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FD季报】迈向高质量发展:2023年保险业回顾与展望
2024年03月05日
2023年,中国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国民经济持续恢复。中国保险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一是承保业务显著回暖,保费收入规模首次突破五万亿,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13%。二是资产业务保持稳健,资产总额达29.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35%,保险资金运用年化综合收益率达3.22%。三是偿付能力风险总体可控。
中国保险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较好发挥了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针对2023年7~8月份华北、黄淮等地暴雨引发自然灾害,赔付金额已超100亿元,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及灾后恢复重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水平,集成电路共保提供保险责任金额超过1.3万亿元。发展科技保险,助力我国企业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助力农业强国建设,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1429.66亿元。过去十年,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领域累计承保金额已超2100亿美元。
展望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为保险业带来发展机遇和发展动能。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引导下,保险业将进一步做好“五篇大文章”,走中国特色保险发展之路,以高质量发展夯实金融强国建设基础。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中国没有发生资产负债表衰退的“三个铁证”
2024年03月02日
全 文ALL
【NIFD季报】长征——2023年度中国宏观金融报告
2024年03月01日
以购买力平价来看,2017年我国便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不过,汇率和物价因素导致我国实际及名义经济增速偏低,这直接影响了市场感受。今年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仍面临高度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中美经济周期错位、全球经济弱复苏、主要国家进入选举周期等方面。
2023年三大物价指数乏力,是四十余年来少有的“体感温度”较低之年。虽然消费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但是反映居民就业、消费、收入的指标仍面临压力。未来消费发展的前景,或将取决于通缩压力能否缓解,继而支撑名义GDP增长。产业方面,在全球经济弱复苏态势下,工业疲软或将继续拖累经济增长。除了物价因素以外,偿债压力凸显也是经济“体感”较冷的原因之一,去年名义利率已经超过了名义GDP增速,新增的融资主要被用于借新还旧。
2024年将开启存量出清和结构调整的长征之路。一方面,打好存量住房出清、地方政府债务出清、失败中小金融机构出清三大持久的攻坚战。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将向消费者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调整。随着国内城镇化推进,房地产市场仍存在结构性机会。不过,要走好未来“两万五千里”,恐怕还需要一场深刻的财政(政府)体制改革。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
2024年02月22日
全 文ALL
国际比较视野下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2024年02月13日
全 文ALL
坚持经济和金融一盘棋思想
2024年02月20日
全 文ALL
正确认识投资泡沫和股市泡沫
2024年02月21日
全 文ALL
扩大内需的潜力展望与实施路径
2024年02月19日
费兆奇
有效需求不足是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当前,导致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结构性因素包括: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较低导致居民整体消费水平偏低;个别行业产能过剩约束制造业投资增长;制造业下滑、基建投资瓶颈等多重约束下的民间投资负重前行。从更为宏观的视角看,扩大国内需求激发经济增长潜力仍然具有广阔空间,主要体现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空间广阔;城镇化的增量空间和存量改进空间仍然存在;高储蓄率是持续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的基础;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可引导外资为国内资本存量提供新支撑;第二次人口红利有望接替第一次人口红利,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为进一步扩大内需、激发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宏观调控思路,一是通过扩大中央财政赤字和改革基础货币发行机制,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二是向居民部门让渡部分收入,推动居民消费可持续增长;三是通过稳预期、降成本、促创新,稳定民间投资。
全 文ALL
国债管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关键点
2024年02月12日
胡志浩
国债兼具财政和金融功能,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互动最为频繁活跃的领域,而货币政策的立场和操作也会直接影响赤字融资的来源与成本。因此,国债管理是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关键切入点。鉴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国际经验,针对我国政策协调配合中面临的挑战,我国应根据经济形势适时调整宏观政策调控机制;推动央行开展公开市场买卖国债;稳步推进国债市场的国际化建设;完善债务约束机制,科学设置债务上限;优化国库现金与央行流动性管理;积极发挥财政部在债务管理与国债市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统一高效的政府债券市场;协同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共同推动曲线深入应用;进一步加强以国债为基础的金融市场流动性机制安排;在更高层面确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保持两大政策部门更为畅通的信息交流。
全 文ALL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
2024年02月29日
张晓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本文力图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系统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丰富内涵。从历史维度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逻辑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逻辑。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金融工作始终围绕推进现代化这条主线展开,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大局。从理论维度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经由“两个结合”这一根本途径开拓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其基本要义体现为“八个坚持”。从现实维度看,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使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