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通讯(2021年第31期,总第47期)
2021年08月21日
IMF
公共投资对就业的直接影响
IMF员工研究表明,政府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研究使用了来自27个发达经济体及14个新兴市场经济体超过五千家建筑公司跨度十九年的面板数据,使用线性回归、虚拟变量等方法,[1]测量了不同收入水平国家针对不同部门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对就业产生的直接影响。由于研究缺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数据,所以低收入国家的分析只能通过外推方式展开。
公共投资创造的就业数量取决于各部门的劳动力流动性及劳动密集度。其中,流动性指部门内劳动力更换公司的难易程度。例如,在一个劳动力流动性高、劳动密集度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中,每增加100万美元的投资,就能在水和卫生设施部门创造约35个就业机会;在一个劳动力流动性低、劳动密集度低的国家,这个数字下降到8左右。
政府进行绿色投资可能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为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且岗位一般不需要高中以上学历。另外,即使是对研发进行投资,也可以为高技术劳动力提供一些的就业岗位。
总体来说,倘若全球GDP的1%用来进行公共投资,那么仅通过直接就业影响,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七百多万个就业机会。[2]
BIS
疫情的宏观经济冲击
8月10日,BIS发布一份关于疫情宏观经济影响分析的中期报告。
首先,报告分析了疫情带来的损失。与二十世纪以来的其他疫情相似,新冠疫情导致了大量死亡,并对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与之前的疫情不同的是,此次疫情对整体经济造成的冲击更大:根据预测,截至2021年底,全球产出中位数仍将比疫情前趋势水平低4%。同时,新冠疫情的覆盖面比以往的疫情更大,并且每个国家受到的影响不尽相同。这取决于不同国家应对疫情的政策响应强度、处置效率,以及在公众健康与保持经济运行之间的抉择,甚至还包括一些并不被疫情影响的强势产业。
其次,报告提出了未来管理疫情所面临的四个政策挑战。第一,根据1918年大流感的经验来看,下次疫情爆发应当会比之前的更为严重,但下次疫情爆发的防控措施很可能弱于第一次的措施。第二,疫情的前景尚不明朗。尽管疫苗已经成功研发,但分配疫苗仍然十分困难。目前德尔塔病株的肆虐也表明,未来疫苗与病毒之间的拉锯战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第三,疫情为经济带来了不可逆的结构性变化:需要面对面的行业收到严重冲击,但这也促进了远程办公,并加剧了不平等问题。第四,疫情很可能对居民的行为及政治格局造成长期负面影响。[3]
再议货币政策及央行的职责
8月9日,BIS发布了德国央行行长延丝·怀德曼的讲话稿,阐明了怀德曼对疫情后货币政策的展望。
怀德曼指出,货币政策如果要避免时间不一致问题,就应当保持独立,以此来确保“维持物价稳定”这一承诺的信誉。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合作依旧不可避免。为了防止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的边界模糊,购买国债这一措施应当只在像疫情这样的紧急时刻使用。否则,可能会出现财政政策过度依赖货币政策的情况,还可能出现央行对市场影响力过大的问题,从而导致市场对公共财政的约束力减弱,还可能导致央行不得不保持低利率,从而失去维持物价稳定的能力。
目前,欧央行致力于将中期通胀率控制在接近但略低于2%的水平。该政策仅具有前瞻性,不考虑过去的通胀率是否偏离目标。然而,怀德曼对上述政策表示怀疑。他认为,该政策可能会形成货币政策将由财政政策主导的错误认知,从而使得央行锚定通胀预期更为困难。
怀德曼指出,在参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过程中,央行要坚守狭义的央行职责——维持物价的稳定。这需要央行充分理解气候变化、气候相关政策与央行职责的关系(如气候变化对金融系统及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央行数字货币将使公民也可以像目前的银行一样,在电子环境下使用公共货币,但欧央行仍然会继续提供现钞服务,数字欧元只是一种补充手段。数字欧元的广泛使用会改变银行系统的功能,并影响金融稳定。欧央行在设计央行数字货币的时候,应当考虑如何规避这些风险。[4]
欧央行
美国劳动力成本与通胀之间的关系
欧央行8月9日发表工作论文,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在过去三十年间美国劳动力成本到物价的传导关系显著减弱这一问题,并指出学界提出的四点因素的确推进了该关系减弱的进程。第一,通胀环境:当总体通胀转向较低水平区间,而当通胀率低于历史平均值时,劳动力成本到物价的传导关系将变得较弱。第二,经济冲击类型的变化:传导效果最强的是需求冲击,供给冲击下的劳动力成本传导较弱,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2000年代中期,供给冲击成为了美国的主要经济冲击,这就导致传导效果明显减弱。第三,贸易一体化程度提高:在更为开放的行业中,劳动力成本的传导效应更弱。第四,公司市场力量的长期上升:劳动力成本传导效应不断降低的行业中,市场力量呈现集中的趋势,而其他行业传导效应基本保持不变,这就使得整体产业的传导效应进一步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研究结果支持了贸易一体化及市场力量集中对传导效应的作用,但分析表明,这两个因素的总体效应过小,所以它们不是解释美国劳动力成本和物价关系的整体变化的主要因素。
总体来看,传导效应的减弱与经济结构性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关系,并且,这一趋势很难被快速扭转。因此,该研究也为美联储“可以在不引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维持就业市场强劲”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据。[5]
