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聚焦 > 演讲 > 中国资管市场将大有可为
Home > Foucs > Speech > 中国资管市场将大有可为

中国资管市场将大有可为

演讲者: Speaker: 李扬 2020-10-20 2020年10月20日

一、发展资本市场至关重要

双循环战略转型有四个要点:第一,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还是要开放,要融入全球,全球化仍是最基本的追求。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已经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第八个要点。必须长期坚持。第二,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这是新的发展格局,是因应国际形势变化所做的积极调整。第三,进一步强化对外开放的主导思想,经济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际国内双循环。第四,落到整个经济体制上,就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的更高目标。

李扬表示,转型实际上就是资源配置的总体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实体经济资源的配置是由金融资源的配置为先导的,而资源配置大规模的结构性变化是以资本配置格局变化为先导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格局转型,亟需发达的资本市场作为支撑和载体。

从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来看,我们的经济仍然是一个债务驱动型的经济。在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结构下,金融机构放出的钱到了实体企业手里,大都形成债务,所以,杠杆率过高一直是我国经济的问题。这个问题随经济增速下降而日益突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发展资本市场,因为发展资本市场,既能筹资,又有利于降低杠杆率,从而在整体上降低经济的风险。

二、发展资本市场需要新思路

李扬指出,过去发展资本市场,总是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纠结,而且基本思路是非此即彼,几十年下来,成效不彰。面对新的经济格局转型的要求和新的发展资本市场要求,必须要有新思路。

第一个思路是大力发展资管市场。

过去30年,我国资本市场的思路比较狭窄,就是不断地开新板、主板、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等,沿着这个思路发展,间接融资为主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转变。但是,自2012年开始启动资管市场之后,这种情况曾有过非常大的改善,银行的间接融资率在2015年由2012年的80%降到60%以下,成就显著。那几年里,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引导是商业银行的资产“出表”,存款要证券化,资产要理财化。但是,由于这个过程没有非常精当的设计,没有看到资管市场里面蕴藏了这么大的动力,也没有预料到这个市场中隐藏着那么多风险,所以后来的发展被整顿中断了。现在,经过整顿,资管市场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我们在简单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又得到了一个增加权益资本供给,提高融资效率的机制。可以说,资管市场是将间接融资转换为直接融资的有效机制。

第二个思路是发力发展信托市场。

绝大多数资管的本质实际上是信托。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信托业务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里是非常普遍的金融业务,各种机构都可做,各类市场均可做。但是,在大陆法系下,信托必须实体化、机构化,这就限制了其发展,增加了成本。我和一些长期关注这个市场发展的研究者,一直呼吁完善中国的信托法规,应将其从作为一种机构的法规,发展成为规范一种业务的法规。如果能做到这样,相信我国信托业将有大的发展,长期存在我们经济和金融体系中很多制度障碍,就可迎刃而解。

在资管和信托等金融活动当中,体现的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所不能概括的很多金融关系。比如说,在直接融资活动中,风险由谁来承担呢?由投资和融资双方承担,特别是投资方。而在间接融资活动中,风险集中在银行,在金融机构,只要银行不倒闭,资金提供者就是安全的,而资金提供者是基本上不承担风险的。另外,企业从银行获得了贷款,只要自己经营还可以,能还本付息,也不用担心什么问题。但是,在信托行业,总的来说,是资金提供者、资金使用者和信托机构共同分担个中的风险,当然,其中的定价机制也是大家共同参与。这样看,资管和信托行业不同于传统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其风险形成机制、管理机制、定价机制等治理机制,都是完全不同的。

长期以来,中国的银行业完成了本应由资本市场完成的任务,即为经济增长筹集投资资金。这一点,与任何国家都不同。因此,李扬认为,在中国,发展资本市场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两点,其一,中国的资本市场应当是一个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资本市场,绝不能非此即彼;其二,与美英日德相比,中国以银行为主的金融结构存在资本供给不足、支持创新能力不足、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不足,以及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严重缺位等四大弊端,因此,大力发展保险及养老金、发展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当属未来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综上,经过整顿之后,我国资管市场将大有可为,它可以成为支撑我国发展格局转型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