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金融本质:中国金融创新与监管

2019年11月01日

缘起 获取知识的途径大抵有三:读书、听讲和实践。读书可品书香、摒铜臭,且有反复揣摩之便、自我体悟之乐。听讲则隐隐有书院之传,优势在现场感和互动——于讲者,现场可能灵光乍现;于听者,常能浮想联翩,触类旁通;讲者与听者互动,则可相互激励、讲评相长,搞得好,发掘出新课题、铺陈出锦绣文章,并非难事。实践则是获取知识的根本途径,它不仅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而且是主观见诸客观的社会活动,更是体现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最终目的。 简言之,读书、听讲和实践,对于获取知识而言,各有其独到之处,其功效相互不可替代。然而,如果从实行的角度考察,则三者的差别立现:读书和实践可由人们自我实现,而听讲则须有所组织,于是就有了兴办学术机构的必要性——这也就意味着,组织各类学术讨论与讲座,属学术机构之本分。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自2015年整合重组并获中央正式命名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以来,一直致力于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坛、论坛、研讨会、读书会、研习会等,一年凡二十余次。此类会议选题广泛,讨论集中,参会者名家云集,且来自各个领域,大家的发言直抒胸臆,不落案臼,因而很受欢迎。遗憾此类会议中的多数在当时都不能面向社会,产生的影响有限,因而就有将会议详细记录整理出来,结集出版的动议。这就是实验室“立言”书系的由来。既然以“立言”自命,当然以展示讲者的“精气神”为第一要务。这就是我们不做四平八稳、无懈可击的论文集,而选择实录形式的缘由。 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得知丛书的出版计划,立即给予了专业化的回应,精心设计的版式、装帧乃至纸型的选择,都与丛书的气质契合,为丛书增色颇多,在此一并致谢!
全 文ALL

中国居民融资的演进、特征及未来展望

2020年05月29日 黄国平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居民融资主要以经营性融资为主,消费性融资占比较小; 1997 年之后,中国居民融资进入高速成长期,并呈多元化发展,融资结构向住房融资和狭义消费融资倾斜; 2009 年以后,在金融新业态发展壮大的背景下,中国居民融资进入创新变革时期,居民经营性融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性融资从野蛮扩张逐渐到合规发展。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仍然存在居民杠杆率高企与融资供给不足并存、居民金融素养不高与征信体系不完备并存以及创新发展与监管错位并存等多方面的问题。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应用,中国居民经营性融资,居民住房融资、居民汽车融资、居民狭义消费融资等消费性融资规模会继续增加,结构会更加优化。
全 文ALL

