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周报 2024年第35期

2024年09月04日

一、强化行业监管 年内信托公司罚单总额超2600万元 据统计,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已向11家信托公司开出罚单,信托公司年内被罚总金额累计已超2600万元。在业内人士看来,部分信托公司在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方面存在不足,当前严监管态势可以有效遏制违规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今年以来,监管机构对信托公司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6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针对国通信托连续发布了多张罚单,并开出了本年度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一笔罚单。“近年来,监管机构对信托公司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处罚措施也更加具有明确性。”据信托行业人士透露,监管部门不仅对信托公司本身进行了处罚,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追责,这种做法提高了违规行为的成本,保证了监管处罚的有效性。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通过近期的罚单内容可以看出,信托公司在投后的管理、贷后的监控以及风险信息披露等关键领域存在不足。这些不足暴露了信托公司在风险控制和合规性方面的漏洞。(上海证券报) 二、A股银行板块为何“急刹车”? 8月29日,A股银行板块在连续大涨后突然“急刹车”,此前积累较多涨幅并屡创历史新高的国有大行股跌幅居前。聚焦低波动、高股息的红利投资策略资金,是否发生了风格切换,引发市场热议。细究此轮行情银行股背后的买方,不难发现保险资金、宽基指数ETF基金等低风险偏好资金的身影。看中银行股高性价比的资金,并不只有险资。银行股此前的大涨,更多源于各路资金的同频共振。在此过程中,原本瞄准高股息的一些机构也获得了预期的投资收益。当然,市场永远不会一边倒,高涨之后难免出现分歧,此时有的机构出于自身资金配置策略,希望尽快兑现在手的涨幅。近日,个别城商行个股就遭遇了险企“清仓式”的减持,给银行板块的行情带来了降温。不过,部分机构的减持,也不一定意味着红利策略行情就此结束。有分析认为,险资减持相关个股的行为,更多可能是为了考虑配置更具投资性价比的资产。(证券时报) 三、广州银行15年IPO长跑突然中止 广州银行从提出上市至今已有15年时间,不料变数陡生。深交所官网信息显示,广州银行上市审核状态更新为中止。就在前几日,广州银行还曾发布招标公告,计划选聘外部审计机构提供IPO审计服务。15年IPO长跑中,广州银行虽然资产总额增加,但净利润连续下滑、不良贷款率高企。广州银行最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该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5.64亿元、171.53亿元和160.0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1.03%、3.56%和-6.71%;净利润分别为41.01亿元、33.39亿元和30.17亿元。该行此前披露,2020年实现净利润44.55亿元。2021年至2023年,净利润“三连降”。同时,2021年末至2023年末,广州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60.84亿元、97.1亿元、95.11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7%、2.16%、2.05%。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A股42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值为1.17%,较上年末减少0.0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值分别为1.25%、1.29%、1.15%、1.05%,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降低。相比之下,广州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中国证券报) 四、小贷行业重磅新规将出炉 跨区展业或迎更严监管 8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包括总则、业务经营、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非正常经营小额贷款公司退出、监督管理、附则等七章66条,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业准入、融资方式、信息披露、技术规范、催收方式等开展了系统且全面的梳理,主要涉及小贷机构及网络小贷机构两类市场主体的规范。本次《征求意见稿》对限制小贷公司跨省、跨市展业要求更加严格,由此前的“原则性县域内展业”转变为“不得跨自治区、直辖市展业”。我国助贷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贷款利率过高、过度承担风险、非法引流获客、衍生社会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征求意见稿》十七条中,对合作贷款机构的助贷业务提出了7条要求,包括小贷公司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等。(时代财经) 五、美联储最新发布 事关降息信号 美东时间8月27日,美联储官网公布了最新美联储贴现率会议纪要,其中显示,芝加哥联储、纽约联储的董事会成员在7月便投票赞成下调贴现率25个基点。这份会议纪要提供了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走向的洞察,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肯定会在9月降息,甚至不排除大幅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美联储在新闻稿中称,虽然12家地区联储中的10家在上个月的投票中希望将贴现率维持在5.5%,但芝加哥联储、纽约联储则建议将贴现率下调至5.25%。上周,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给出了迄今为止最强烈的暗示,即美国央行将在9月降息。他在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举行的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年度经济会议上表示,通胀的上行风险已经减弱,就业的下行风险也在增加。鲍威尔称:“现在是政策调整的时候了。降息的方向是明确的,降息的时机和速度将取决于即将公布的数据、不断变化的前景和风险平衡。”(每日经济新闻)
全 文ALL

