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监管资讯 2022年第50期

2022年12月12日

一、监管动态 (一)银保监会就《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 为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体系,促进银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中国银保监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下称《指引》)进行了修订,形成《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现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办法》延续了《指引》的架构,仍为五章不变,一共四十三条。重点修订内容为:一是本次修订将《指引》调整为《办法》,名称相应修改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办法》。二是原《指引》未对国别风险敞口计量口径明确统一标准,本次修订按照风险全面覆盖原则予以明确。三是针对《指引》与新会计准则不衔接进而产生重复计提准备的问题,本次修订将国别风险准备纳入所有者权益项下,作为一般准备的组成部分,并需符合财政部对一般准备的监管要求。四是完善国别风险准备计提范围和比例,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职责划分、国别风险转移相关限定性要求、国际组织或机构国别风险等级认定等内容以及文字进行了修改完善。五是对国别风险准备新的计提要求,给予六个月的过渡期。同时,《办法》颁布实施前的存量国别风险准备不进行账务调整。 (银保监会官网) 点评 修订《指引》是完善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念,有利于弥补制度短板,防范金融风险,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国际化进程中提升竞争力和强化风险管理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二)银保监会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工作会议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第十七次工作会议,分析了保险业偿付能力和风险状况,研究了2022年第三季度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周亮主持会议。 第三季度末,纳入会议审议的181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2%,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9.7%;实际资本为4.71万亿元,最低资本为2.22万亿元。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8.9%、204%和309.1%;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05.3%、123.8%和278.5%。43家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被评为A类,114家保险公司被评为B类,15家保险公司被评为C类,9家保险公司被评为D类。 (银保监会官网) 点评 常态化开展保险公司财务会计和偿付能力现场检查,严肃查处数据造假行为,夯实监管数据基础有助于加强资金运用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完善非标投资相关监管标准,提升资产估值的准确性,防范资金运用风险。 (三)证监会同意中金所开展上证50股指期权交易 证监会近日同意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开展上证50股指期权交易。相关合约正式挂牌交易时间为2022年12月19日。 股指期权是资本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投资者风险管理需求随之增加。上市上证50股指期权,有利于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有助于进一步满足投资者避险需求,健全和完善资本市场稳定机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下一步,证监会将督促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保障上证50股指期权的平稳推出和稳健运行。 (证监会官网) 点评 证监会同意中金所开展上证50股指期权交易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产品体系,更好服务多元化的风险管理需求,对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观点聚焦 (一)张明:全球滞胀下的风险与应对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日前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表示,随着增长速度的下降,各国内部的各种风险可能会上升,例如金融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等。对很多国家来讲,应对经济停滞与风险上升的政策空间是非常狭窄的,例如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率居高不下、在汇率稳定与降息之间犹豫不决、国内阶层撕裂与利益冲突加剧等等。简言之,未来几年全球可能重新陷入“低增长、较高通胀、较高利率、更高政府债务”的滞胀阶段。 张明认为,对于我国来说,在“滞”和“胀”两个威胁中,“胀”相对可控。相比之下,当前我国更应该担心“滞”,也就是经济增长乏力。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调整风险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可谓是我国面临的两大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化解这两大系统性风险,一方面要进行相关行业监管政策的调整,另一方面也需要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通过增长来化解风险。这就意味着,无论财政还是货币政策均需继续放松,因此,近期我国的降息与降准是值得肯定的。 (《三联生活周刊》) (二)陈道富:银行与金融科技在融合和重构中实现更大价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日前表示,无论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都看到并认可线上化、数字化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是大势。金融与数字技术融合刚起步,还远未认知透彻融合后的世界,要保持必要的谦虚谨慎。当前,传统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已达阶段性顶部,进入瓶颈期,从线下挪到线上、移动端的红利基本结束了,这就要求银行“从线上到数字化”“从渠道到平台生态”“从交易到经营”,正处于转换的关键节点。 陈道富认为,金融科技在银行业的应用正从外部合作转向内部嵌入和平台化重构,改变了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信息孤岛”逐渐被打破,银行越来越专注于信息的开发利用,充当社会信任的载体,发挥资源跨时空配置的功能。关键是各界如何认识和参与,怎么在分工、融合、重构的过程中给国家带来更大的价值,更有利于促进未来行业发展。 (长安街读书会)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2年第50期

