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监管资讯 2023年第28期

2023年07月24日

一、监管动态 (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发布《精算师职业资格规定》《精算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精算师职业资格规定》《精算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资格规定》《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资格规定》《实施办法》于2023年4月12日至4月26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相关部门、保险机构、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等广泛关注,各方总体支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充分采纳合理意见建议,形成了《资格规定》《实施办法》。 《资格规定》《实施办法》坚持以下起草原则:一是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精算发展之路。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立足我国金融保险实际,设置我国亟需的寿险、非寿险、社会保险与养老金计划、金融风险管理等专业类别,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算师职业资格管理和考试体系。二是借鉴国际,推动保险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借鉴国际成熟精算师考试制度,研究制定我国精算师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类别、考试科目以及资格管理、继续教育等要求,推动保险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三是结合实际,吸引培养更多精算人才。立足我国保险业实际,科学设定报名条件,优化考试科目,为我国金融保险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精算人才。四是加强管理,打造高质量精算人才队伍。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是精算师执业的关键,通过实行登记制度、建立诚信档案、加强继续教育等方式,强化对精算师的管理,打造高质量精算人才队伍。 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做好贯彻落实工作,持续加强我国精算师人才队伍建设,指导中国精算师协会做好精算师职业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强化精算师监督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的精算师职业资格体系,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点评 精算师是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和管理的专业人员,在保险经营、风险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格规定》《实施办法》的发布,有利于推进我国精算事业自主发展,增强国际精算交流合作,推动保险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二)国务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 日前,国务院公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7章62条,重点规定以下内容。 一是明确适用范围。将契约型、公司型、合伙型等不同组织形式的私募投资基金均纳入适用范围,规定以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设立投资基金或者以进行投资活动为目的依法设立公司、合伙企业,由私募基金管理人或者普通合伙人管理,为投资者的利益进行投资活动,适用本条例。 二是明确私募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的义务要求。明确不得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相关主体的情形,明确从业人员应当按照规定接受合规和专业能力培训。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依法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委托的机构履行登记手续,明确注销登记的情形。列举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合伙人禁止实施的行为,明确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持续符合的要求。明确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的职责。 三是规范资金募集和投资运作。私募投资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或者转让,单只私募投资基金的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人数。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根据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匹配不同风险等级的私募投资基金产品。加强私募投资基金募集完毕后的监管监测。明确私募投资基金财产投资的范围以及不得经营的业务,规定私募投资基金的投资层级。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的行为。 四是对创业投资基金作出特别规定。国家对创业投资基金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其投资成长性、创新性创业企业。加强监督管理政策和发展政策的协同配合,明确创业投资基金应当符合的条件,对创业投资基金实施区别于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的差异化监督管理和自律管理。 五是强化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规定私募投资基金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明确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职责及监管措施等。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信息共享、统计数据报送、风险处置协作机制。此外,对违反本条例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 (新华社) 点评 近年来,我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稳步发展,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条例》的实施,有利于将私募投资基金业务活动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进行监管,旨在鼓励私募投资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等作用。 (三)两部门:延长金融支持房地产有关政策期限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称,《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有关政策有适用期限的,将适用期限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 政策延期涉及两项内容。一是对于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与房地产企业基于商业性原则自主协商,积极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促进项目完工交付。2024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可以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1年,可不调整贷款分类,报送征信系统的贷款分类与之保持一致。 二是对于商业银行按照《通知》要求,2024年12月31日前向专项借款支持项目发放的配套融资,在贷款期限内不下调风险分类;对债务新老划断后的承贷主体按照合格借款主体管理。对于新发放的配套融资形成不良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已尽职的,可予免责。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通知》发布实施后,对保持房地产融资合理适度、推动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延长有关政策期限将缓解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压力,减少金融机构对房企贷款的风险担忧,进一步改善金融机构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观点聚焦 (一)欧佩克:预测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2.2% 日前,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发布月度石油市场报告,预测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将达到日均1.04亿桶,比今年增加日均225万桶,年增长率约2.2%。 报告称,这一预测基于明年全球经济强劲增长,尤其是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预期。 在这份报告中,欧佩克小幅上调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从6月报告中的日均235万桶提高到日均244万桶,主要是由于“中国今年第二季度石油需求量的增加”。欧佩克预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将达到日均1.02亿桶。报告预计,明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5%,中国、印度等主要石油消费国以及亚洲地区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将保持健康增长,这些国家对明年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一半左右。 欧佩克秘书长海赛姆·盖斯表示,欧佩克对中国经济恢复前景非常乐观,中国将继续成为“石油需求增长的推进器”。 (人民日报) (二)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强化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7月18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安理会人工智能与安全问题高级别公开会,呼吁管控人工智能技术风险,通过成立新的联合国机构强化对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这是安理会首次就人工智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影响举行公开会。 古特雷斯表示,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已对社会产生显著影响,但该技术未来将导致何种结果,就连人工智能的开发者也不清楚。如今,人工智能已关系到全球和平与安全。人工智能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维和、斡旋和人道救援等方面。这项技术也可能被恶意利用。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获取人工智能的技术和财务门槛较低,一旦将其用在军事或非军事领域都可能对全球和平与安全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古特雷斯还指出有关人工智能的其他隐患。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造成假信息和仇恨言论泛滥;一些人工智能系统的功能难以预料,可能带来意外的安全风险;人工智能存在运转失常的隐患;人工智能与核武器、生物技术、神经技术、机器人技术的交互让人不寒而栗。他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同时具有行善与作恶的巨大潜能,如不采取措施防范风险,将是对当代和后代的失职。 古特雷斯表示,联合国是探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机制的理想场所。一些国家呼吁成立一个新的联合国机构以加强对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他对此表示欢迎。新机构的首要目的是支持各国最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规避现有和潜在风险,并建立运行国际机制以监测和治理人工智能技术。 古特雷斯表示,他已着手成立“人工智能高级别咨询委员会”,计划年底前就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提出政策建议。 (经济参考报)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3年第30期

