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融结合应避免“拉郎配”和“跑马圈地” 通俗来说,文化产业金融研究的是一般性产业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加上文化产业的特有 元素,所得出具有文化特色的金融创新与发展路径。 近年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 就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而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又指出要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在宏观战略的引导下,金融业也更加重视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例如据央行统计,截至 2015年12月末,我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 2458 亿元,另外共有132家文化类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 652 支债券,累计融资 5873.19 亿元。由此可见,文化产业金融 已成为市场各方最为关注的创新领域。
2016-10-17
共享金融时代的大资管变革 展望未来,应该密切围绕共享金融理念,跳出碎片化、跑马圈地、偏重产品的资管发展思路,打造网络时代的大资管(大财富管理)生态演化体系。首先,这样的体系需要有多层次的主体参与清晰的功能配置;其次,真正有助于实现共享、共赢的大资管生态体系。
2016-10-17
新三板发展亟待破解五大问题 新三板的市场体系以备案制为核心,监管有效性相对较低,在长期可持续发展上仍面临着市 场流动性、做市商制度、分层制度、转板机制和投资者适当性等诸多重大问题。为此建议做到五个注重,以完善新三板运行机制:一是注重职能定位,回归新三板创立的初衷,致力于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二是注重企业需求,在企业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中起到促 进作用;三是注重流动性提振,应以分层制度和做市商制度为切入点,完善新三板微观交易机制;四是注重退市制度,强化市场化规律;五是注重统筹协调,完善多层次长期股权市场,提升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2016-10-14
私募基金市场也需驱逐“劣币” 私募基金市场也需驱逐“劣币”
201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