2022年12月12日

一、严防失业保险金跑冒滴漏 近两年,为更好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失业保险不断扩大保障范围,最大化做到参保失业人员应发尽发、应保尽保。然而,有人却借机动起了“歪心思”。根据失业保险金出现的跑冒滴漏现象,为了确保失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可持续,各地应当对待遇发放、对账制度、信息比对核查等重点环节的风险点进行“全面体检”,系统掌握和梳理征缴、支付、管理和审批等高风险业务的流程和规范,加大监管力度。最近,山东省莱西市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9名被告人提起公诉,原因是被告人明知相关人员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仍然通过虚构劳动用工关系,开具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到期的证明等方式,为他人非法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手续并从中牟利。类似案件时有发生,已为失业保险的监管敲响警钟。目前,失业保险涉及的业务种类繁杂,业务链条上的风险点多而分散,监管手段也亟待健全和丰富。(经济日报) 二、多家分支机构接罚单 银行代销基金亟须“练内功” 近日,记者从厦门证监局了解到,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分行因基金销售违规被采取责令改正措施。此次收到监管罚单的上述三家银行都是规模靠前的基金销售机构。记者注意到,其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部分分支机构基金销售业务负责人未取得基金从业资格;适当性管理不到位,个别投资者提供的证明材料不足以证明其符合合格投资者条件;未按要求报备反洗钱工作相关材料等。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河北银行、交通银行、宁夏银行等近10家银行分支机构因“基金销售违规”而接罚单或被责令改正。作为基金代销市场的主力渠道,银行的基金销售业务亟须加强“内功”修炼,才能更好立足市场,服务投资者。业内人士提到,浙商银行、杭州银行等银行在基金代销中,改变了传统的通过销售激励来推动基金销售的模式,通过与基金公司合作定制爆款基金产品,对于拉动基金保有量效果十分明显。(上海证券报) 三、募新还旧 百亿私募搞“庞氏骗局” 12月6日,深圳证监局披露了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自2019年8月27日起至2022年2月16日,深圳万鼎富通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万鼎富通人和一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万鼎恒通一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万鼎富通君行七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投向五个合伙企业后,特殊目的实体将其中部分资金转入投资标的,部分资金则直接转至投资者用于分配投资收益,整体资金募集和收益分配上呈现“募新还旧”特征,同时还存在期限错配等违规行为,对此,深圳证监局对万鼎富通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值得注意的是,12月以来已有4家股权私募被处罚。与此同时,截至12月7日,今年以来超400家私募股权机构遭协会注销,注销数量远超去年全年。业内人士认为,在严监管下,“伪私募”、“乱私募”加速出清,未来私募股权行业将步入良性竞争,并吸引更多行业和人才加入其中,今年实体企业频频设立或参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便是最好的证明。(上海证券报) 四、吉林信托收今年第三张罚单 年内已被罚350万元 11月28日,银保监会官网披露吉银保监罚决字〔2022〕35号处罚信息表显示,吉林信托存在“违反内控制度开展业务并形成风险”违规行为,被处以罚款40万元。官网资料显示,吉林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是吉林省唯一一家专业从事金融信托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近年来吉林信托多次收到罚单,仅2022年罚款金额就已达到350万元。今年9月,银保监会官网披露处罚信息表显示,因吉林信托存在“违规提供隐性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向监管部门提供虚假业务报告,监管意见落实不到位未开展内部问责”等违规行为,其被处以罚款280万元。除了屡次被监管处罚外,吉林信托还有多款产品被爆出存在延期兑付或违约情况,包括吉信·汇融38号、吉信·汇融16号以及吉信·汇融23号等项目。(证券时报) 五、抗通胀之路遇阻 全球巨额债务令加息难度加大 国际清算银行(BIS)周一发布了最新一期季度评估报告。BIS官员在向媒体介绍该报告时表示,近年来全球各经济体积累了巨额债务,为各国央行应对通胀带来挑战。BIS货币与经济部门主管Claudio Borio表示,令加息变得复杂的一个因素是世界各地的公共和私人债务水平都非常高。根据BIS的数据,全球40个经济体的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从2020年初的79%升至90%。BIS还警告称,养老基金和其他“非银行”金融公司目前以外汇掉期形式持有超过80万亿美元的隐性表外美元债务。BIS形容这是外汇掉期债务的“盲点”,有可能让政策制定者陷入“迷雾”。BIS警告称,各国央行可能被迫支持金融体系中那些对更高利率脆弱的关键部分,从而削弱其抗击通胀的努力。BIS提到了9月英国国债市场上演的危机,指出这凸显了一个风险:在货币当局试图通过提高利率来控制价格压力、并且正在缩减其资产负债表的时候,他们可能被迫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财联社)
全 文ALL

