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10期

2024年03月18日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人民银行召开柜台债券业务座谈会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柜台债券业务座谈会,研究部署落实相关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陆磊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柜台债券业务作为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推动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柜台债券业务发展空间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希望各家机构密切配合,完善柜台债券业务规则,做好柜台债券交易、托管、结算、做市等系统建设和内部协同,加快形成市场效应。柜台债券业务开办机构要切实防范风险,做好内控管理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为个人、企业和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投资交易券种和交易方式,促进柜台债券业务平稳健康发展。 (人民银行) 点评 人民银行召开柜台债券业务座谈会对于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有关精神,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拓展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具有积极意义。 (二)证监会: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近日,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议强调,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会议强调,证监会系统要把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贯通起来,牢牢把握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统筹推进今年各项工作。具体包括: 要把防风险作为首要任务,突出稳字当头,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综合施策,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持续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妥处存量、严防增量。要依法从严监管市场,抓紧谋划严把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入口关、加强上市公司和证券基金期货机构监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健全监管执法制度机制,强化监管问责,坚决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要坚持通过深化改革强本强基,尊重规律、尊重规则,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有力服务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要依纪从严管理队伍,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强化主体责任落实,驰而不息纵深推进证监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力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监管铁军。 (证监会) 点评 证监会召开会议,就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作出明确部署,充分体现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对于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意义。在当前市场形势下,本次会议将增强市场信心。 (三)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抓紧牵头建立监管责任归属认领和兜底监管机制 3月13日下午,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指出,要坚决做到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着力加强金融监管法治建设,加快弥补短板弱项,严肃查处“关键事”“关键人”“关键行为”,真正把板子打准、打痛。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抓紧牵头建立监管责任归属认领和兜底监管机制,推动落实“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要求,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进一步强化央地协同,真正做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 点评 在金融监管上,过去以机构监管为主的金融监管体系容易导致在金融业务交叉环节出现监管空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监管责任归属认领和兜底监管机制对于建立健全长效金融监管机制具有突出重要意义。 二、观点聚焦 (一)周诚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日前表示,发展养老金融本身,首先是一个精算问题,其次是一个制度设计问题,最后才是金融问题。金融的本质是动员储蓄并将之转化为投资,解决好其中的流动性转换、期限转换和信用转换。金融不能创造无源之水,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有一个解决好老龄化问题和养老保障的整体资金需求规模估算及其演变路径预测,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整体养老金精算。如果精算问题不解决,就无法进行长周期和跨周期的考虑,既解决不好资金需求的来源问题,也解决不了管理投资问题。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 (二)陈道富:金融的人民性和金融的中国特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道富近日指出,金融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在中国土地上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化金融体系。这个金融体系一定是能以市场方式实现国家战略的,是更加开放、有效、有良好治理和监管的安全稳健的金融体系。这套金融体系一定是人民服务人民的过程,在平衡不同人民群体利益冲突下推动人民整体福祉提高,更合理分配和良性循环中,通过人民努力奋斗构筑出来的。 (长安街读书会)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4年第11期

