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全球大型机构运营与资配模式

2020年01月06日

今天给大家汇报的是加拿大养老金。我想把CPPIB作为一个基点,同时跟几家其他机构做比较,包括挪威主权财富基金NBIM、美国德州教师退休基金体系TRS,澳大利亚超级年金AS。把这几家机构对照起来分析。
全 文ALL

美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启示录——监管篇

2019年12月26日

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各州证券监管机构是资产管理行业最主要的监管者,但其他联邦机构,例如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劳工部(DOL)和国税局(IRS)以及自律组织(SRO)例如金融业监管局(FINRA)和国家期货协会(NFA)也对资产管理行业负有监管责任。具体的监管要求取决于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性质。此外,联邦、州和地方检察官从事证券法的刑事执行。
全 文ALL

LPR平稳切换,后续LPR波动才是关键

2019年12月30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2019〕第30号,就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转换为LPR有关事宜(以下简称“切换规则”)进行公告,主要内容如下:
全 文ALL

明年房地产市场将呈现震荡下行趋势

2019年12月30日 李湛

今年房地产行业下行周期展现出较好的韧性,房企积极推盘,商品房销量维持正增长。1月-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0.2%,12月房企密集加快供货,预计今年全年新房销售面积将平稳微增。今年房地产出现各区域新房销售分化现象,西部地区是今年新房销售的增长主力;东部地区累计销售面积仍为负增长,10月开始转暖;中部地区销售维持稳定。
全 文ALL

2020年,我们将迎来怎样的家族信托市场?

2019年12月31日

全 文ALL

英国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制度借鉴与我国现实选择

2019年12月25日 胡滨

近年来,在鼓励金融科技创新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之间寻求平衡,成为金融监管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2015 年英国创造性地提出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机制,其目的是强化英国作为欧洲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并提升英国在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话语权。英国“监管沙盒”形成了由流程设计、测试工具、准入标准、评估机制、风控措施等组成的一套完整的运作模式和制度体系。在“监管沙盒”机制中,英国监管机构起到设定政策目标、出台配套政策、发挥监管职能等重要作用。基于对英国“监管沙盒”制度设计的研究,结合中国现实情况,中国如推行“监管沙盒”机制,需在目标定位、制度设计、监管框架、准入条件、监管弹性等方面强化监管引导功能。
全 文ALL

要用好金融科技 首先要深入理解金融业务

2019年11月07日

全 文ALL

强化央行金融稳定职能,健全中央银行制度

2019年11月07日

今天据媒体报道,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九次会议,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出要高度重视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等举措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并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1993年至今,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框架不断深化完善,中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四中全会将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提升至历史新高度。
全 文ALL

国内财政国库库款与货币政策:一个分析框架

2019年12月20日 周莉萍

近年来,国内财政国库库款规模不断增加,但央行经理国库模式下的库款管理方式与国际惯例有一定差距,亟需提高管理效率。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研究了国内财政国库库款的运行流程、统计口径,构建了基于财政国库库款账户设计的理论分析框架,深入讨论了国内财政国库库款与货币政策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财政国库库款与货币政策联系机制的关键问题是央行在管理财政国库库款时如何进行角色定位,而央行在财政国库库款管理中的定位取决于库款管理的整体策略。未来应加快推进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推动国库现金余额目标管理制度;强化财政部门在政府债务管理领域的主导地位,构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机制;提高广义政府存款管理效率,打通资金管理低效和阻滞环节。
全 文ALL

中国就业系统的演进、摩擦与转型—劳动力市场微观实证与体制分析

2019年12月19日 张平

居于国民经济核心地位的就业系统的形成、演进和调整,与经济发展阶段和结构条件变化密切相关。受到经济追赶所必须的高强度资本积累的制约,中低层次人力资本主导的中国就业系统,源于城乡二元分割制度且被低价工业化模式强化。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城市化转型,中国的这种工业化就业系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大量劳动力漂移于低端部门,低端锁定现象明显。理论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就业漂移将会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明显的负反馈效应,特别是高人力资本劳动力和成熟劳动力群体表现尤甚。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形成于大规模工业化时期边疆开拓式发展环境下的维持型就业系统,在向城市化和高质量转型中导致大量劳动力就业漂移,人力资本在漂移中不断耗散,形成中国向高质量增长阶段跨越的极大障碍。在中国发展逐步触及创新与福利这些最本质的现代化理念时,就业的制度组织应从维持型就业系统转型并逐步建立有利于人力资本持续积累激励的分享型就业系统。 
全 文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