【NIFD季报】2022Q3银行业运行

2022年12月10日 曾刚

2022年三季度,商业银行总资产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净利润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调,总体风险抵补能力仍较为稳健。2022年9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373.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连续两个季度保持10%左右的增速。9月末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7085亿元,同比增长1.2%,较上季度末出现较大幅度回调,其中农商行同比下降57.4%。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1.94%,与二季度末持平,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3BP。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2.99万亿元,增速回到5.6%,较上季度增速有所回落,总体还是继续保持低增长态势。整体不良贷款率1.66%,同比下降9个BP,连续八个季度出现下降。拨备覆盖率为205.5%,较去年同期增了8个百分点,连续八个季度上升,反映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在持续加强。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0.64%、12.21%、15.09%,各项资本充足率较6月末有所上升。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覆盖率为142.7%,环比下降3个百分点,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流动性比例为61.66%,和上季度持平,同比上升3个BP,总体保持稳定态势。 展望2022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应继续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发力,持续强化重大风险的化解和防范能力;完善中小银行特别是农商行的管理机制,增强其经营能力;进一步聚焦负债成本和资产质量,保障银行业稳健运行。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2年第49期

2022年12月05日

一、 监管动态 (一)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合规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日前,银保监会印发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合规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引导金融租赁公司找准市场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 《通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推动金融租赁公司业务转型发展。二是强化构筑物作为租赁物的适格性监管。三是稳妥控制相关业务规模。四是部署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合规性专项现场检查。五是强化属地监管职责。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督促引导金融租赁公司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提升合规意识和合规理念,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进一步发挥“融物+融资”特色功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点评 近期,部分金融租赁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过程中,存在以融物为名变相开展“类信贷”业务、虚构或低值高买租赁物、变相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问题。《通知》的发布实施,有利于规范金融租赁公司构筑物租赁业务,提升业务合规性和稳健性,促进规范发展。 (二)中国银保监会修订发布《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 11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新版《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修订后的《办法》共五章三十三条,包括:总则、评估内容和方法、评估程序和分工、评估结果和运用、附则。此次修订《办法》进一步扩展了评估对象、有效优化了评估机制、丰富完善了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强化了评估结果应用。 《办法》发布后,银保监会将部署开展2023年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工作,进一步推动机构完善公司治理,促进机构健康发展。 (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点评 近年来,银保监会陆续出台了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银行保险机构董事监事履职评价办法(试行)》等多项公司治理重要监管制度,部分评估指标已不符合新的监管要求,需要及时进行更新调整。《办法》的发布,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监管,切实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防范化解公司治理风险。 (三)中国银保监会启动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 《通知》明确,商业养老金业务包括养老账户管理、养老规划、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服务,可满足客户生命周期内多样化养老需求。参与试点的4家养老保险公司为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试点区域为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四川省、陕西省等10个省(市)。