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施策 建立和完善网贷行业长效监管机制

2018年10月31日

网络借贷依托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平台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尤其为个人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在政府监管、行业协会以及平台自身的共同努力下,平台在积极准备迎接合规检查,拥抱监管,运行渐趋平稳。笔者认为,网贷行业是否能真正实现持续、健康和有序发展,在于是否建立起符合网贷行业发展现状和功能定位,揭示网贷行业长期发展规律的长效监管机制和科学监管体系,而这又取决于行业层面上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重构与完善,以及平台(机构)层面上模式定位。
全 文ALL

蓝皮书(3)|文化金融与金融基础设施的关系

2018年10月31日

本文作者认为,“从金融到文化”和“从文化到金融”是最现实的两个研究路径,也是对文化金融业态进行观察的基本视角。从工具看,有债权类文化金融、股权类文化金融、风险管理类文化金融等;从产业看,有电影金融、艺术金融、传媒产业资本市场等;互联网金融是基于新平台的工具与市场新模式(本文放在了工具视角中)。本文就是从这两个视角分别对2017年文化金融发展情况作了概略性综述。
全 文ALL

蓝皮书(5)|文化金融中心建设与我国城市发展

2018年10月31日

本文作者认为, “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金融发展应进入了关键时期。在千头万绪的问题当中,文化金融需要在这样三个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第一,建设文化金融基础设施,为统一的文化金融市场夯实基础;第二,强化文化金融机构专营化,成为文化金融生态中枢;第三,促进文化金融中心城市建设与发展,结合新一轮城市建设完成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战略性全国布局。本文讨论的是文化金融中心城市建设问题。
全 文ALL

蓝皮书(4)|文化金融机构专营化需要制度性变革

2018年10月31日

本文作者认为,“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金融发展应进入了关键时期。在千头万绪的问题当中,文化金融需要在这样三个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第一,建设文化金融基础设施,为统一的文化金融市场夯实基础;第二,强化文化金融机构专营化,成为文化金融生态中枢;第三,促进文化金融中心城市建设与发展,结合新一轮城市建设完成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战略性全国布局。本文讨论的是文化金融机构专营化问题。
全 文ALL

蓝皮书|文化金融:工具与产业两种视角的发展概述

2018年10月31日

本文作者认为,“从金融到文化”和“从文化到金融”是最现实的两个研究路径,也是对文化金融业态进行观察的基本视角。从工具看,有债权类文化金融、股权类文化金融、风险管理类文化金融等;从产业看,有电影金融、艺术金融、传媒产业资本市场等;互联网金融是基于新平台的工具与市场新模式(本文放在了工具视角中)。本文就是从这两个视角分别对2017年文化金融发展情况作了概略性综述。
全 文ALL

金融政策环境影响及文化金融政策深化

2018年10月31日

文化金融蓝皮书《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8》已经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这已经是第二年出版发布发行该蓝皮书。2018版文化金融蓝皮书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联合组织编写,由杨涛、金巍担任主编,刘德良、陈能军担任副主编。
全 文ALL

蓝皮书(9)|我国电影金融发展状况

2018年10月31日 张琦

2017年,我国高度重视文化经济及文化金融领域的发展,颁布了多条重量级文化金融相关的政策文件,带动了电影与金融业相互促进、转型升级的新契机,同时也为电影产业投融资体系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了拓展得空间。尽管电影与金融的结合模式日趋丰富,但目前仍存在需要不断磨合的状态。我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正在进入调整时期,资本进入需要审慎,资本的运作也需要更加科学和理性。
全 文ALL

蓝皮书(8)|我国风险管理类文化金融发展概况

2018年10月31日

在本节中,我们将从企业创新、产业升级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视角入手,分类介绍近年来我国保险业运用风险管理工具支持各种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进展和新问题。
全 文ALL

我国债券市场深化开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政策建议

2018年10月31日 费兆奇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开放进程逐步加快,但境外投资者占比偏低,境外筹资者在境内发行规模偏小。其主要问题是我国债券市场在法律、会计、评级、基础设施、防范风险等方面还有待完善,呈现出债券市场自身改革与开放不匹配的现象。我国债券市场的深化开放需要将重心放在加快债券市场自身的改革创新和制度环境的完善上;同时,协调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的平衡发展,共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债市开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全 文ALL

实体平稳、预期不确定—积极寻找新动力

2018年10月31日 张平

新旧动能转换,政策收缩和外部冲击不断,中国经济仍平稳向前,但内外因素叠加引起了预期不确定,市场波动加大,唯有积极培养出的动力才能转向高质量增长,资本市场依然是寻找和培养新动力的最好之地。
全 文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