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通讯(2022年第29期,总第90期)
2022年09月15日
BIS
总供给与宏观经济稳定
8月26日,BIS总裁卡斯滕斯发表演讲,讨论了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稳定性的重要作用。
在疫情前的三十年里,相对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技术进步、全球化以及有利的人口结构这四方面因素共同促使总供给能够满足总需求曲线的移动,这就为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提供了更多政策空间。然而,宏观经济条件出现了断层:生产率增长保持在低位。其中,结构改革动力虽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纪初显著地促进了增长,但该动力之后明显放缓,劳动率增长开始依赖金融市场的扩张,货币及财政政策更多地被用来维持产出。
疫情及俄乌冲突表明,充足的总供给并非一个理所当然的条件,甚至调整供给要难于调整需求,同时通胀对供给限制十分敏感。前景来看,哪怕由疫情及俄乌冲突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有所缓解,供给侧依旧可能会给通胀造成很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过去地缘政治环境、全球化及人口结构带来的益处都已经转化为制约供给的因素。如果的确如此,那么通胀压力将更为持久。
在这种情况下,要让经济回到可持续的路径上,则需要重新制定宏观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应当主要集中在保持物价低且稳定这一目标上,而财政政策则需要意识到需求管理政策的有限性,将稀缺的财政资源用在正面解决供应限制的问题上,包括气候变化、人力资本[1]和基础设施所带来的限制。[2]
美联储
货币政策和物价稳定
8月26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演讲,表示FOMC目前首要政策目标是将通胀率降至2%的目标水平,哪怕这很可能会导致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速低于趋势、劳动力市场疲软,并也可能会对家庭及企业造成困难。
由于疫情衰退后经济的迅速重启,2021年美国经济出现了高增长,而当前增长趋势已大为放缓。虽然最新经济数据信号并不明确,但鲍威尔认为美国经济潜在的增长势头十分强劲。劳动力市场十分强劲,但对劳动力的需求远大于现有劳动力的供给。通胀率远超2%,且高通胀呈宽基化态势。尽管7月通胀指标有所下降,但很难使FOMC确信通胀确实呈下降趋势。FOMC目前正在逐渐收紧政策立场,以确保通胀可以恢复到2%的水平。7月的会议中,FOMC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范围提高至2.25%-2.5%,符合经济预测摘要(SEP)对较长期联邦利率范围的估计值。然而,长期中性利率不能解决目前的经济问题。因此,在7月加息75个BP后,下次加息的幅度也可能会异常大。
三条历史经验促使了美联储当前的货币政策决定:第一,尽管高通胀是全球现象,且目前美国经济主要是由强需求及弱供给导致的,但央行依旧能够且应当确保低且稳定的通胀率;第二,公众对未来通胀的预期会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通胀路径造成重要的影响;第三,降低通货膨胀的就业成本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因为高通胀对工资和价格制定的影响变得更加根深蒂固。[3]
PIIE
美国劳动力市场紧张依旧
9月2日,PIIE高级研究员福尔曼等发表文章,认为八月美国劳动力市场依旧保持紧俏。八月美国经济新增岗位达到31.5万个,使得目前的薪资就业率已经高于2020年2月的水平,但根据疫情前对2021-2022年岗位持续增加的预期,目前的岗位数量依旧少于假设没有疫情发生的正常趋势的岗位数量。失业率上升至3.7%。同时,就业率及劳动力参与率也上升了0.3%,其中25-54岁公民就业率仅比疫情前水平低2个百分点。然而,经济整体劳动力参与率依旧比2020年2月水平低1个百分点。这一差距主要是由人口老龄化及男性劳动力参与率保持低位导致的。
劳动力市场依旧紧俏,但未来可能不会变得更为紧张:七月,平均每个失业者都有2个岗位可以选择,该指标在八月可能会下降至1.8,同时,离职率也远高于历史水平。虽然目前失业率有所上升,且略高于疫情前水平,但如果考虑到自然失业率上升的可能性,那么当前的失业率水平有可能正好表明劳动力市场紧张。另外,工时和工资增长出现了降温迹象,平均每周工时下降,经行业构成调整后的工资年化增速已放缓至3.2%。但过去三个月的平均工资增速依旧强劲,保持在4.7%的水平,这与核心PCE价格指数增长4%左右的情况相匹配。
总体来看,比起衰退,劳动力市场更像是处于不寻常的繁荣之中,但同时,名义工资的增速也意味着通胀率很难恢复到美联储通胀目标上下一个百分点(1%-3%)的范围内。[4]
欧央行
欧元区货币政策的下个阶段
8月29日,欧央行委员莱恩发表讲话,表示2021年12月到2022年7月期间,欧元区收益率曲线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上移,且波动性也有所增加。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第一阶段已经实现。因此,委员会于九月的货币政策会议将开启货币政策的下一阶段。在该阶段中,委员会将采取逐次会议(MBM)的方式来确定利率。MBM方式的灵活性可以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更好地确定货币政策的口径。这一方法由两方面因素构成。
一方面,使用MBM方式,委员会可以在每次会议中重新评估中期利率的条件性预期路径,以确保可以对新数据及新前景做出响应,并实现2%的通胀目标。在每次会议中,现行利率与终点目标利率的差距在决定利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判断终点目标利率的难点主要在于确定当期物价走势主要受工资和物价基于物价的调整的影响,还是更多地受经济周期恶化的影响。