2024年03月18日

一、有力有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3月13日下午,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会议要求,要有力有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提高项目“白名单”对接效率,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促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配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债务重组、置换。(证券时报) 二、注意高热度跨境ETF风险 近期,景顺长城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ETF(QDII)的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溢价。特此提示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这已经是该基金自2月以来第18次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公告。2024年3月14日开市起至当日10时30分,该基金再度停牌。这已是3月以来,该基金的第9次停牌。同样被基金公司频繁提示溢价风险的ETF还有很多。截至3月13日,华夏野村日经225ETF(QDII)的场内溢价接近8%;工银瑞信大和日经225ETF(QDII)的场内溢价接近6%。3月以来,这两只基金的溢价风险提示公告数量分别达到10次、5次。这些高溢价ETF都有一个相似的特征,都属于跨境ETF。跨境ETF之所以容易出现高溢价,且短期难以消除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场内外供需不平衡。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由QDII基金的特性决定的。QDII额度的不足,导致了这类基金场外申购上限较低,因此场内的高溢价就难以通过场内外套利机制得到快速消除。(上海证券报) 三、MLF降息预期落空 债市调整风险可控 3月15日,央行开展130亿元7天期逆回购和387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鉴于当日有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和4810亿元MLF到期,当日央行实现净回笼910亿元。1年期MLF中标利率为2.5%,保持不变,此前债市的降息预期落空。对于没有调降MLF利率,业内人士分析指出,2月全面降准落地,5年期以上LPR报价已大幅下调,其对信贷投放及房地产行业的支持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开年货币政策在稳增长、稳楼市方向全面发力,当前正处于政策效果观察期。当日,10年国债收益率开盘一度跳升,随后震荡回落。至收盘国债期货全线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37%,10年期主力合约涨0.14%,5年期主力合约涨0.07%,2年期主力合约涨0.03%。中证转债收盘上涨0.33%。有分析观点认为,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MLF利率的值虽然下行空间有限,但债市调整风险可控,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持续低于MLF利率运行;未来MLF还有下调可能,10Y国债区间也将相应下移。(新华财经) 四、内地居民赴港投保 相关风险值得关注 近日香港保险业2023年度数据出炉,内地访客新造业务保费590亿港元,占香港保险业个人业务总额32.6%。香港通关之后,经历了二季度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集中爆发,到三季度、四季度持续回落,赴港购险是否“划算”一直受到投资者热议。据香港保监局公布数据显示,终身寿险、危疾及医疗保险是内地访客投保的主要险种,其中终身寿险和危疾险占保单份额的55%和34%。中信建投研报指出,从收益率来看,香港地区分红储蓄险产品的中长期预期收益率可达年化6%左右水平。相对分红储蓄险的受欢迎程度来说,香港重疾险在内地保险业存在一定的“争议”。“香港的重疾险大部分是终身型的,带有分红性质,保额有一定的增长优势。”业内人士表示,内地重疾险可选终身或者定期,选择更多一些。同时还要考虑跨境理赔、汇兑等风险。(广州日报) 五、散户爆亏66亿 韩国多家券商、银行被罚 当地时间3月11日,韩国金融市场监管机构宣布,经调查发现,多家券商、银行向韩国散户投资者不当销售金融衍生品,导致投资者损失巨大。截至2023年12月,该金融衍生品的未偿余额达18.8万亿韩元,今年前2个月损失金额约1.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6亿元)。韩国金融监督院(FSS)表示,将依法惩罚投资产品销售中的不当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制裁、罚款。这份调查结果公布后,韩国券商股遭遇大幅下跌,截至当地时间3月11日收盘,韩国投资证券公司母公司韩国投资控股公司大跌5.7%,NH投资证券公司下跌2.3%,Mirae Asset Securities下跌4.5%。韩国分析人士警告称,FSS的赔偿准则比预期更强。根据准则,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必须向散户投资者赔偿至少30%的损失。如果赔偿金额超过1万亿韩元,部分银行股股价或将出现短期剧烈波动。(券商中国)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9期

