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抓好两个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2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习总书记关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部署正值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牵住了深化各领域深化改革工作的“牛鼻子”。
2019-07-03
多措并举推进 债市法治化市场化建设
债券融资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不仅是优化企业财务结构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工具,还具有完善企业融资渠道和促进市场价格发现的基本功能,为宏观和货币政策提供执行基准和传递渠道。未来需要在金融监管、市场发行和公司经营与治理等方面上采取措施,完善机制,打破债券市场“刚性兑付”,促进债券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2019-07-03
做好小微金融服务要破解七大迷思
小微金融服务被认为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同时也被很多银行憧憬为转型发展的“蓝海”。而另一方面,监管导向、政策要求、公众舆论对当下银行加强小微金融服务又形成了极大的鞭策。在这样的情势下,银行究竟该怎样布局小微金融战略?相关部门及社会公众对银行开展小微金融服务该如何合理预期和科学评判?对小微金融服务正本清源,寻根问道,首先要破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七大迷思。
2019-07-03
完善债券市场违约处置机制
自2014年3月我国第一只信用债违约以来,我国债券违约已呈常态化。2014至2018 年期间,每年新增违约金额分别为 2.0、71.5、329.7、202.2、834.6 亿元,企业债券违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到 2018年末,106家企业的248只债券违约金额为1439.90 亿元,但违约后已兑付额为 109.97 亿元,违约兑付率仅为 7.64%。
在债券违约总量增加的同时,违约结构也悄然发生重大变化。首先,尽管在违约的企业家数上,民营企业前几年一直占多数,但违约金额占比并不是最高的。然而,2018 年民营企业违约金额占比大幅上升。这一新的变化说明,过去几年里的融资环境,确实发生了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转变。其次,债券违约逐渐从非上市公司向上市公司蔓延。这一新的变化,强化了金融市场风险的传染性,形成了债券违约与股票市场的共振。这意味着,妥善处理债券违约,不仅事关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事关股票市场的稳定。
2019-07-03
金融供给侧改革往纵深推进,而谁在“裸泳”?
金融供给侧改革是我国今年金融工作的“一号工程”。近期,银行业内与金融供给侧改革相关的事件较多,显示出改革在往纵深加速推进。本文在前期金融供改深度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实事做进一步延伸,理顺金融供改的大逻辑,并在此大逻辑的基础上,理解最近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并预计后续的改革效果。
2019-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