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通讯(2022年第3期,总第64期)
2022年01月26日
IMF
新兴经济体应做好准备以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
IMF战略部宏观政策处处长Danninger等撰文,分析了美联储政策紧缩对新兴经济体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目前,美国物价快速上涨,劳动力市场紧张也推动了工资上涨,并且,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进一步从供给侧加大了通胀的压力。如果美国政策利率上调,通胀如预期一般有所回落,且美国货币政策采取循序渐进地收紧模式,政策当局与市场保持良好的沟通,并且这种紧缩政策是对经济复苏走强的正常响应,那么美联储紧缩可能不会对新兴经济体造成太大负面影响。即使新兴经济体的汇率会出现贬值,但海外需求的扩张会对冲掉大部分的负面冲击。但是,如果美国通胀仍然超出预期,美联储被迫加息则可能导致全球性融资环境收紧。这种情况还可能使美国总需求及贸易量减少,从而导致新兴市场出现明显的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
针对融资环境的收紧,新兴市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脆弱性作出适当反应:如果在控制通胀方面具有政策可信度,那么可以逐步收紧货币政策;如果通胀压力大,或制度不够完善,那么就必须迅速采取更为全面的行动。无论如何,新兴市场都应该允许汇率贬值,并提高基准利率。如果外汇市场出现混乱,而央行拥有足够的储备,那么央行可以进行市场干预,但这些措施都不能代替必要的宏观调整手段。为了降低这些措施的成本,新兴市场可以现在开始着手强化政策框架、减少脆弱性。除了货币政策以外,还应该就中期财政战略做出可信的承诺,从而增强投资人的信心,为应对经济下行赢得财政支持空间。[1]
加密资产价格与股票走势更趋一致,风险资产的属性特征明显
IMF货币和资本市场部主任阿德里安等撰文,分析了加密资产性质的变化及其政策影响。2020年初央行应对疫情做出反应后,加密资产与主要股票指数的相关性大幅上升。例如,2017-2019年,比特币价格与标普500指数的每日走势的关联系数仅为0.01,但该指标在2020-2021年飙升至0.36,这两类资产走势变得更加一致。即使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加密资产和股票间的关联也更加显著。这表明比特币近两年来具备了更多的风险资产的属性,而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更强的加密资产-股票相关性也提高了投资人情绪在各资产类别间的溢出效应。
加密资产与股票之间更强的共同趋势与溢出趋势都表明这两种资产间的关联性正在不断增强,这将增加了风险冲击传导的可能,进而对金融市场稳定性带来威胁。因此,现在应当着手建立全面、协调的全球监管框架,来指导国家层面的监管和监督,从而减轻加密资产生态系统带来的金融风险。该框架不仅应当制定法规针对加密资产主要用途,同时,对受监管金融机构的资产披露及市场参与行为也要进行明确要求,另外,还应当及时填补在当前全球标准不足的情况下加密资产匿名性所引致的数据缺口。[2]
PIIE
能源转型对金属出口国的影响
随着全球能源系统进行脱碳转型,铝、锌、锡、稀土等金属变得更加重要:它们不仅是可持续能源系统的关键,还是各国确保军事地位的重中之重。PIIE高级研究员亨德里克斯撰文分析了低碳转型对矿产出口国的影响。
国家层面,这些国家不太可能像石油国家那样,遭受能源所带来的政府独裁、人力资源投资匮乏及人权问题。这三种问题主要是因为石油和天然气启动成本大,而生产的边际成本较低,所以收入往往远高于边际成本。并且,这些资源最终主要由政府掌控,使得政府的收入不再依赖于公民。然而,国际金属市场远小于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且金属的边际成本往往更高,所以不太可能出现与能源类似的问题。
国际层面,这一转型的确可能会改变金属出口国与主要进口国或世界大国间的关系。西方也的确曾多次为商业利益,干涉金属出口国的选举进程(例如智利、加蓬及刚果等)。因为中美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且两国都是关键金属的主要进口国,因而对这些金属出口国的外交带来了压力。但好在这些国家目前还不需要必须站队,且缺乏关键金属也并不会导致严重的危机。
面对这种情况,作者为金属出口国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应当同时争取西方和中国的投资,减轻投资国家对金属出口国本身的政治影响。第二,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治理措施(如采掘业透明度行动计划),来避免资源丰富国家普遍面临的独裁、人力资源及人权问题。[3]
欧央行
欧洲发展的三个方向
1月14日,欧央行行长拉加德发表演讲,提出了欧洲未来发展的三个方向。第一,欧洲应当确保稳定性。尽管疫情期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合作成功帮助经济快速恢复,证明了欧洲政策保持经济稳定的能力,但在未来的恢复中,保持稳定的政策依旧十分重要。经济快速恢复,拉动燃料、天然气及电力价格上涨,也提高了耐用品和一些服务的价格。因此,12月欧洲通胀率达到了5%。尽管欧央行确信该通胀会在2022年有所好转,但欧央行一直会确保物价稳定,并在合适的时候采取措施,保证中期通胀率维持在2%的水平。第二,欧洲需要加强供给。绿色转型、数字转型及人口变化这些结构性变化趋势受疫情影响出现加速。在这种情况下,欧洲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确保经济在适应这些变化的过程中,供给及需求实现同步转变。这就要求欧洲的政策措施不仅要稳定需求,还要致力于促进供给转型。“下一代欧盟”(NGEU)可以提供新的投资动力,但其成功也需要欧洲各国确保快速、有效地实施相应的改革及投资计划。除此以外,欧洲还需要确保其金融部门强健、综合且多样化。因此,欧洲不仅要完成银行联盟,还要继续深化欧洲的资本市场。实现上述两个方向的转型,就可以完成第三个发展目标:加强欧洲的战略自主性,进一步提升欧洲的影响力。另外,考虑到数字化是一个全球性战略,且其他经济体在该领域已具备了一些先发优势,因此,欧洲在这方面的战略自主权至关重要。[4]
编译:贺怡源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助理