2024年03月11日

一、监管动态 (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 3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针对不同群体的支付习惯,统筹力量打通支付服务存在的堵点,弥合数字鸿沟,着力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 《意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提出六大任务:一是切实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食、住、行、游、购、娱、医”等场景银行卡支付需求。二是坚持现金兜底定位,持续优化现金使用环境,不断提升现金收付和外币兑换服务水平。三是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鼓励银行、支付机构和清算机构合作,做好适老化、国际化等服务安排。四是更好保障消费者支付选择权,规模以上的大型商圈、旅游景区、文娱场所、酒店、医院等重点场所必须支持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样化支付方式。五是优化开户服务流程,合理实施账户分类分级管理,紧盯重点地区、重点网点、重点业务环节,不断提升账户服务水平。六是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和渠道,持续加强支付服务宣传推广。 《意见》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细化具体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各地区、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任务,切实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快速发展、普及,深度融入交通、餐饮、购物、医疗、教育等各个民生领域,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促进金融普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对银行卡、现金等传统支付方式形成替代,支付服务包容性有待提升。《意见》对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作出制度性安排,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支撑。 (二)财政部:《2023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3月7日,财政部发布《2023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介绍,去年强化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研究,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创新完善帮扶举措,实打实支持经营主体纾困发展,推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2万亿元,其中新增减税降费约1.57万亿元,办理留抵退税约6500亿元,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等受益最大。全年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新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1.31万亿元、同比增长8.67%,再担保合作业务的平均担保费率和贷款利率均有所下降,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报告》提到,2024年,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等,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格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健全化债长效机制。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和管理制度,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中国财政部官网) 点评 《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统筹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三)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零投放零回笼 中国人民银行3月8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当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由于今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中国证券网) 点评 由于3月地方债发行或适度加速、信贷投放抬升以及跨季因素扰动,资金利率中枢或有阶段性抬升的压力,且波动和分层或将加大,这也是市场当前曲线形态下的重要扰动因素之一,大幅超预期宽松和下行的概率并不高。在货币和财政配合之下,央行会相应平抑较大幅度的波动。 二、观点聚焦 (一)潘功胜:货币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 货币政策仍有足够空间 3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货币政策仍有足够空间。 潘功胜指出,在货币政策的调控中,将更加注重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着力提振信心、稳定预期、稳定物价,为经济运行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潘功胜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货币政策的相关思路:总量方面,将保持合理增长;价格方面,将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结构方面,要更加注重提升效能;汇率方面,将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国金融新闻网) 二、吴清:资本市场监管重点突出“强”和“严”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重点回应了资本市场监管工作、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等市场关切的问题。 吴清强调,资本市场监管者要特别关注公平问题,把公开、公平、公正作为最重要的原则。下一步工作将尊重规律、尊重规则。监管重点是突出“强”和“严”。“强”是强本强基。投资者是市场之本,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必须真诚善待投资者,必须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严”是严监严管。证监会将针对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等各领域、各主体、各环节,全面检视并加快补齐监管存在的短板弱项。 (中国金融新闻网)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2024年第8期)

2024年03月04日

一、监管动态 (一)人民银行召开优化支付服务推进会 会议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方面,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针对不同群体的支付习惯,统筹力量补齐短板弱项,持续深化支付服务场景建设,不断提升支付服务的包容性,着力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更好服务社会民生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会议要求,要聚焦重点城市、重点场所,激发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外币兑换机构等支付服务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紧盯银行卡受理、外币兑换、现金支付、移动支付和宣传推广等重点任务,实抓实干,力争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 (人民银行) 点评 优化支付服务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人民银行召开优化支付服务推进会对于推进支付服务体系系统化具有积极意义。 (二)证监会召开法治建设座谈会 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于2月27日主持召开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座谈会,就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加强法治保障听取意见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有关负责同志,部分专家学者和律师代表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与会代表踊跃发言,对近年来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充分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提出了意见建议。 (证监会) 点评 资本市场的规范要求极高,法治兴则市场兴。证监会将与有关方面一道共同推动加大法制供给、提升执法效能、强化司法保障,更好发挥法治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中的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 (三)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私募基金DMA业务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证监会指出,多空收益互换(DMA)是私募基金与证券公司开展的市场中性策略交易,私募基金多头选择一篮子股票,同时使用股指期货套期保值,获得对冲后的选股收益。前期,私募基金因策略原因在市场波动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净值回撤,证券公司和私募基金等主动加强风险防控,稳步降杠杆、降规模,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消化。根据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数据,春节后开市以来DMA业务规模稳步下降,日均成交量占全市场成交比例约3%。DMA业务平稳降杠杆,有助于市场风险防控,有利于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 (证监会) 点评 证监会将对DMA等场外衍生品业务继续强化监管、完善制度,指导行业控制好业务规模和杠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二、观点聚焦 (一)周诚君:产业转移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必经环节”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日前表示,产业转移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必经环节。 周诚君表示,中国改革开放也是接受来自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全面拥抱国际规则,欧美先进制造业开始大批量往中国转移。 现在到了我们在一些领域不再具有比较优势、需要向周边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转移的时候,对这个问题要持开放的态度,顺应这个规律。 (中国新闻网) (二)陈道富: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结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道富近日指出,从最新的经济运行数据看,我国经济保持着较强韧性,但是政府宏观调控也遇到了新困难。下一阶段,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前问题,研判中长期风险,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结构,推出非常规、创新性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需要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配合性的货币政策。二是使汇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合理区间。三是提高资本市场活跃度。四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研究出台非常规的需求政策,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和存量资产调整。五是加强与市场主体的沟通。 (中国财经报)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2024年第9期)