《通知》要求,试点养老保险公司加强统一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具备与业务需求相适应的处理能力;审慎制定发展规划,加大资源投入,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密切跟踪试点进展,规范业务经营,加强监督管理,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及时评估总结试点情况,研究完善监管制度,适时推广试点经验,推动养老保险公司更好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点评 不同于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金定位于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普惠性、创新性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以养老保险公司开展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有利于发挥养老保险公司在养老资金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专长,以及长期参与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进一步深化养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公众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金融发展路径。  二、观点聚焦 (一)中国证监会:调整优化五项措施支持房企股权融资 11月28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资本市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答记者问时表示,证监会决定在支持房地产企业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五项措施,并自即日起施行。 一是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允许符合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实施重组上市,重组对象须为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允许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购买涉房资产;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时,可以募集配套资金;募集资金用于存量涉房项目和支付交易对价、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不能用于拿地拍地、开发新楼盘等。建筑等与房地产紧密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参照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政策执行,支持“同行业、上下游”整合。 二是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允许上市房企非公开方式再融资,引导募集资金用于政策支持的房地产业务,包括与“保交楼、保民生”相关的房地产项目,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或旧城改造拆迁安置住房建设,以及符合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要求的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允许其他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要求再融资募集资金投向主业。 三是调整完善房地产企业境外市场上市政策。与境内A股政策保持一致,恢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H股上市公司再融资;恢复主业非房地产业务的其他涉房H股上市公司再融资。 四是进一步发挥REITs盘活房企存量资产作用。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常态化发行,努力打造REITs市场的“保租房板块”。鼓励优质房地产企业依托符合条件的仓储物流、产业园区等资产发行基础设施REITs,或作为已上市基础设施REITs的扩募资产。 五是积极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用。开展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设立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引入机构资金,投资存量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基础设施,促进房地产企业盘活经营性不动产并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金融新闻网) (二)香港证监会:下一步将把香港建设成为绿色金融中心 12月1日,香港证监会主席雷添良在出席香港品质保证专题研讨会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对金融市场影响深远,而应对气候变化一直是香港证监会首要任务,下一步将会把香港建设成为绿色金融中心。 雷添良指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应要满足投资者对气候风险和机遇的准确、可靠的信息需求,这些信息对于将资本引导至可持续经济至关重要,香港证监会正与港交所合作,为上市公司制定框架,以披露对投资决策有用的气候相关信息,框架将基于国际财务报导准则基金会(IFRS)成立“国际永续准则理事会”(ISSB)提出的标准,为区域新兴市场树立榜样。 雷添良表示,碳交易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有效方法,去年10月港交所推出国际碳交易市场,提供亚洲及其他地区的自愿碳信用和工具交易,认为这是香港发展成为全球性碳市场的里程碑,同时促进与大湾区和内地的更紧密合作。内地碳市场前景广阔,多个地方试点项目已建立国家交易所。而香港作为全球金融和风险管理中心、采用全球标准的监管领导者和区域认证中心,可以在其中发挥战略作用。 (新浪财经)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2年第49期