审校:胡志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1] Stephan Danniger, Kenneth Kang, Helene Poirson, “Emerging Economies Must Prepare for Fed Policy Tightening,” https://blogs.imf.org/2022/01/10/emerging-economies-must-prepare-for-fed-policy-tightening/
[2] Tobias Adrian, Tara Lyer, Mahvash S. Qureshi, “Crypto Prices Move More in Sync With Stocks, Posing New Risks,” https://blogs.imf.org/2022/01/11/crypto-prices-move-more-in-sync-with-stocks-posing-new-risks/
[3] Cullen S. Hendrix, “Shift to Renewable Energy Could Be A Mixed Blessing for Mineral Exporters,” https://www.piie.com/publications/policy-briefs/shift-renewable-energy-could-be-mixed-blessing-mineral-exporters
[4] Christine Lagarde, “Conference of Parliamentary Committees for Union Affairs (COSAC),” https://www.ecb.europa.eu/press/key/date/2022/html/ecb.sp220114~fe1e70ec1a.en.html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2022年第4期)
2022年01月25日
一、理性分析央行发布会 警惕债市调整风险
有机构认为债市目前调整风险在上升。当前债券市场已经走到央行之前,在央行发布会之后,市场普遍按照至少还有一次OMO、MLF降息定价债市,或者对央行采取超常规的宽货币抱有期待,这些预期落空的可能性并不低。从因素分析来看,目前几乎所有因素都是利多债市,特别是在“宽货币之后、宽信用+宽财政之前”的阶段,但这种阶段是不可持续的。按照央行迫切程度推断,政策层对于稳增长的要求很高,其他稳增长政策都将加码,而这些均利空债市。从政策利率+利差的角度,当前OMO利率低于2016年15bp,而5年国开、3年AA+均已经低于2016年1-10月中位数35bp,已经处于偏低水平。当前支撑债市的唯一逻辑是资产荒,但从预期差的角度,以及政策利率+利差的角度,已经无法再看多债市,提示债市调整风险。(财联社)
二、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正式被纳入淘汰类产业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的决定》已经过2021年12月27日第20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淘汰类“一、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十八)其他”中增加第7项,内容为“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自去年以来,我国大力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2021年9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要求加强虚拟货币“挖矿”活动上下游全产业链监管,严禁新增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加快存量项目有序退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多个省份出手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表示,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要从源头抓起,认清“挖矿”出现的国际背景、巨大隐患和现实危害,提醒居民远离“挖矿”活动。(青岛财经日报)
三、山西信托四款产品同时“爆雷”产品成立规模合计约1.97亿元
近日,山西信托4款同时被曝出风险事件,引发行业关注。具体来看,涉及的产品包括:山西信托•晋信富乐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山西信托•晋信东牧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山西信托•晋信稳赢3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山西信托•晋信稳赢14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成立规模合计约1.97亿元。对应的4家借款企业分别为:山西富乐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山西东牧科技有限公司、阳曲县九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洪洞县热力供应有限公司。4家公司的资本实力并不雄厚,注册资本最少的山西富乐购物广场有限公司仅有100万元,最多的阳曲县九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1亿元,另外两家分别只有3000万元和2000万元。山西信托公告显示,相关的4家借款企业均未依约履行按期、足额的还款付息的义务,保证人亦未对拖欠的全部贷款本金、利息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界面新闻)
四、中国奥园境外债务整体违约 销售额同比暴跌73%
即将到期的美元债还不上,广州房企中国奥园官宣所有境外债集体违约。根据中国奥园公告,这次还不上的是1月20日和1月23日到期的两笔合计6.88亿美元的债务,而于公告日境外票据的未偿还本金总额约为10.86亿美元。此外,中国奥园还有至少逾21亿港元的三年期境外银团贷款待偿,涉及12家境外银行。记者注意到,自去年底60亿人民币内部理财爆雷以后,中国奥园销售断崖,去年12月销售额仅约52亿元,同比暴跌73%。中国奥园称,“市场持续低迷,打击消费者信心,令本集团难以按合理条款变现存货及出售资产”。中国奥园股价自2020年7月以来持续下跌一年半,尤其去年6月以来加速下跌,从高位的11.6港元至1月20日记者发稿最新的1.58港元,跌幅高达86.4%。目前最新市值不到47亿港元,合人民币不到40亿元,与1200多亿人民币的销售规模相比,反差巨大。(中国基金报)
五、高风险债券销售火爆 美国杠杆贷款价格指数飙升至07年以来最高水平