2023年07月24日

一、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近期,一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引发关注,尤其是隐性的城投债务还本付息压力较大,引发部分市场机构各种猜测和建议。2020年底以“永煤违约”为代表的国企信用风险事件的发生,增加了城投债吸引力。因为虽然要求市场化处理城投债务风险,但为了避免形成集体冲击,影响金融市场稳定而制定的相关措施,客观上形成了事实上的刚兑。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投债存量规模为13.51万亿元,发行主体多为中高评级城投平台,整体风险可控。但有少部分地区城投债面临较大压力,不排除这些地方政府与相关金融机构,有渲染债务风险从而想要获得救助的冲动。但是,应继续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避免道德风险,促进地方理性举债。而商业银行是否参与化解债务风险则由市场决定。事实上,更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有能力帮助解决风险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 二、消费贷、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现象屡禁不止 多家银行遭重罚 7月以来,多家银行因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而受到处罚。从罚款力度和内容来看,监管机构对于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力度加强。据记者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至少有10家银行因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而被罚款,其中包括工商银行青岛支行、农业银行长春分行、贵阳银行、桐庐恒丰村镇银行等。自2020年以来,监管机构多次严查打击违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的现象,但屡禁不止、死灰复燃。除了贷款者侥幸的套利动机,金融机构层面的职责缺失也值得关注。在金融机构层面,面对激烈的揽贷竞争和压力,在贷款管控上往往百密一疏。技术上而言,追踪贷款流向也有一定难度,比如跨行之间的信息差,一旦跨行无法追踪资金流向;同时借款人也会寻找中间机构,伪造经营证据。值得注意的是,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的背后原因已从“购房待涨”转变为“转贷降息”。随着房地产行业下行周期的开启,叠加近期存量房贷利率有望下调的可能性,未来这种现象出现的概率将大大降低。(国际金融报) 三、监管部门再发风险提示 警惕“修复征信”等套路 近日,监管部门再度发文提示投资者防范金融欺诈。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提示,近期平台发现有诈骗团伙向用户发送诈骗短信,以可以抹除网贷额度、修复征信等为噱头,在沟通过程中要求用户先关注银行等机构的官方公众号,引导用户将仿冒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等官方客服链接或二维码发送到该公众号内并点击打开,部分用户误认为该欺诈链接就是相关公众号的官方客服,从而上当受骗。同时,人民银行还提醒,“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谨慎甄别,以免遭受钱财损失”。事实上,同类型欺诈“套路”在社会上屡见不鲜,人民银行也多次向公众提示风险。早在今年5月,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就发声明称,有诈骗分子仿冒征信中心网站,以“影响征信”“征信修复”为名,诱导社会公众提供个人信息,骗取钱财,实施诈骗犯罪活动,侵犯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证券时报网) 四、四川信托通报工作进展 风险处置方案已形成 7月19日,四川信托在官网发布工作进展情况通报称,在各方指导和支持下,四川信托风险处置工作取得关键进展。相关中介机构已完成专项尽调和评估,更新盘实了资产底数。通报称,目前,风险处置方案已形成并按程序报送。下一步,监管工作组将进一步支持具有实力的国有企业依法参与风险处置相关工作,力争早日平稳化解四川信托风险。