另一方面,利率的口径应当考虑到缩小现行利率与终点目标利率差距的速度。欧央行应当使用不快不慢的平稳速度,来缩小两个利率间的差距。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方式可以确保金融市场能够吸收利率变化,且欧央行也可以针对情况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MBM方式本身会对央行的沟通带来挑战,而保持平稳的速度则可以减少沟通的复杂程度。[5]
编译:贺怡源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助理
审校:胡志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1] 人力资本限制包括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疫情封控及健康风险增加对人力资本造成的损害。
[2] Agustin Carstens, “A Story of Tailwinds and Headwinds: Aggregate Supply and Macroeconomic Stabilization,” https://www.bis.org/speeches/sp220826.htm
[3] Jerome H. Powell, “Monetary Policy and Price Stability,”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speech/powell20220826a.htm
[4] Jason Furman, Wilson Powell III, “A Tight US Labor Market Stays Tight,” https://www.piie.com/blogs/realtime-economic-issues-watch/tight-us-labor-market-stays-tight
[5] Philip R. Lane, “Monetary Policy in the Euro Area: the Next Phase,” https://www.ecb.europa.eu/press/key/date/2022/html/ecb.sp220829~b9fac50217.en.html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2年第37期
2022年09月13日
一、我国保险行业总资产接近27万亿元 风险完全可控
近日,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2022中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介绍,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行业总资产接近27万亿元,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目前整个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运行稳健,风险完全可控。据介绍,我国保险密度为每人3179元,是北美地区的6%,欧盟的16%。保险深度为3.9%,是北美地区的1/3,欧盟的1/2,市场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同时,保险公司必须围绕保障主业,从风险等量管理向风险减量服务转型,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保障方案,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应认为自己是万能的。保险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隔行如隔山,触类未必旁通,由于保险资金投资范围广泛,很容易涉足不熟悉领域,也容易使一些公司产生无所不能的幻觉,这也是保险公司发生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实践证明,偏离主业,甚至反客为主,都是很危险的,主业的向上和向下延伸都应该只局限于增强和巩固主业的业务领域。”肖远企说。(广州日报)
二、中银理财下调旗下多只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年内因六项违法行为被罚460万
近期,中银理财下调旗下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农银理财、交银理财等多家机构也采取了上述举动。业内专家表示,理财公司调整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今年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理财产品难免受到影响,适当调整业绩比较基准更符合实际。建议投资者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理财产品风险等级等方面进行选择。除了下调旗下多只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之外,银保监会官网2022年6月2日披露,中银理财理财业务存在六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460万元。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包括:一、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的市值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10%;二、全部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的市值超过该证券市值的30%;三、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杠杆水平超标;四、同一合同项下涉及同一交易对手和同类底层资产的交易存在不公平性;五、理财产品投资资产违规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六、理财公司对关联法人的认定不符合监管要求。(中国网财经)
三、9月债市处于逆风环境 利多出尽后警惕宽信用施压