2022年12月05日

一、外部经营环境挑战加剧 中资银行应警惕潜在风险 2022年以来,受疫情反复的影响,国内经济环境仍存不确定性,中资银行也面临着更具挑战的外部经营环境。11月29日,“中诚信国际-穆迪2023年信用风险展望年会”围绕“中资银行能否成功应对更具挑战性的运营环境”展开讨论。中诚信国际金融机构部总监费腾认为,2020年以来,随着各类银行根据国家监管政策导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投放,银行业信贷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就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暴露对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冲击而言,穆迪金融机构部高级信评主任诸蜀宁认为,房地产行业的调整过程将是长期的,这一过程对国有大行、股份制行等全国性银行的影响可控,但对于一些中小银行、农商行可能造成的风险值得警惕;中诚信国际金融机构部总监温宇琪表示,当前,银行业外部经营环境的挑战在加剧,加之国内曾出现多起地方性银行风险事件,当前国内中小银行仍面临较大的不良压力。(证券时报) 二、重疾险销售需要冷思考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均寿命持续上升、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健康保障的需求日益提升。与此同时,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作为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有效补充,健康险蓬勃发展。特别是重疾险,作为健康险市场的重要支柱,2021年重疾险保费收入4574.6亿元,占健康险保费收入的52%。然而,受互联网渠道普及、新旧重疾定义切换、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重疾险新单保费增速自2020年以来持续下降,经营压力日益严峻。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重疾险作为高价值险种,其新业务价值率远高于其他险种。也就是说,销售同样的健康险保费,重疾险可以为保险公司带来更多的价值。由于重疾险保险合同的条款设计较为复杂,有些代理人为了获取高额佣金,在销售初期常常利用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强势推动重疾险销售,甚至误导客户。很多原本可以通过更精细化营销触达的客户被浪费,潜在需求也难以被进一步挖掘和开拓。(金融时报) 三、11月银行发债1450亿 市场波动致2家银行推迟发债 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的数据统计,11月商业银行发债规模为1450亿元,包括1050亿元金融债、280亿元绿色金融债、120亿元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因债券市场波动,在上月债市波动较大的一周(11月14日至11月18日),中山农村商业银行和汇丰银行(中国)取消债券发行计划。11月14日,中山农村商业银行公告称,该行于2022年11月10日公告了中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发行文件。本期债券发行规模30亿元,本期债券原定于2022年11月15日启动簿记发行工作。由于近期债券市场波动较大,该行决定推迟本期债券发行工作,具体发行时间另行确定。11月16日,汇丰银行(中国)公告称,该行拟于2022年11月17日簿记发行总额为30亿元的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2022年第三期金融债券。由于市场出现波动,该行于簿记管理人协商一致决定择时重新发行。(澎湃新闻) 四、深陷财务造假风波 国联股份否认存在融资性贸易情形 12月1日晚,国联股份管理层在两度推迟的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有关报道所述融资性贸易、人均创收异常、募集资金使用等质疑均不属实。同日晚间,国联股份在《问询函》回复公告中表示,公司最近两年及一期与前十大客户、供应商的交易中,不存在同笔交易中客户、供应商为同一方或关联方的情形,公司与其不存在融资性贸易的情形。“从具体的财务指标来讲,也不存在融资性贸易中向上下游交易对方垫资、提供资金,或者以信用方式提供资金的状况。”国联股份董事、总经理钱晓钧说。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公司披露2020年与亿利洁能下属企业亿兆华盛交易金额为3.73亿元,亿利洁能年报显示对公司采购金额仅为3.01亿元,与公司披露交易金额不相符。另外,2021年国联股份员工人均创收能力远胜于其他相关互联网企业,达3653万元/人,子公司宁波粮和油多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人均创收收6.25亿元,员工人数增长与营业收入增长不相匹配。受此影响,国联股份股价11月25日、11月28日连续跌停。(中国证券报) 五、部分欧洲国家的财政政策可能造成需求过剩 当地时间12月2日,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警告称,一些欧洲国家的财政政策可能导致需求过剩,财政和货币政策需要同时发挥作用,以实现可持续、平衡的经济增长。拉加德周五参加了泰国央行和国际清算银行在曼谷举办的会议,她表示:“在一个供应受限的经济体中,财政政策造成了过度需求,这可能迫使货币政策在不必要的情况下进一步收紧。”拉加德补充道:“遗憾的是,目前我们正在分析的许多欧洲国家(尤其是欧元区)政府的财政措施中,至少有一些可能引发过度需求。”欧盟委员会预计,随着能源危机和加息政策削弱了支出、借贷能力和信心,欧元区经济将在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收缩。拉加德称:“我们需要加大投资和结构改革,以消除供应限制,确保潜在产出不受全球经济变化的影响。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和不确定性。在一个外部需求更加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还需要通过提高生产率增长来加强国内供需。”(财联社)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2年第48期

