的货币竞争及对中国的建议

2022年12月09日 胡志浩

全 文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