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周报 2023年第7期
2023年02月13日
一、债市震荡盘整 机构判断中期利率或“易上难下”
近期,债市呈现出震荡整固格局,10年期国债收益率行至2.90%附近。分析人士指出,节后债市走强,基本面支撑相对较少,更多是银行出现交易盘投机和基金理财等拥挤短端的后果。往后看,2月至3月为两会时段,或是政策发力的主要窗口期,届时债券利率料依旧“易上难下”,投资仍需审慎至上。展望后市,尽管受预期差、境外资本增持等因素影响,债市存在阶段性的小行情,可拉长时间维度分析,不论是基本面的疫后修复,还是股市有望继续走强,抑或是配置力量的减弱,尚有诸多因素将对债市情绪构成压制,只要经济复苏预期无法证伪,那么债市利率就仍有向上的动能。分析人士表示,聚焦债市布局,当前各机构仍需关注以下三大潜在风险点:首先,是资金收敛的可能性;其次,是房地产销售提前回暖的可能性;再者,是股市上涨的可能性。(新华财经)
二、借贷违约 贝因美集团被判赔超3亿
2月9日晚间,贝因美公告披露,近日收到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有限公司(贝因美集团)和实控人谢宏函告,贝因美集团、谢宏及其关联方于收到法院出具的《执行通知书》,要求其向申请执行人长城国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长城国融)共计支付涉及违约款项3.16亿元。该笔款项为因贝因美集团未按约定支付相关本息构成违约款项。就在一日前,贝因美刚公告,贝因美集团将此前质押的4800万股表决权委托给第三方,导致具有表决权股份比例降至13.74%,其中超九成股份处于质押状态。贝因美方面称,若质押股份被强制执行,或引发股份被动减持。实际上,贝因美集团的资金链承压早已出现端倪。近两年来,贝因美集团频繁减持上市公司股票。而且贝因美短期偿债压力也不小,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该公司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金额共计超过9.5亿元,而其手头资金仅为6.24亿元。(中国基金报)
三、买基金亏48万 银行被判赔偿30万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起判决书显示,北京的马女士出资110万在光大银行北京分行购买的基金,持有三年后亏损48.68万元,仅收到赎回款61.32万元。对此马女士认为,光大银行向其主动推介了与风险评估不相匹配的涉案理财产品,但未采取有效的方式充分披露投资风险,违反了诚实信用和勤勉尽责原则,应对其损失承担责任。马女士遂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审理认为,光大银行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在明知案涉产品超出马女士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并无充分证据证明马女士对此明知且确认,无法证明其恰当的履行了适当性义务及充分告知说明义务。关于责任承担范围和金额,法院认为,虽然光大银行在销售案涉产品时确实存在未恰当履行适当性义务和告知说明义务的情形,但马女士作为有一定经验的投资者应当对所投资产品的风险等级和自身风险的匹配进行关注。结合案涉产品的销售时间、马女士的投资经验及本案具体在案证据事实,最终法院酌定光大银行的赔偿责任为30万元。(中国基金报)
四、五家上市公司集体“爆雷” 涉案企业和个人均与上市公司有密切关系
股东被立案、实控人被起诉、业绩爆雷、总裁失联、子公司原大股东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众泰汽车、春兴精工、ST中捷、新城控股、美盈森五家公司集体“爆雷”。具体来看,众泰汽车2月10日晚发布公告称,股东铁牛集团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春兴精工同日晚公告,实控人孙洁晓因涉嫌内幕交易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ST中捷下修业绩预告,预计亏损4亿元至4.2亿元;新城控股曝出联席总裁曲德君“失联”的消息;美盈森则公告子公司金之彩原大股东欧阳宣因涉嫌职务侵占案,已被深圳市公安局采取取保候审的刑事强制措施。需要指出的是,此番涉案的企业和个人均与上市公司有着密切关系。除春兴精工实控人及新城控股联席总裁外,被立案的铁牛集团曾是众泰汽车原控股股东。(上海证券报)
五、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幅度创逾40年来最深
2月9日,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倒挂幅度,进一步创下了1980年代初以来之最,超过了去年12月所录得的倒挂水平。这表明人们愈发质疑,美国经济是否具有抵御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能力。行情数据显示,各期限美债收益率周四再度全线上涨,其中短债收益率涨幅居前。与美联储利率变动关联最为紧密的2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6.3个基点报4.488%,盘中一度突破了4.50%大关,为去年11月30日以来的首次。在隔夜盘中倒挂幅度最深的时刻,2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比10年期美债收益率高出了近86个基点。在纽约时段尾盘,这一至关重要的收益率曲线倒挂幅度略微收窄至了82.3个基点。此前,上周五强于预期的1月份就业数据,引发了对美联储政策利率可能需要提高多少才能遏制通胀的重新评估,这是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幅度重新拉大的主要原因。利率互换合约目前已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峰值的定价推高至了5.1%以上,这表明美联储将在今年年中至少加息至5%-5.25%。(财联社)
全 文ALL
【NIFD季报】稳中求进,顺势而为——2022年度债券市场
2023年02月10日
进入2022年,美联储加快收紧货币政策,年内连续7次累计加息425个基点,全球资本大规模回流美国;乌克兰危机爆发,加剧欧元区金融市场的动荡和脆弱性;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管齐下,发力护航“稳增长”。
一级市场方面,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货币政策较为积极,地方债、国债发行明显放量,地方债首次成为存量债市第一大品种;全年发行规模与2021年基本持平,但偿债压力有所增加,净融资额同比有所收缩。二级市场方面,现券成交量创历年来新高,交易持续活跃。信用违约方面,违约主体数和违约规模有所下降,2022年债券违约形势有所缓和,但展期规模创历史新高,后续展期债务处置仍需关注;违约企业集中在房地产行业,弱资质房企风险持续出清;民企融资难问题突出,国企民企信用风险分化加剧。