因买家大举买入高风险债券,美国杠杆贷款的平均价格达到2007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继续影响那些寻求抵御通胀和利率上升风险的投资者。标普/LSTA杠杆贷款价格指数(S&P/LSTA Leveraged Loan Price Index)周三上涨0.05%,至99.07点。记者注意到,这一段时间以来,对高风险债券这一资产类别的需求一直强劲,因为事实证明,在一个潜在波动的加息环境中,此类债券的浮动基准利率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对于投资于美国杠杆贷款的基金来说,市场对加息的担忧一直是有利因素。根据Refinitiv Lipper的数据,在截至1月12日的一周内,这些基金筹集了约18.4亿美元现金。在此之前,投资者在2021年向这类基金提供了45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作为杠杆贷款最大买家的贷款抵押债券(CDO)去年发行量实现了创纪录的1830亿美元。数据显示,2021年,希望通过贷款市场获得低利率融资的公司筹集的资金超过8620亿美元,这是自201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需要融资的并购推动了此类高风险债券的销售,预计这一趋势今年将继续。(智通财经网)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2022年第4期)
2022年01月25日
一、监管动态
(一)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2022年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若干规定》的出台,是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的重大举措,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一项重要成果,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督促市场参与各方归位尽责、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对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资本市场良好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若干规定》全面总结了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实施以来的市场发展、立法演变和审判工作中面临的疑难问题,根据《民法典》和新《证券法》等相关规定,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及追究机制等各项主要内容:取消了原司法解释规定的行政刑事前置程序,及时全面保障受损投资者诉权;明确了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未按规定披露等虚假陈述行为的界定,规定了预测性信息安全港制度,对虚假陈述认定中实施日、揭露日、重大性和交易因果关系等关键内容进行了优化完善,有利于司法实践操作;结合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细化了对董监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独立董事、保荐承销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等主体的过错认定标准及免责抗辩事由,回应市场关切并稳定市场预期;强化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责任以实施精准“追首恶”,规定了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对方的责任以规制“忽悠式”重组,追究帮助造假者责任以遏制虚假陈述行为的外围协助力量,阻却保荐承销机构等补偿约定以促成其全过程勤勉尽责,压实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优化了基准日及基准价制度,在传统诱多型虚假陈述的基础上补充规定了诱空型虚假陈述的损失计算方法,规定了多账户交易损失计算的处理方法,明确了损失因果关系认定相关内容,系统完善损失认定规则。经过多年努力,《若干规定》对原司法解释的系统修改完善将更加有利于追究证券虚假陈述行为的民事赔偿责任,也更有利于明确市场参与各方责任边界,稳定市场预期。
(证监会网站)
点评
证券虚假陈述是一种易发多发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动摇投资者信心。依法追究证券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责任,是对资本市场违法行为进行立体式追责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的重要措施。《若干规定》的发布实施,进一步加强了资本市场法治供给,畅通了投资者权利救济渠道,夯实了市场参与各方归位尽责的制度基础,为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
(二)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
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印发了《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起草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注重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风险为本,在深入分析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监管要求;二是强化监管力度,在总结银行保险业信息科技监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体系化的监管措施;三是对接国际标准,《办法》起草工作吸收借鉴了近年来国际组织、国外监管机构相关外包监管原则和良好实践。
(银保监会网站)
点评
《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促进银行保险机构提升信息技外包风险管控能力,推动银行保险机构稳健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