编译:贺怡源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助理
审校:胡志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1] Mariano Moszoro, “The Direct Employment Impact of Public Investment,”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WP/Issues/2021/05/06/The-Direct-Employment-Impact-of-Public-Investment-50251
[2] Mariano Moszoro, “Putting Public Investment to Work,” https://blogs.imf.org/2021/08/11/putting-public-investment-to-work/
[3] Phurichai Rungcharoenkitkul,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Covid-19: a Mid-term Review,” https://www.bis.org/publ/work959.htm
[4] Jens Weidmann, “Jens Weidmann: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Role of Central Banks—an Outlook,” https://www.bis.org/review/r210809b.htm
[5] Elena Bobeica, Matteo Ciccarelli, Isabel Vansteenkiste, “The Changing Link between Labor Cost and Price Inf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https://www.ecb.europa.eu/pub/pdf/scpwps/ecb.wp2583~50c8fa6c72.en.pdf?1a42a8d3358db9cb6dd4f1eaeb5f3640
全 文ALL
【NIFD季报】2021Q2银行业运行
2021年08月20日
2021年二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盈利和资产质量指标持续改善,总体表现较为平稳。2021年6月末,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81.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9.2%,继续保持较高增长。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11.1%,连续三个季度有所改善。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2.06%,较一季度小幅下降,行业整体息差企稳,仍需关注农商行净息差下降幅度。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1.76%,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下降。商业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为193%,较上季末上升6.09个百分点,这反映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加强,但不同银行分化明显的情况依然存在。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0.5%,11.9%,14.5%,较一季度均有所下降,主要源自于核心一级资本补充乏力。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覆盖率为141.2%,较去年高点下降了10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为57.62%,较上季末下降0.85个百分点,不同类型银行流动性分层现象日趋明显,流动性风险依然是部分中小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
展望2021年三季度,稳定中小微信贷和房地产政策、推进碳中和与科技创新、改善风险管控等目标对银行信贷投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机构仍需合理安排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银行机制改革、公司治理完善以及金融风险处置等重点工作将会继续推进。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更加注重扩大内需 着力提升内生动力
2021年08月16日
2021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延续复苏势头,大宗商品价格及美国通胀高企,而劳动力市场恢复迟缓。二季度中国经济延续了稳定恢复态势,但内需总体偏弱,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内需偏弱,经济容易受到外部冲击,不利于新发展格局的形成。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一旦外需明显减弱,则我国经济可能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未来一段时期,在积极推进全民免疫的同时,宏观政策不宜过早收紧对内需的支持力度,应进一步提高前瞻性,适当加大支持力度,更加注重扩大内需,着力提升内生动力。要加快产业链补短板和锻长板,更加注重统筹发展与安全。要防止多项政策同时收紧导致经济收缩过猛,更加注重财政、货币、房地产调控、生态环保等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更加注重解决小微企业的实际困难。要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的体制机制,更加注重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2021年第33期)
2021年08月16日
一、又见私募爆雷 机构非法吸存7.17亿