2022年11月28日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12月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8%。 中国人民银行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着力支持实体经济,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本轮降准的目的在于: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支持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 (二)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23日公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推出16条金融举措,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两部门当日公布的通知明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合理适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为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通知提出,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稳定建筑企业信贷投放,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保持债券融资基本稳定,保持信托等资管产品融资稳定。 在“保交楼”金融服务方面,通知提出,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按照有关政策安排和要求,依法合规、高效有序地向经复核备案的借款主体发放“保交楼”专项借款,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加快建设交付。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推动化解未交楼个人住房贷款风险。 为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通知还提出做好房地产项目并购金融支持,鼓励商业银行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业务,重点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兼并收购受困房地产企业项目。 在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通知提出,对于因疫情住院治疗或隔离,或因疫情停业失业而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以及因购房合同发生改变或解除的个人住房贷款,金融机构可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购房人自主开展协商,进行延期展期等调整。同时,切实保护延期贷款的个人征信权益。 此外,通知提到阶段性调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延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过渡期安排,阶段性优化房地产项目并购融资政策。通知还加大了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提出优化住房租赁信贷服务,拓宽住房租赁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 (光明网) 点评 此次发布的《通知》涉及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积极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阶段性调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和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等多个方面,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具体体现。 (三)证监会新规拟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有关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大部署,充分发挥公司债券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推动交易所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证监会近日公布《关于深化公司债券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债券中介机构全流程执业规范,督促中介机构切实承担起发债“看门人”作用,证监会同步公布了《关于注册制下提高中介机构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质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作为其配套规则,一并征求意见。 (中国经济新闻网) 点评 《指导意见》立足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坚持发行人、中介机构一体追责,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加大稽查处罚力度,坚持“双罚制”原则。《指导意见》的出台有利于推动行政追责和司法追责的高效联动,强化综合执法震慑。 二、观点聚焦 (一)张明:房地产的高收益资产时代已终结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在日前表示,2023 年我国可能会实施更具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方面,则有进一步降息的可能。同时,相关机构对房地产信贷政策监管的放松,或有助于稳住房地产投资下行的趋势。 张明认为,房地产作为高收益资产的时代已经终结了。未来的五到十年间,房地产行业会有两个分化:一是城市之间的房地产市场的分化,二是房地产行业内部的分化。前者指标是年轻劳动力的流向和优质公共品(例如好学校、好医院)的分布。而后者指的是开发商内部的分化。未来五到十年,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市场集中度迅速提高是大概率事件,这意味着未来大量中小开发商会破产倒闭,或者转行。 (ZAKER) (二)陈道富:明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将面临严重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日前表示,全球金融市场可能会加剧分化和动荡,跨境资金流动会比较活跃。 陈道富认为,面对今年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货币政策稳增长取向更积极,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稳定市场和货币环境上效果明显。同时,在货币总量保持适度的同时,流向制造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普惠小微的贷款快速增加,并且融资成本大幅下降。 陈道富预计,2023年国外大概率仍处于高利率水平。国际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和脆弱国家处于转向经济衰退和危机风险高企的阶段,或者说从经济扩张转向滞胀和衰退,甚至出现危机的节点。 (中国财富网)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2年第48期