此前5月24日,四川信托发布工作进展情况通报称,2023年以来,公司风险处置加快推进,近期有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经多方努力,四川信托牵头重组方已初步明确,相关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原有中介机构已按重组方要求进场进一步开展专项尽调和评估,更新盘实资产底数。同时,四川信托表示,牵头重组方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根据中介机构尽调评估情况,正进一步完善风险处置方案,加快推进风险处置进程,力争早日依法平稳化解四川信托风险。(界面新闻) 五、拜登下令成立工作组 研究如何避免债务上限僵局 白宫周四表示,美国总统拜登要求一组助手研究“所有法律和政策选项”,以防止再次出现债务上限僵局。5月底,在经历长达数月的艰苦谈判后,美国两党达成了债务上限协议,在最后关头避免了一场可能使美国陷入前所未有违约的危机。两党达成的债务上限协议将2024财年的支出维持在今年的水平,允许2025财年的支出增加1%。无党派的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估计,该协议将在未来10年减少约1.5万亿美元的预算赤字。由白宫法律顾问Stuart Delery和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Lael Brainard领导的一个新小组将研究国会可能采取的措施,目前尚不清楚这一没有共和党重要官员参加的小组是否会支持完全废除债务上限,或者他们是否支持拜登曾经提出的一个新奇的法律理论,即总统可以无视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规定的法定上限。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工作组将“研究国会可以采取的潜在行动,使违约风险成为过去,以及基于宪法和其他方法,以避免未来在国会不采取行动的情况下发生危机”。(财联社)
全 文ALL

【NIFD季报】美元指数波动走弱,人民币贬值由内因主导——2023Q2人民币汇率

2023年07月21日 张明

2023年第二季度,随着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美元指数强势上涨格局逐渐回落,全球外汇市场呈现涨跌互现格局。2023年3月31日至7月17日,美元指数从102.6贬值至99.9,贬值幅度为2.6%。预计今年下半年,美元指数与长期美债利率总体上仍将维持高位盘整态势。 2023年第二季度,日元兑美元汇率整体呈现贬值态势。从2023年3月31日至7月17日,日元兑美元汇率从1美元兑132.81日元贬值至1美元兑138.71日元,贬值幅度为4.4%。未来一段时间,日本央行和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动对美日利差的影响,仍是日元兑美元汇率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2023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对比2022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原因发现,2022年、2023年2月、2023年5-7月这三波贬值有着较强的异质性。2022年、2023年2月的两波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有效汇率、美元指数、美中利差、资本流动的相关性更强,即外因是驱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的主导型因素;2023年5-7月第三波贬值,人民币汇率与上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减弱,内因(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放缓)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的主导型因素。 2023年下半年,内因仍是主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的重要因素。在乐观情景下,如果中国经济环比增速在2023年下半年显著走强,那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止跌回升,2023年年底或在6.6-6.8的区间内波动。在悲观情景下,如果中国经济环比增速在2023年下半年继续走弱,那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继续贬值,2023年年底或在7.2上下。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NIFD季报】股票市场冲高回落 房地产行业牵一发而动全身——2023Q2股票市场

