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沙盒系列研究之二: 英、澳、加、荷的监管沙盒实践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8月已经有10多个国家先后推出了各自的监管沙盒计划。我们将结合数据可得性情况,对主要国家金融监管当局已经实施或出台的监管沙盒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国家监管沙盒方案的主要特征。
2018-05-02
金融监管沙盒系列研究之一: 金融监管沙盒的内涵、功能与局限性 沙盒(Sandbox)最初源自于计算机用语,指的是一种虚拟技术,多用于计算机安全领域。
2018-05-02
完善公司治理,从源头把控银行风险 近日,银监会印发了《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以规范商业银行股东行为,进一步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实现金融风险的源头管控,保护股东、存款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作为我国银行业防控金融风险、弥补监管短板的一项重要举措,《办法》的出台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商业银行股权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指明了方向。
2018-05-02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与评估(2018)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quot;Microsoft YaHei&quot;;">序言</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quot;Microsoft YaHei&quot;;">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社会融资规模、金融机构数量和直接融资比例显著提高。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双向开放取得新进展,外汇储备稳居世界首位。此际,我们还发起了亚投行、金砖银行,设立丝路基金,有力支持了“一带一路”的实施,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回归。毋庸讳言,我国金融业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金融体系也经历了一系列冲击。</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quot;Microsoft YaHei&quot;;">2008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持续波动发展,其间发生的诸多事件,规模之大、影响之烈可谓世之罕见。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正处于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关键期。经济金融经过上一轮扩张期后,进入下行“清算”期。同时,实体经济供需失衡,金融业内部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循环不畅。另外,体制性原因导致一些市场行为出现异化,道德风险明显上升,而金融监管很不适应。中国金融业面临新挑战,需直面应对。</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quot;Microsoft YaHei&quot;;">第一个挑战就是结构失衡。目前,实体经济存在严重的供需结构性失衡,循环不畅。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一个根本任务。</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quot;Microsoft YaHei&quot;;">第二个挑战是外延式扩张模式已至末路。过去经济快速增长,金融业可以快速上规模,可以搞外延式扩张。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原来的路已至末路。质量优先,效率至上,内涵式发展成为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在产能过剩的条件下,更要注重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quot;Microsoft YaHei&quot;;">第三个挑战是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环境已经彻底改变。金融业制度性利差明显,一度存在“坐地收钱”的强势思维。而如今这种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后要突出的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创造价值,靠竞争力吃饭。</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quot;Microsoft YaHei&quot;;">为此,我们需要重新打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链”。这可以从六个方面入手,即把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放在突出位置,加快资本市场改革,注重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支持创业投资,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风险投资;改善间接融资结构,加快实现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型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坚持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功能定位,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与商业性金融联动互补、差异化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要注重本地化,扎根基层、服务当地、精耕细作,不宜搞业务多元化和跨区域经营;促进商业保险发挥长期稳健投资作用,发挥经济的“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quot;Microsoft YaHei&quot;;">事实上,这也是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为未来金融体系勾画的要点。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金融风险的源头在高杠杆”的明确判断。这就告诉我们,我国风险管理和加强监管任务,集中在去杠杆上,去杠杆是防范风险和维护稳定的必要前提。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实体经济的主要风险,将集中体现为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产能过剩、企业困难加剧和失业率上升等。与之对应,我国主要的金融风险将集中体现为杠杆率攀升、债务负担加重和不良资产增加。为此,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是关键。而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仅仅依靠从金融侧去杠杆倒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效果并不明显,更重要的仍是提高实体经济效率。而要提高实体经济效率,就必须要提高资产回报率在上升的行业的比重,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大规模产业调整势在必行。</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quot;Microsoft YaHei&quot;;">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发展对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提高金融效率、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增强金融普惠性都具有重要意义。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的长尾效应可以扩大金融服务范围,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公平性。同时,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发展也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流动性,优化资源配置。金融服务范围的扩大和金融效率的提高,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有力地支持了供给侧结性改革,从而提高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互联网金融自2013年迎来爆发性增长以来,监管态势也经历了由松到紧,由鼓励、促进到规范发展的转变。2017年7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充分显示中央引导和规范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意志和决心。当前,政府监管与自律规范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正在逐步构建,行业整体风险下降态势明显,风险案件高发频发势头得到遏制,机构优胜劣汰加速调整,发展环境逐步净化。可以预见,随着专项整治收官和长效机制建立,我国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发展必将实现真正腾飞。</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quot;Microsoft YaHei&quot;;">本书延续了《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与评估(2016~2017)》的研究框架和结构,从行业平台状况、运行态势和特征、风险管理和监管、国家监管发展与启示以及未来展望与趋势等方面对2017年以网络借贷为代表的中国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行业总体概况进行了分析展望和总结。相信本书的出版能够为我国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span></p><p><br/></p>
201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