2022年11月28日

一、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总体风险完全可控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11月21日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最近由于市场看好经济恢复前景,债券收益率有所上升,引发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这是市场自身调整表现,总体风险完全可控。“我们也持续关注到,现在个人投资者可选择的金融产品越来越丰富多样,同时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复杂,需要很好地把握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宣扬‘保本高收益’‘低风险高收益’肯定都是金融诈骗。我们要持之以恒、不厌其烦地开展宣传教育,让人民群众时刻警惕高息诱惑,避免上当受骗,以理性投资收获合理回报,增加更多安全稳定的财产性收入。”他表示。(中国证券报) 二、解密非法“代理维权”套路 互金协会提示防范风险 日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官网发布《关于防范互联网金融领域违法违规代理维权风险的提示》指出,近年来,“专业反催收”“逾期铲单”“代理免除债务”等信息发布方诱导金融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通过各种违法违规手段恐吓、要挟金融机构进行非法获利。综合来看,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违法违规代理维权的具体特征表现包括6个方面,包括误导性营销宣传;虚构、隐瞒或不如实披露代理维权相关信息;虚构或夸张宣传代理维权成功案例;维权手段涉嫌违法违规;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违规高额收费。互金协会提醒称,金融消费者要增强相关风险防范意识,警惕并自觉远离违法违规代理维权陷阱,任何时候都要妥善保护好个人信息。记者走访调查发现,部分机构表示曾被“碰瓷”。据记者梳理,近年来监管部门对“代理维权”“反催收”“征信修复”等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已久,并呈现联合打击之势,成效显现。(证券日报之声) 三、90款终身寿险产品遭点名通报 涉及24家人身险企 近日,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向人身保险公司下发了《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的通报》,就近期人身保险产品监管中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记者观察到,通报显示近期人身保险产品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共涉及四大类,包括产品设计、产品条款表述、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以及其他问题。共有合众人寿等24家人身险公司90款产品被点名通报,并被要求各公司对照问题认真整改。此外,随着近期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受到市场关注,个别公司激进经营,行业恶性竞争现象有所抬头。如弘康人寿、中华联合人寿共2款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定价假设的附加费用率较实际销售费用显著偏低。小康人寿2款增额终身寿险,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与经营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人身险部已要求上述公司立即停止销售有关产品,并进行全面排查整改。(投资快报) 四、中信银行理财产品亏逾10% 投资者每年还缴纳“手续费”1.65% 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7日,2021年3月5日开始运作的中信银行旗下信银理财百宝象股票优选周开1号的单位净值为0.8853元。历史数据显示,该产品自运作以来大部分时间处于破净状态,期间净值一度跌至0.7682元。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持续亏损,却收取了相对较高的管理费及销售费用,而其所持有的资产管理计划均处于委外运作。百宝象股票优选周开1号权益类理财计划的产品说明书显示,管理人收取固定管理费,费率为0.8%/年。除此之外,该产品还收取每年0.8%的销售服务费以及每年0.05%的托管费。相较于信银理财发行的另一只风险等级也为PR4级的权益类开放式净值型公募理财产品-睿赢精选权益周开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来说,其各项费用率相对偏高。根据三季度运行报告,除现金和活期存款外,百宝象股票优选周开1号的主要投资资产仅有两个,一个是长安百宝象优选3号,另一个是外贸信托百宝象优选4号信托计划。(财新博客) 五、世界杯胜负将如何影响参赛国股市表现? 卡塔尔世界杯于本周一正式拉开帷幕,汇丰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部门东南亚首席投资官James Cheo在媒体上撰文表示,对于参加这场足坛最重要赛事的教练和球员来说,接下来的比赛不仅仅攸关荣誉和名声,这些球队还将为他们国家的股票市场和经济而“战”,世界杯输赢带来的情绪转变甚至可能延伸到参赛国股市的表现上。Cheo指出,研究发现,当一国球队在世界杯上失利时,该国股市的表现将在第二天出现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回报。这一影响在输掉世界杯决赛的国家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当某只参赛队参与比赛时,该国的证券交易所在这段时间内通常会相当沉闷。投资者在比赛日对股票市场的关注度往往有限,由于市场流动性较弱,也会影响价格发现过程。这意味着,那些通常会影响市场的基本面消息,可能不会像正常情况下那样迅速反映在市场价格上;此外,市场也可能因为缺乏流动性,而导致更大范围的价格波动。(财联社)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