(三)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暂行办法》
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发布《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暂行办法》作为针对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的监管规定,共7章39条,分为总则、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信息收集和整理、日常监测和监管评估、评估结果运用、信息归档和附则。
《暂行办法》总结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的工作经验,明确了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的职责分工,规范了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的工作流程。一是明确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的含义,以及开展非现场监管遵循的原则。二是明确机构监管部门、其他相关监管部门以及派出机构在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中的职责分工,强调非现场监管应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实现非现场监管与其他监管手段和监管领域的有力协同。三是明确非现场监管工作流程和要求,包括非现场监管所需信息的收集来源、方式和要求;对保险公司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开展非现场监管评估的频次和工作要求;根据非现场监管评估结果可采取的监管措施,以及与现场检查、行政审批、监管法规和政策等监管工作的协同。(银保监会网站)
点评
《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暂行办法》的出台有助于建立健全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体系,明确非现场监管的职责分工,规范非现场监管的工作流程,提高非现场监管的工作效率。
二、观点聚焦
(一)李扬:发展长租房市场需要顶层设计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在住房市场上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是下一阶段各级政府推动城市住房市场发展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以中高速度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李扬认为,在新常态下,租赁市场和住房买卖市场仍存在结构性矛盾。当前,随着国家推动“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在中央推行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同时,又提出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让住房租赁行业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2017年,中央重申要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而且首次将‘租’置于‘购’之前,意味着今后我们将更多地以租房来解决居民的住房需求。”李扬表示,2020年全国两会首次提出“长租房”,指出要“完善长租房政策”,意味着长租房作为住房租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政府和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刚刚结束不久的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不仅重申了“房住不炒”的基本原则,而且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这一系列政策的逐步升级传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今后包括长租房在内的住房租赁市场将有一个大发展,它将成为我们解决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居住问题的重要抓手。
(经济观察报)
周诚君:加快更好发展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
2022年1月14日,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第一创业债券研究院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债券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新格局•新秩序”。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李扬、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朱民、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刘尚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周诚君等专家学者、行业嘉宾云端汇聚,从政策和市场视角,共商债券市场发展大计,展望2022年债券市场发展前景。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表示,建议更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发展,更好借鉴“债券通”以及内地与香港CMU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机制中积累的经验和制度安排,帮助更多遍布在全球的国际投资者“足不出户”,在他们所在国家的金融中心或者离他们最近的国际金融中心方便地投资、持有、交易人民币债券类资产。
(新浪财经)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