2023年07月18日 尹中立

2023年第二季度国内股市主要股指小幅下跌,香港股市同样表现弱势,欧美股市均上涨,日本股市季度涨幅近二成。国内股市的弱势表现主要受房地产行业的拖累。 股市热点仍然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但龙头公司普遍出现大股东减持行为,股价上涨动力开始消退。 “中特估”是上半年市场关注的热点,以国有控股银行股为代表的“中特估”概念股均有10%左右的上涨,电信板块上涨超过30%,但是这些上市公司还面临业绩增长的拷问。在房地产市场出现下滑的背景下,诸多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均面临压力。 展望下半年股票市场,还需重点关注房地产行业的趋势和政策动向。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2023年第27期)

2023年07月17日

一、监管动态 (一)人民银行: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 近期人民币汇率有所波动,市场对汇率变化和未来走势十分关心。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14日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以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为目标,以预期管理为核心,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必要时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 (新华社) 点评 从宏观经济大盘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国际收支大盘看,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保持在2%左右的适度水平,跨境资本流动基本平衡。从储备大盘看,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余额仍然稳居世界第一。近年来,在应对多轮外部冲击的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有条件、有能力应对各种冲击,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二)人民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近几个月来,人民币存款增加较快,市场利率继续降低,而存款定期化、长期化推高银行负债成本,银行净利差已收窄至1.7%附近。在这种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利率走势,综合考虑自身经营情况,再次主动下调部分期限存款利率,这反映出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在持续发挥作用,也表明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在进一步提高。 (央视新闻客户端) 点评 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将给我国银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在利率自律机制协调下,各类型银行有序调整存款利率,银行存款仍然保持增长,分布也保持基本稳定,有效地维护了良好的竞争秩序,同时银行将在竞争中获得更大自主权和主动权,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将不断加强。 (三)国家金融监管总局1号令发布 7月14日晚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将从今年8月11日起施行。此次《办法》共七章六十八条,重点修订内容包括:(1)为引导汽车金融公司聚焦主业,取消股权投资业务;增加风险管理要求,增设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2)将汽车附加品融资列入业务范围,允许客户在办理汽车贷款后单独申请附加品融资;允许售后回租模式的融资租赁业务。(3)新增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要求,重点规定了股权管理、“三会一层”、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监管要求。(4)允许设立境外子公司,提供民族品牌汽车海外市场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支持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 点评 此次《办法》修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金融监管,促进汽车消费以及扩大对外开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办法》的发布有利于持续强化监管,督促其坚守专营专业汽车消费信贷功能定位,大力促进汽车消费,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观点聚焦 (一)黄益平:数字金融是很重要的中国故事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近日表示,数字金融属于国际前沿的金融创新,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中国故事”,因为我国的移动支付、大科技信贷、线上投资和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水平和规模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 过去一些金融科技公司确实有不合规、不合法地搜集、分析数据的行为,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缺乏必要的政策和规则。不过最近这些年,我国已经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个人信息保护法。所以,你提到的问题可能是存在的,但是从政策框架来说,问题已经解决了,政策的落实与问题的彻底消除,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南方周末) (二)陈道富:数字化让财富管理更加普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道富日前指出,财富管理行业正在回归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本源。陈道富提出,以财富管理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真正把握财富管理的价值创造。要让财富管理真正发挥对社会的价值创造作用,提升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做大蛋糕引导形成生产型社会。二是在合理治理和正当规则下,保障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保护投资者在市场上的合法权益不被损害。三是促进共同富裕,让财富管理资产更多普惠大众。其一,要借助机构投资者,强化信义责任,发挥专业和诚信优势更好帮助投资者寻找、组合现有的大量产品;二是借助数字化时代的科技手段,降低财富管理和服务的成本门槛,让定制产品变成半定制、半标准化甚至标准化产品,以相对友好的方式提供相对专业化的服务和工具。 (财经网)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2023年第29期)