2024年03月04日

一、债市表现强劲 警惕风险偏好变化 2月23日,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盘中一度涨至106.02元,创上市以来新高;龙年首周,10年期、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下行3个基点、7个基点,债市行情持续火热。事实上,自2024年以来,债市一路高歌,长期限品种表现尤为亮眼。10年期、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下行15个基点、25个基点。10年期、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分别涨0.89%、4.06%。专家分析,开年以来债券市场连续上涨主要与资金面宽松、年初金融机构欠配、LPR利率超预期调降有关。业内人士表示,年初早配置债券,机构可以获得更多票息,所谓“早配置,早受益”,使得年初债券配置力量较强,债券收益率易下难上。专家认为,债市火热行情并未发生逆转。有业内人士提示债市潜在风险时表示,越来越“卷”的机构行为带动收益率下行、与资金利率背离,“潜在”风险或在累积。流动性宽松、降息预期等对债市的利好已过度定价,或导致市场情绪反复。(中国证券报) 二、券商响应监管要求 应对违规融券交易 2月26日,中信证券发布了《关于落实证监会“严禁向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变相T+0交易)的投资者提供融券”要求的提示》。提示称,根据2024年2月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两融”融券业务有关情况答记者问》的要求,证券公司应加强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管理,严禁向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变相T+0交易)的投资者提供融券,请各位投资者知悉并遵守相关规定要求。“所谓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变相T+0交易),是指投资者在同一交易日内,既融券卖出某只股票,又通过担保品买入这只股票,从而达到了变相T+0的效果。”有头部券商两融业务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样就可以当日进出股票,当日兑现收益了。券商人士称,之所以要禁止这一操作,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这一操作违背了两融制度设计的初衷。另外,更重要的是,一般认为机构投资者或者专业投资者在投资能力或者信息获取方面更具优势,禁止这一操作能够更好地体现以投资者为本,体现公平性。(证券时报) 三、A股出清力度加大 今年以来已有7家公司完成退市或锁定退市 今年以来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明显增多,退市结构日趋多元。今年以来已有7家公司完成退市或锁定退市,其中*ST华仪、*ST柏龙、*ST泛海3家公司已退市摘牌,4家公司收到交易所终止上市决定书或事先告知书。此外,发布风险警示公告公司名单不断拉长。近期多家公司发布退市风险警示公告。如,贵人鸟2月22日晚间发布公告显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实控人立案调查,公司正面临“1元退市”风险。再如,ST天成2月23日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称,预计公司2023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可能在2023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外,*ST左江近期两次发布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预计今年强制退市公司数量继续增加,退市结构更加多元。”有学者表示,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以来,相关部门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加大退市监管力度,A股出清常态化。(中国证券报) 四、“元宇宙投资”庞氏骗局再起 近期,随着比特币行情复苏,一种蹭上“虚拟货币”、“web3.0”、“元宇宙”等多个热门概念的“佛萨奇2.0原力币元宇宙项目”在各大社交平台迅速传播扩张。该项目宣称是一个全球开源、具有智能合约的公共区块链平台,向投资者兜售“代币+矩阵”套餐,承诺给予高额奖金及分红。记者近期“潜入”元宇宙项目社群进行调查,发现该项目以高额收益、类传销的拉人头方式招揽潜在投资者,短时间内迅速扩张,而其创始人、项目模型、收益模式疑点重重。对于虚拟币、区块链等投资陷阱,近期已有地方监管频频提示风险。在更早前,这类骗局就已引发社会关注。早在2020年5月,原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曾联合发布提示,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第一财经) 五、美国经济未来肯定会“硬着陆” 高利率是罪魁祸首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经济学家Ellen Zentner日前警告称,美国经济肯定会出现“硬着陆式”衰退,而高利率是罪魁祸首,尽管市场预期美联储今年将放松货币政策。在最新采访中,Zentner表示,她预计美国经济今年可以避免衰退,因为没有数据支持经济衰退即将到来的说法。但她警告称,硬着陆最终是不可避免的。她提到了摩根大通CEO戴蒙的最新评论。戴蒙周一警告称,美国经济走向衰退的可能性大于50%。这是由于美国仍然面临许多风险,包括美联储的紧缩政策、地缘政治冲突和利率高企的风险。“市场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利率在更长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的可能性。”他说。Zentner表示,她同意戴蒙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影响是累积的,而市场尚未看到货币政策的所有紧缩影响。经济学家们频频警告称,随着金融环境变得限制性更强,高利率可能引发经济衰退,而加息的全面影响可能尚未显现,因为加息通常需要18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在经济中完全发挥作用。(财联社)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6期