8月债券市场行情波动较大,整体呈现先强后弱的局面,长债表现由于短债,主要围绕经济金融数据偏弱加剧经济增速下行担忧、MLF超预期降息、资金利率回升、国常会提出宽信用措施等进行交易。展望9月,随着国常会新增30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稳增长预期边际升温。再叠加这轮利率在央行降息后,快速下行至低位,交易盘止盈诉求增加。短期债市利率可能低位小幅反弹,但趋势性反转的风险不高。市场人士指出,收益率在意外降息后接近历史低点,市场对利多钝化、对利空敏感。9月份债券市场面临的边际变化包括经济底部运行、波动较小,但是仍将走向修复,宽信用政策密集落地,再次步入效果观察期;资金利率难以回落至8月份水平,甚至存在上行风险。预计债市整体处于逆风环境,但经济增速仍然处于潜在增速之下,利率反弹的幅度可能也比较有限,预计10年国债收益率将在2.7%中枢附近震荡。(新华财经)
四、购买1500万理财仅收回7% 投资者“踩雷”民生信托资金池业务二审宣判
花费1500万购买信托产品,结果只收回7%本金,投资者遂将信托公司告上法庭。近日法院有了最新二审判决:维持一审信托公司赔付的判决结果。裁判文书显示,2021年初,家住江西的韩女士购入了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的一款信托产品,将1500万资金用于该产品进行理财。然而信托产品到期后却无法兑付,韩女士只回本了105.79万元,仅为全部资金的7%,理财赚钱的愿望化为泡沫。于是,韩女士将民生信托告上了法庭。近日,北京金融法院对此案作出二审判决,民生信托需要赔偿韩女士剩余本金1394.21万元,以及相应资金占用期间的利息损失。金融法院认为,一审法院依据已查实证据,判决民生信托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并无不当。因为此前在一审法院充分解释后,民生信托仍未说明信托财产的具体投资指向及底层资产情况,拒绝提交信托专户的银行流水,导致法院无法查明其是否按合同办事,进行了适当的投资。(界面新闻)
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镑已跌至37年新低
英国当地时间9月8日,英国白金汉宫证实,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当天去世,终年96岁,英国白金汉宫降半旗致哀。据英国天空新闻台报道,目前印有伊丽莎白二世的钞票仍是英国法定货币,预计英格兰银行晚些时候公布印有查尔斯国王的钞票。报道称,伊丽莎白二世是第一位出现在英格兰银行钞票上的君主。在英国女王去世之时,英国富时100指数在当日微涨0.33%,而英镑却已跌至撒切尔夫人1985年执政以来的最低水平。9月8日在伦敦午后交易中,英镑兑美元跌至1.1407,续创三十七年来新低,投资者对英国新首相执掌下日益黯淡的经济前景做出了反应。目前英国的经济前景充满挑战。面临两位数通胀和经济长期萎缩的双重威胁。英国央行警告衰退将持续一年以上。英国新任首相特拉斯能否继承撒切尔衣钵将英国拉出泥潭尚有待验证。德意志银行在9月4日警告称,不应低估“英镑危机”的风险,特拉斯未来几天公布的政策声明可能引发汇市新一轮动荡。(商业周刊)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2年第37期
2022年09月13日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保险销售误导的风险提示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2年第5期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注意防范保险销售误导行为。
销售误导行为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利。表现一:隐瞒、混淆产品信息误导消费者。故意隐瞒保险产品属性,将具有相近保险责任的产品进行混淆,或混淆保险产品和其他理财产品,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表现二:暗藏搭售误导消费者。在保险产品销售过程中,个别销售人员为提高销售业绩,以折扣优惠、公司规定、核保政策为由,变相误导消费者盲目投保高保额产品。表现三:夸大保险责任或承诺保证收益误导消费者。在保险产品营销过程中,个别销售人员介绍保险责任时断章取义、避重就轻,夸大保险责任范围,弱化保险责任免除等关键信息。
针对保险销售误导行为,中国银保监会不断完善制度、强化监管力度,联动相关单位齐抓共管,有力整治突破道德底线、漠视群众利益的行为。
(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点评
近期,有消费者反映,某些保险销售人员为提高销售业绩,在保险产品销售过程中,向消费者提供与实际不符或让人误解的信息,诱导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存在套路营销、诱导消费、强制搭售等问题,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出台防范保险销售误导的风险提示,有助于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不盲目跟风、不随意委托、不轻信“代理退保”“代理维权”,有效降低销售误导风险。
(二)中国人民银行就《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起草了《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办法》共七章四十八条,包括总则、金融控股公司本级的关联方、金融控股公司的关联交易、内部管理、报告和披露、监督管理和附则。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确定金融控股公司本级的关联方范围。《办法》明确了本级关联方的最小合理范围,包括股东类关联方、内部人关联方以及附属机构。同时,金融控股公司和人民银行均可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和穿透的原则,认定可能导致金融控股公司或其附属机构利益不当转移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为金融控股公司本级的关联方。
二是从多个维度划分关联交易类别。按照交易主体不同,《办法》将关联交易分为金融控股公司本级关联交易和附属机构关联交易,前者受人民银行监管,后者受金融监管部门监管。按照管理目标不同,集团内部交易重点防范虚构交易、转移利润、隐藏风险、监管套利等问题,集团对外关联交易重点防范利益输送风险。按照交易类型不同,《办法》将关联交易分为投融资类、资产转移类、提供服务类及其他,以便于开展统计分析和风险管理。按照交易金额不同,《办法》将本级关联交易分为重大关联交易和一般关联交易,适用不同的管理要求。