2023年07月17日

一、防范冒用金融监管名义实施诈骗 针对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打着“P2P清退回款”“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诈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7月12日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增强反诈意识和识别能力,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冒充金融监管部门实施诈骗的手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手法一:伪造金融监管部门文件实施诈骗;手法二:假冒金融监管部门受理投诉实施诈骗;手法三:冒充金融监管人员以“消除征信不良记录”实施诈骗。以上诈骗手法均为非法冒用金融监管部门名义,利用部分金融消费者急于解困、挽回损失、自证清白等心理特点进行诈骗。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等合法权益,金融监管总局提示:一、金融监管部门不直接办理金融业务,也不会与消费者有任何资金往来;二、选择正规机构的合法金融服务;三、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谨防信息泄露;四、通过官方渠道合法合理维权;五、发现犯罪线索或者遭遇损失及时报案。(新华社) 二、上市公司信托理财规模持续下降 信托产品曾是上市公司理财的首选,但因近年来信托产品频频“暴雷”,行业风险上升、产品整体收益率下滑,上市公司对其认购热情下降。从数据来看,2021年上半年,有63家公司购买了信托产品,认购金额合计169.06亿元;2022年上半年,购买信托产品的A股上市公司有53家,认购金额合计84.48亿元,同比近乎“腰斩”。2023年6月1日,原银保监会下发的三分类新规正式实施,随着分类新规的及时出台,信托业有望在转型中逐步化解风险、提升差异化竞争力。上市公司对于信托产品依旧缺乏兴趣。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认购信托产品的规模为81.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与2021年上半年规模相比则几乎“腰斩”。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在资管新规下刚兑打破等因素影响下,信托业风险上升,上市公司对于信托理财产品愈发谨慎。不过,随着信托公司逐步化解存量风险,加快转型步伐,信托产品的吸引力有望再度提升。(上海证券报) 三、上半年银行百万级以上大额罚单106张 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 记者梳理公开行政处罚信息发现,截至7月3日,上半年有69家银行收到百万元以上大额罚单共计106张,千万元以上罚单共计13张,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银保监会今年开出的罚单亦包含在内)、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对银行业共开出罚单3184张,较去年同时期增加6%;其中商业银行累计被罚154335.91万元,较去年同时期增加了59719.70万元。在百万级大额罚单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出罚单合计82张,占上半年百万级罚单总量的77.36%,处罚金额共7.36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开出罚单合计22张,占上半年百万级罚单总量的20.75%,处罚金额共6882.30万元;国家外汇管理局开出罚单2张,处罚金额共1.10亿元。从处罚机构所在地来看,上海地区开出的罚单量最多,上海银保监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合计开出13张百万元以上级别罚单,罚款共计1.59亿元。从受罚机构类型来看,农商行获大额罚单数量最多,共计35张,占上半年罚单总量的33.02%。(时代周报) 四、雪松信托再收220万罚单 风险仍在持续暴露 一周之内,江西银保监局向雪松信托及其相关人士开出6张罚单,并以公告形式发出3份行政处罚告知书。公示显示,由于存在以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名义误导投资者、违规审批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等违法违规事实,雪松信托被罚款220万元,多名相关责任人被处以警告及罚款的行政处罚。具体来看,雪松信托存在以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名义误导投资者、违规审批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信托产品净值化管理不到位、未按规定向投资者披露信息、开展存在利益冲突的交易且未向投资者披露等违法违规事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雪松信托被罚款220万元。近段时间,雪松系风险事件不断发酵。继雪松控股高管被控制、经侦部门对雪松信托展开调查之后,雪松实业集团9000万元资产被公安查封,执行部门为江西经侦部门。根据6月3日雪松信托披露的年报,2022年雪松信托的信托报酬收入为2.24亿元,同比下降超60%;净利润为-1.83亿元,合并口径下的净利润为1.48亿元,同比下降87.72%。(券商中国) 五、拜登首席经济顾问称美国经济复苏“稳固”淡化衰退风险 彭博7月12日消息,美国总统拜登的首席经济顾问淡化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并称美国通胀率低于其他经济体。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布雷纳德定于当地时间周三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讲话,根据预备好的讲稿,她会把这些进展归功于拜登的政策。布雷纳德表示:“虽然不断有预测称经济衰退即将到来,但美国经济复苏稳固,通胀率也在下降。有预测认为就业不出现大幅下降,通胀就不会下降,经济的表现正在让这种预测落空。”据美国劳工部周三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大幅低于2022年6月创下的近期峰值9.1%,也低于5月时的4%。美国通胀水平上次接近3%还是在2021年3月。(界面新闻)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3年第26期