2024年02月21日

一、监管动态 (一)央行:加快出台金融稳定法等法律法规 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落实举措。中国人民银行各党委委员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推进金融安全网建设,提升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能力,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发挥好行业保障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作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配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稳妥有效化解重点领域和重点机构风险。强化金融稳定法治保障,加快出台金融稳定法等法律法规。 (人民银行) 点评 加快出台金融稳定法等法律法规,对于保障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基本功能和服务的连续性,不断提高金融体系抵御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遏制金融风险形成和扩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证监会:推动将市值纳入央企国企考核评价体系 1月25日至26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总结2023年工作,分析资本市场形势,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作工作报告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市场化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推动将市值纳入央企国企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从信息披露等角度加大对低估值上市公司的约束。 (证监会) 点评 随着国资委考核指标的变化,央企和国企未来的经营效率可能会不断提升,资金对于企业良性变化的关注度也会越来越高。随着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等持续改善,“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基本面基础或更加坚实。 (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部署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相关工作 1月26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会议,部署推动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相关工作。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出席会议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更加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今年1月初,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出台了《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要求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协调机制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点评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会议部署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相关工作,对于指导各监管局配合地方政府和住建部门,稳妥有序开展相关工作,共同推动协调机制落地见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观点聚焦 (一)郑联盛: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金融稳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研究室主任郑联盛近日撰文指出,经济金融共生共荣,高水平经济建设和高质量经济发展是应对金融风险的最有效方法,更是治本之策。未来要以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确保金融稳定,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通过强化自主创新、重大技术突破和分布式创新等提升新质生产力。适量加大利用中央政府信用的力度,减少地方政府的高成本负债与低水平投资、杜绝无效投资甚至负效应投资,优化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促进房地产与金融良性循环,有效降低宏观杠杆率,打通宽货币到宽信用的阻梗环节,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确保金融稳定。 (中国社会科学网) (二)陈道富:“两个大局”背景下中国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道富近日撰文指出,金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并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新时代我国金融处于发展、完善和转型中,面临经济转向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这要求我们结合国内外发展,在“两个大局”背景下重新思考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的金融与发展改革、财政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发挥着以市场方式实现国家战略导向下的资源优化配置的特殊功能。为构建适应发展环境、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有用、高效和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未来5年我国宜聚焦实现金融与产业、科技良性循环,完善可持续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协调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构建与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相适应的监管、调控和风险防范处置机制。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4年第6期