2022年,相关监管机构深入贯彻“零容忍”理念,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推进完善债券注册制基础制度,深化公司债券注册制改革;推动境内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债券市场法制建设取得稳步进展。与此同时,落地多项优化举措,提高境外投资机构在境内债券市场开展投融资的便利性,持续深化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展望2023年,国家“稳经济”“稳增长”的基调没有改变。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市场信心的重振,叠加房地产相关的利好政策不断加码,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同时,我们认为2023年的宽信用政策仍然需要继续降低融资成本以及存在降准的可能,从而进一步打开财政政策发力空间。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NIFD季报】静待春来 ——2022 年宏观经济金融形势总结和展望
2023年02月09日
2022年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是净出口和基建。从三大需求来看,净出口延续了2021年以来的高速增长趋势,主要是受到制造业韧性和价格因素的支撑。不过,在各国消化通胀的努力下,以欧美为代表的海外需求持续收缩,工业原料价格涨幅出现回落势头,预计净出口可能会拖累明年经济表现。汽车出口量跃增,或成为2023年外贸的亮点;固定投资增速持续放缓,房地产行业下行、消费疲软和出口红利减退等因素加大了制造业投资增速的下滑压力。为了缓和经济下行压力,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持续发力,拉动基建投资增速持续加快。房地产行业回暖仍需时间,主要看相关政策进一步的细化和落实;2022年消费表现整体疲弱,拖累了经济表现,居民收入增长乏力,消费意愿疲弱,物价结构呈现输入性通胀与内生性通缩并存的特征。从汇率来看,结合近两年来看,人民币汇率保持双向宽幅波动,韧性增强。由于美国通胀率开始下降,2023年美联储的加息步伐趋于放缓,美元升值的空间相对有限,预计2023年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幅度收窄,大概率会维持在7以下。从利率来看,我国采取不同于主要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资金利率、信贷利率、债券利率的利率中枢基本都低于2020年水平,为实体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利的金融环境,不过,这也使我国承受了较大的跨境资本外流压力,随着外部压力缓和以及国内政策工具对冲,明年资本外流的压力有望缓解。
2022年国内金融环境的特征是货币的信用派生能力减弱,大量资金沉淀在居民存款里,难以流向企业部门,核心原因是市场信心不足、预期不稳。企业部门信用增速不断上升,宽松的流动性减轻了企业的资金拆借压力,但是消费复苏缓慢、产业链供应链阻滞和房地产市场触底等因素对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意愿形成制约。企业部门复苏的不平衡现象比较明显,体现为能源工业产能和利润更高,以及与生产需求有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复苏更快。2022年应该是疫情以来企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不过年末消费和企业中长期贷款都出现积极改善,多项数据均体现市场主体信心正在加快修复;中央政府信用增速比较稳定,地方政府信用增速在下半年较快回落,主要是受到财政发力前置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的影响。在经济长期放缓的趋势下,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地方政府的赤字抬升,债务积累、隐性债务、债务集中到期等问题都可能加大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掣肘后续财政政策的空间。资源型省份财政收入增长更快,弱资质地区的融资能力减弱,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有所增加;居民部门信用增速不断下滑,由于收入和就业修复慢,居民的消费意愿一直偏弱。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但是青年失业率较高。2022年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一旦成为长期局势,将对经济和金融都产生严重冲击。需要尽快扭转人口负增长趋势,在人口问题上要注重政策的有效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综合而言,我国主要面临三个挑战,一是尽快恢复市场信心和经济秩序,二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三是重视解决“少子化”问题。同时,我国也存在三个重要机遇,一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二是在落实双碳目标中加快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三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预计2023年的复苏模式将是“基建+内循环”修复。从当前数据来看,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对市场有明显的提振作用。随着消费场景的恢复和就业的提升,居民消费将进一步向潜在增速修复。预计2023年经济增速前低后高,如果市场信心延续恢复,房地产行业可能在下半年迎来改善。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疯狗浪与随机场 —兼评对金融对策研究的启示
2023年02月06日
王增武
全 文ALL
美联储加息:历史周期、内外影响和经验启示
2023年02月03日
全 文ALL
从数据要素到数字资产——兼议NFT与数字藏品
2023年02月03日
全 文ALL
张明:当前的宏观形势与下阶段政策取向
2023年02月01日
全 文ALL
发展文化金融 服务国家战略
2023年02月02日
全 文ALL
2023年股市是否会否极泰来?
2023年02月02日
全 文ALL
“拼经济”不在乎一个两个政策,而是始终不变的政策取向与稳定的预期
2023年02月06日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