2023年07月10日

一、监管动态 (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适用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适用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将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范围扩大至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和疾病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主要险种,增加了产品保障内容,提高了灵活性。针对既往症等人群保障不足的现状,要求将其纳入医疗保险承保范围,开发保障额度更高、责任更丰富的长期护理保险和疾病保险产品。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将建立投保人信息账户,为税收抵扣提供便利。《通知》还要求人身保险公司进一步畅通销售渠道,提供便捷服务,做好信息披露,让人民群众愿意买、买得到、买的对。 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持续推动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保险规范发展,引导人身保险行业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更好的满足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点评 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保险于2015年5月开始试点,2017年7月推广至全国。经过多年实践,政策效果初步显现。《通知》的出台,有利于推动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保险惠及更多人民群众,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有效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二)财政部、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信息披露规定》 7月3日,财政部、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信息披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规定》主要内容为,会计师事务所披露证券服务业务相关信息,应当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披露上一年度本所及本所执业人员因执业行为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证券市场禁入、行政处理、注册会计师协会自律惩戒、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情况等。 (央视新闻) 点评 《规定》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披露上一年度证券服务业务有关信息,包括主要行业、客户家数、资产规模总额、收费总额。《规定》的出台,有助于适应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后市场对高质量会计信息和审计执业水平的需求,强化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进一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信息披露,提高证券审计市场透明度。 (三)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二季度(总第101次)例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综合运用政策工具,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明显下降。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经常账户延续稳定顺差,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际经济贸易投资放缓,通胀仍处高位,发达国家央行政策紧缩效应持续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市场需求稳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但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驱动仍不足。要克服困难、乘势而上,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切实支持扩大内需,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良性循环,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继续发挥好已投放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作用,增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关注物价走势边际变化,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保持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的稳定性,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和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落实好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优化大宗消费品和社会服务领域消费金融服务,继续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引导平台企业金融业务规范健康发展,提升平台企业金融活动常态化监管水平。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会议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打好宏观政策、扩大需求、改革创新和防范化解风险组合拳,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二、观点聚焦 (一)李云泽: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近日,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北京强调,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李云泽表示,要坚决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强化央地监管协同,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切实提升金融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完善监管法规、强化科技支撑、充实风险处置资源,为履行新时代监管职责使命提供保障。 李云泽指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金融业运行整体平稳,风险总体可控。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和任务,扎实做好金融监管重点工作。蹄疾步稳推进机构改革,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稳慎化解存量、坚决遏制增量,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 李云泽表示,要支持恢复和扩大有效需求,全力以赴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积极推动法律法规“立改废释”,该管的坚决管住,该放的有序放开。加大对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好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中国新闻网) (二)王春英: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2023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其中,经常账户顺差815亿美元,为历史同期较高水平,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2%,保持在合理均衡区间。 王春英介绍,一是货物贸易顺差及进出口规模均处于历史同期次高值。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1299亿美元,出口7392亿美元,进口6092亿美元,三项数据均为历史同期次高值。 二是旅行、运输等服务贸易逆差增加。一季度,服务贸易逆差472亿美元。其中,旅行逆差434亿美元,同比增长58%,主要是居民个人出境旅行逐步恢复,带动旅行支出增长;运输逆差19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顺差33亿美元,主要是全球运力供给有序恢复,我国运输服务收支逐渐向疫情前水平回归。 三是跨境双向投融资活动保持稳定。一季度,我国对外投资平稳有序,金融账户资产净增加998亿美元,其中储备资产因交易净增加255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资产净增加744亿美元;来华投资呈现净流入,金融账户负债净增加235亿美元。 2023年3月末我国国际投资头寸状况如何?王春英认为,2023年3月末,我国国际投资头寸状况保持稳健,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规模均有所增加,储备资产规模继续位列全球第一。 一是我国对外净资产规模增长。2023年3月末,我国对外资产规模94457亿美元,较2022年末增长2.0%;对外负债规模68804亿美元,增长2.3%;对外净资产(资产减负债)规模25653亿美元,增长1.3%,自2022年3月末以来保持持续增长。 二是对外资产和负债结构保持稳定。对外资产中,储备资产3.4万亿美元,规模位列全球首位。对外负债中,超50%为来华直接投资,规模3.5万亿美元,较2022年末增长1.2%。 (人民网)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