据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消息,犯罪嫌疑人邵良军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案,已于近日由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移送该院审查起诉。经查,深圳市巨星龙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先后发行多只私募基金产品,并通过与高端会所交换客户资源及“路演”等方式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发布产品,承诺保本付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案总资金7.17亿元,投资总人数264名,未兑付总额约5.75亿元。工商信息显示,巨星龙基金成立于2015年12月7日,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刘江鹏,其持有巨星龙基金100%股份。巨星龙创投成立于2015年10月8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巨星龙基金持有巨星龙创投99%股份。不少私募基金爆雷案例显示,私募基金的运行很容易走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误区。据不完全统计,私募基金管理人涉嫌犯罪的案例中,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起诉的案例占比超过80%。(券商中国)
二、500亿明星基金经理“踩雷”医药股
明星基金经理因业绩表现不佳道歉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过去一年赚钱效应刺激下,爆款基金频繁出现,明星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持续攀升。但随着市场波动,不少明星基金经理的业绩却急转直下。记者梳理发现,2020年年末管理规模近500亿的明星基金经理邬传雁,目前其所管理的6只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全部告负。其中泓德卓远年初以来收益率为-10.26%,表现最差,最大回撤达到-23.04%。值得一提的是,泓德卓远于2020年12月18日发行,该基金在首发当日就热卖超过百亿,并“一日售罄”提前结束募集。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17日,邬传雁自2015年8月开始管理的泓德远见回报,在这期间的总回报为192.45%,年化回报22.34%。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去年公募基金表现不错,明星基金经理的吸金效应增强,管理规模数百亿甚至千亿的基金经理都有出现。但规模做大后管理难度必然也会增大,尤其是在市场风格切换之时,基金经理的业绩出现短期波动也是在所难免。(21金融圈)
三、深圳顶级学区房大跌500万流拍
一直以来,在二手房市场交易中,学区房都堪称“硬通货”,同时也是炒房客的重点目标。但近期,深圳学区房的热度明显降温。在此前,深圳百花片区的长城花园优质学区房遭遇流拍。在京东拍卖上,一套更加昂贵、堪称深圳顶级的学区房,同时与市价相差500万元以上的竟也遭遇了流拍。一些远低于此前成交价的优质学区房也无人问津,深圳的学区房拍卖市场景象惨烈。8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开始公开征求意见,针对各界关注的教育公平问题,《草案》明确提出推行大学区招生和办学管理模式,优化教育结构。有机构指出,“大学区制”概念打破了传统学区学位的概念,防范特定区域炒作学区房的现象,降低学区房的热度,同时也引导购房者理性购房。虽然上述《草案》仍在征集意见阶段,但目前不少有学区房购买意向的人已开始观望,唯恐在高点买入学区房后遭遇房价大跌。有新闻称,有的买家甚至准备放弃200万元的定金毁约。(中国证券报)
四、“雪球”产品成网红爆款 监管层提示三大风险
券商创新一直在路上,但创新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也是监管重点领域。近日记者获悉,各大券商场外业务部均收到监管函,要求强化“雪球”产品的风险管控。这种被称为“雪球”的产品,全称是“雪球型自动敲入敲出式券商收益凭证”,是场外期权模型的一种,今年以来持续火爆。本次监管层发文,主要在于提醒各证券公司应持续强化风险意识,切实加强相关业务条线合规风控体系建设。文件指出,“雪球”产品适应了部分具有相应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的投资交易需求,同时,作为一类结构复杂的场外衍生品,发行雪球产品对投资者适当性及销售管理、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均提出了较高要求。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风险点:一是投资者销售适当性风险。雪球结构具有高票息但非保本的特点,当挂钩标的指数发生大幅连续下跌时,投资者可能面临本金较大幅度亏损。二是证券公司对冲不充分的风险。目前,证券公司波动率敞口缺乏较好的对冲工具,波动率对冲整体较粗糙。三是表内亏损风险。(每日经济新闻)
五、美联储尚未减码 金融市场流动性指标预警美股
一项衡量美国金融流动性的指标正闪起警报,尽管美联储还没有开始缩减资产购买计划;在过去这项指标的下降,预示了过去十来年两次最严重的股灾。这个信号模糊不清,但过去曾发出有意义的征兆。粗略地说,它就是货币供应量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之间的差距,在经济学界被称为马歇尔K值(Marshallian K)。它近期转负,为2018年以来首次,意味着GDP的增长速度快于政府的M2账户。这一差距源于经济增长迅速使可用资金耗尽。在人们认为流动性过剩支撑着从比特币到网红股(meme stocks)等各种资产的上涨之际,这种赤字可能成为市场的一个问题。“换一种说法,正在复苏的经济现在正在从股市曾经独占的大杯中喝酒。”Leuthold Group的首席投资官Doug Ramsey上周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这有多大威胁?虽然股市在1990年代频繁出现负K值的情况下继续上涨,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模式,却提醒大家要谨慎。(汇通网)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