2024年02月21日

一、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全面展开 国内信用债市场迎来新机遇 2023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此后,全国各地利用特殊再融资债券等工具,全面展开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融资成本迅速下行,总体规模得到控制,同时也给国内信用债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总体来看,化债背景下,作为地方债务代表的城投债,其“降成本、控规模”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实现。与此同时,城投债化债效果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化债在债券市场带来的变化,有利于地方债务风险的的化解,降低了系统性风险,同时也为信用债市场提供了去除隐性信用的契机。可以预期的是,如果能够把握好这样的机遇,信用债市场的产品创新和资源再分配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届时,信用债市场也会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走向更加市场化的过程中,迈出浓墨重彩的一步。(新华财经) 二、中南建设拟延长化解逾期有息负债风险承诺期限至2024年底 2月6日,江苏中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议案,拟将原定的化解逾期有息负债风险承诺期限延长至2024年底。该议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原承诺背景为,该公司为了推进2023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曾承诺半年内化解截至2023年3月末到期的有息负债风险。但截至目前,公司仍有部分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款未能达成新的借款方案或偿付,同时境外子公司的优先票据重组也面临个别投资者反对和清盘风险。公司表示,延期履行承诺是为了保障投资者权益,继续推进逾期有息负债风险化解,并为公司经营创造更稳定的环境。延期履行的承诺内容包括,公司保证自承诺出具之日起至2024年底,将与有关机构达成新的借款方案或偿付借款,并与境外子公司的优先票据投资者达成重组协议。截至最新,公司存续期债券共5只,余额为50.65亿元;存续期中资美元债券共4只,余额为4.646亿美元,均已违约。(财联社) 三、富力地产出售伦敦项目抵债 涉及票据本金额约62亿港元 2月6日,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当天,富力地产全资附属公司富力地产(香港)有限公司作为卖方,与买方London One Limited订立意向书,据此,双方同意在获得贷款人同意后十个营业日内订立最终协议。根据最终协议,卖方有条件同意出售待售股份及转让待售贷款,而买方将有条件同意收购待售股份及接纳待售贷款的转让。待售股份的代价1.00港元将以现金支付,而待售贷款的代价为买方根据交换要约将予收取的全部现有票据,其最低本金额将为8亿美元,约合62.47亿港元。截至意向书日期,目标公司富力国际地产投资有限公司为富力地产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在完成可能出售事项后,目标公司将不再为富力地产的附属公司,而其财务业绩将不再综合计入富力地产财务报表。(新京报) 四、爆雷后引发市场关注的“中植系”现最新动向 2月2日,中植企业集团官微发布公告称,债权人应在2024年4月5日前,以非现场方式向管理人申报债权。具体来看,中植集团称,根据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24)京01破1号公告,该法院于2024年1月5日做出民事裁定书,裁定受理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并于同年1月26日指定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为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查询公告中的线上债权申报链接可以发现,此次申报区分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申报入口和其他主体申报入口。投资者申报时需填报债权数额、有无财产担保及是否属于连带债权,并提交有关证明材料。提交的债权信息和证据材料经审核后,会通过短信等方式告知审核进展。自2023年中“中植系”金融产品大面积出现兑付违约以来,不仅“中植系”所属财富公司涉嫌违法犯罪被立案侦查,中融信托旗下产品的违约风险也仍在持续暴露。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资金池”风险的化解将是第三方财富、信托等机构未来的重要发力方向。(上海证券报) 五、6天暴跌60% 美国地区银行危机引发关注 周三盘前,纽约社区银行(NYCB)股价再出现大幅波动,一度跌超15%,随后拉升涨超16%,再震荡回落。开盘后,该股震荡走低,截至发稿,跌超7%。自该银行公布远低市场预期的季报后,股价下跌幅度已接近60%。惠誉和穆迪两家评级机构都已经调低了该银行的评级。纽约社区银行大跌是否会再次引发美国地区银行危机引发关注。穆迪在周二的一份报告中写道,纽约社区银行正面临着多方面的金融风险和公司治理挑战,穆迪将该公司的长期发行人评级从投资级下调两级至Ba2。该评级公司称,如果情况恶化,可能会进一步下调评级。纽约社区银行糟糕的业绩和大幅下跌的股价,也让美国地区性银行股普遍承压。KBW地区性银行指数今年以来下跌了约12%。分析认为,疫情后居家办公盛行,美国写字楼空置率持续提高,以写字楼为代表的商业地产预期回报率出现急剧下降,商业地产贷款因此成了埋伏在美国银行业的一颗巨雷。(证券时报)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