2019-2020年小微融资状况报告

2020年05月28日

1、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增长新活力和吸纳就业的主渠道。2019年,61.2%的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营业收入较前一年增加,45.0%的雇佣人数较前一年增加。 2、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受疫情冲击较大。春节后有72.7%无法正常运营或被迫停工;截至3月12日,仍有30.8%未开工,已复工的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中,有48.3%处于亏本经营状态。 3、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普遍面临资金缺口,但融资需求额度较小。2019年,44.2%的小型企业存在融资需求;71.6%的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存在融资需求,但62.7%的融资需求在100万以下。受本次疫情影响,截至3月12日,78.0%的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仍存在融资缺口,2.4%已获得融资满足了资金需求,剩下的19.6%没有融资需求。因此,疫情期间合计共有80.4%的微型企业与个体经营者需要资金支持,该比例较2019年有了一定上升。 4、疫情期间有融资需求的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80.4%)中,40.5%已在疫情期间使用了互联网银行作为融资渠道。尤其是餐饮住宿业、批发零售业、文教娱乐业等受疫情影响最严更的行业,普遍规模较小,较为依赖拥有技术能力的互联网银行满足“小额、高频”的灵活融资需要。 5、互联网银行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在改善小微融资可得性上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12.3%有融资缺口的小型企业以及49.7%有融资缺口的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在2019年选择了互联网银行作为融资渠道。82.3%的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认为现在贷款相比三年前更加容易、便捷。 6、在疫情特殊时期,小微经济是稳就业、保民生的关键市场主体。春节后,95.0%的被调研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表示对疫情平稳后的未来发展有信心,88.1%表示在2020年不会减少用工。 7、新冠疫情可能既是我国建立小微融资长效机制、促进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一大挑战,也是一大契机。春节后,为应对疫情所带来的损失,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迅速采取措施,36.2%已通过借款或申请贷款补充运营资金,16.6%已通过线上化运营转型销售,12.8%已开启了远程办公。 8、截至3月12日,71.1%的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称还未被抗疫优惠政策所覆盖、这可能是由于政策存在一定滞后性。他们最希望获得的支持依次是落实贷款优惠政策(39.2%)、降低贷款门槛(38.7%)、落实政策补贴和纾困资金(25.0%)、出台刺激消费政策(18.4%)和加大减税降费力度(15.6%)等。 9、在疫情及经济复苏期,建议:一是设立多层次小微企业纾困基金;二是出台针对受困小微经营者的专项补贴政策,进一步推动各地方政府落实减税降费优惠政策;三是充分发挥数学技术力量,持续支持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四是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鼓励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银行联合放贷;五是在疫情期间降低和免除小微经营者的收单手续费。 10、长期来看,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建立小微融资长效供给机制,建议:一是以金融科技为抓手,以互联网银行为先锋,增加互联网信贷供给主体,打造中国特色数字金融小微融资体系;一是推动政府担保、风险补偿体系建设;三是利用数字技术创新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机制,同时适当开放政务、司法等公共数据;四是改变对银行的考核标准,提高对小微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对从业人员实行尽职免责正向激励,将银行对未进行工商登记的个体经营者发放的经营性贷款纳入普惠口径小微贷款考核指标。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美联储大幅降息对中国影响相对有限

2020年03月17日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全球肆虐蔓延,美联储继3月3日降息50个基点后,于3月15日进一步宣布降息至0-0.25%,同时启动规模达7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计划。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第二次将利率降至零,其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全球罕见,标志着美联储政策已进入“危机模式”。
全 文ALL

把脉中国经济走势:数字化加速带来新机遇

2020年05月19日

全 文ALL

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当下文化产业发展的坐标和方向

2020年05月22日

政府报告中指出,今年我国的工作着力点就是“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以保促稳,不设定经济增速目标值。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一直保持在12%,显然今年要保持这个增速也是不可能了,而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增速也存在太多不确定性,未来七个月会发生什么都很难判断。所以,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也要调整,也要收缩,聚焦在“保”,就文化产业来说,主要是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其中保市场主体,也是就要保企业是重中之重。
全 文ALL

舆论过于抬高移动支付的地位

2020年05月25日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较大冲击的同时,也对金融服务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支撑金融体系健康运行的基础设施,支付行业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支付清算体系应顺势发展,坚持不断推动数字化时代的“自我赋能”,更好应对短期与中长期挑战。
全 文ALL

疫情时期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与展望

2020年05月25日

缓解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冲击,3月份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央行相继宣布降息及QE等宽松货币政策,增加市场流动性,为家庭、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有效支撑。我国央行也出台了包括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
全 文ALL

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含义、动因与风险

2020年05月21日 李广子

近年来,金融与科技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与实践和政策层面的蓬勃发展相比,关于金融科技的理论研究则相对滞后。本文采取“三分法”对金融科技的含义进行了新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本文回顾了金融科技的演进历史并分析了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同时讨论了金融与科技融合在中国的特殊背景。最后,本文分析了不同情形下金融科技所具有的风险特征,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全 文ALL

规范并促进互联网贷款发展,助力企业便利获得金融支持

2020年05月23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具体措施包括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
全 文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