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与路径分析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银行业都面临新的重大挑战。全球经济的高增长难以为继,银行业绩高增长的产业依托开始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刻改变了客户行为和金融服务模式;金融科技企业进入到金融市场中,也加速了间接金融的脱媒。在此背景下,银行数字化转型被赋予更重要的历史使命。本文试图从其内涵、目标、比较、核心要素、难点等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与论述。
2019-09-22
金融周期及其相关理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有关国家政府和央行系统联手对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缓解了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剧,给经济复苏提供了宝贵的条件。然而前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并未得到根本消除,金融救助的副作用也在显现,期间形成的巨额债务负担正在侵蚀全球经济的活力和动力,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大量文献讨论过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本文结合中国经济2013年以来形成的债务型经济特征,剖析了金融周期基本规律及其相关影响,深入分析了货币政策、金融信用、市场预期等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微观机制,旨在提升对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现实性的认识,提高全球经济金融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019-09-22
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 提升金融支持实体能力
8月16日,中国银保监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价值,详实而系统地阐述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诸多完善措施。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一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的建设;二是质权设定方式的改进;三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管控问题;四是配套制度保障体系建设。与既往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相比,《通知》内容有诸多创新之处。
2019-09-18
欧洲金融控股集团行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过去数十年,随着资本流动的全球化和自由化发展,全球金融市场呈现出更加紧密的一体化趋势。在这种趋势下,资本逐渐积聚,金融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金融控股集团作为这一背景的产物,既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又离不开金融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更离不开所在国家金融监管政策导向的制度规制。
2019-09-12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二战后,美国作为全球经济领域的“超级大国”,金融行业高度发达,金融控股集团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其监管政策也不断调整和优化。总体上看,可以分为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伞状监管”模式,和危机后的“伞状监管”+“双峰”模式。
201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