三是提出内部管理总体要求。在管理制度方面,金融控股公司应当建立有效的关联交易管理制度,明确“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控措施,降低关联交易复杂程度,提升集团整体关联交易管理水平,确保集团各层面关联交易管理制度的有效衔接。在治理架构方面,金融控股公司董事会应当设立关联交易管理委员会,金融控股公司应当设立关联交易管理办公室、牵头部门和专岗,负责关联交易的管理和风险控制,维护关联方清单。此外,《办法》还对关联交易管理信息系统、定价、审计和内部问责提出要求,金融控股公司应根据自身实际审慎设置关联交易限额,控制关联交易的数量和规模,不得从事禁止性行为。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金融控股公司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综合考虑实质控制和风险相关性,审慎确定并表管理范围。《办法》的出台有助于规范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行为,防止不当利益输送、风险集中、风险传染和监管套利,促进金融控股公司稳健经营。
(三)中国证监会公布2022年期货公司分类结果
近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2022年期货公司分类结果。根据《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经期货公司自评、派出机构初审,由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中国期货业协会等单位代表组成的期货公司分类评审委员会复核并审议确定了2022年期货公司分类评价结果。
期货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类11个级别,分类级别是以期货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结合公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市场竞争力、持续合规状况,对期货公司进行的综合评价。中国证监会鼓励期货公司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及合规水平的前提下,稳健发展,逐步提升服务能力和竞争力。
其中,国泰君安、银河期货、永安期货等18家期货公司获得AA级;方正中期、五矿期货、宏源期货等36家期货公司获得A级。
期货公司分类结果主要供期货监管部门使用,期货公司不得将分类结果用于广告、宣传、营销等商业目的。
(中国证监会官网)
点评
整体来看,A级公司数量大幅增加,显示出期货行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随着期货市场运行质量和服务能力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并参与期货市场,尤其是上市公司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2022年期货公司分类结果的公布,有助于激励期货公司进一步加快经营方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观点聚焦
(一)王春英: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549亿美元
9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549亿美元,较7月末下降492亿美元,降幅为1.58%。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表示,2022年8月,跨境资金流动理性有序,境内外汇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受主要国家货币政策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下跌。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
王春英表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但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
(二)范一飞:央行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体系标准化建设
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2022年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主要分享对数字人民币生态发展、创新应用、统一受理标准的体会。他表示,要从信息交互、业务流程、技术规范等维度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体系的标准化建设。要推动实现数字人民币体系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的互联互通,让消费者可以“一码通扫”,商户也不用增加成本即可支持各类支付工具。
他进一步指出,在构建数字人民币生态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也不能忽略“公共品”这个基本属性。首先,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注重市场经济中的制度安排,推动形成兼顾各方的利益平衡与商业激励机制,持续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持我国在央行数字货币领域的先发优势。
范一飞指出,目前,央行在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践证明,“双层运营”架构是构建开放型数字人民币生态的最优方案,也被各国央行广泛借鉴。
此外,范一飞还表示,为避免用户信息泄露,消除数据安全隐患,也需要统筹组织各方对相关技术进行升级加固,提升安全防护水平,保障支付的安全便捷。
(证券时报)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