【NIFD季报】经济结构恢复,中国上市公司利润变动与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2024Q2国内宏观经济

2024年09月03日

在经历了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和高通胀带来的四年经济剧烈波动后,全球经济增速逐渐稳定在明显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同时,新的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政策对全球经济增长也构成了长期威胁。全球央行的货币紧缩局面正在迎来转折点。加拿大、欧元区、英国央行已宣布降息,表明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方向正在发生变化。随着美国减息周期临近,全球主要国家货币政策一致性增强,这有利于扩大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2024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修复。从生产端看,第一产业增长有所放缓,第二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增速高于受疫情影响三年同期平均水平,但仍低于疫情之前。从需求端看,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可以实现5.0%左右的增长,CPI全年可能接近零增长,PPI全年跌幅可能在1.5%左右。 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在经济、金融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应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发挥好激发经济活力、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一是进一步提升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二是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三是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监管。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张晓晶:探索国家资产负债表管理 推动宏观经济治理创新

2024年09月02日 张晓晶

全 文ALL

杨涛:数字产品市场尚需进一步激发活力

2024年08月29日

全 文ALL

高翔:邓小平同志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

全 文ALL

张明:中国科技金融发展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2024年08月28日

全 文ALL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意义、影响因素及体系构建

2024年08月30日

全 文ALL

【NIFD季报】地方财政困局——2024Q2地方区域财政

2024年08月29日

2024年上半年财政整体表现为总量收缩但结构分化。总量上,上半年财政整体表现较弱,一般公共收入仅非税收入增长较快,受收入下滑及债务发行较慢的影响,上半年财政支出进度较慢,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不及年初预算的三分之一。结构上,上半年央地财政收支表现分化。收入方面,中央收入主要受税收影响大幅下滑,地方收入主要受土地市场遇冷后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滑所拖累。支出方面,中央财政支出大幅增长而地方总支出下滑,但由于基建民生等支出增长项目均为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地方财政压力持续加大。 地方政府财政运行受产业转型和房地产市场影响,多地进入长期财政紧平衡状态,地方政府尤其基层政府财政矛盾逐渐凸显,财政可持续性逐渐变差。具体表现为:一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自主能力较低,财政自给率大幅下滑;二是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与经济波动密切相关,呈现完全的顺周期特征;三是非税收入增长较快,已成为支撑各地财政收入增长的主力;四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动较大,税收占比不断下降,转移支付收入比重不断提升,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五是稳经济需求下基建支出不断增长,刚性支出只增不减,债务付息支出攀升较快,地方政府支出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和结构固化问题。 面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以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推进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通过重新调整央地关系、债务管理、预算管理等方式,激发地方政府财政积极性,提升地方政府财政活力。收入方面,通过推进现有税制消费税、增值税和所得税改革,扩大地方政府税收管理权,拓宽地方政府税源,规范非税管理,挖掘财政存量潜力,完善现有转移支付体系,优化地方政府收入结构,提升地区的经济发展积极性。支出方面,增加支出事权的集中度,推进央地之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优化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加强财政管理,建立透明高效的预算管理体制,提升地方财政支出效率。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NIFD季报】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金融运行——2024Q2--房地产金融

2024年08月28日

房地产市场运行方面,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下行阶段:房价普遍下跌,二手住房价格创2005年以来最大同比跌幅;新建商品住房销售疲软,销售面积仅为4.0亿平方米,销售额为4.1万亿元,同比下降均超过两成;住宅开发投资规模继续下行;土地交易市场仍未能摆脱低迷状态;住房租金价格水平同比跌幅扩大。但是随着供需两端支持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房地产市场显现出好转的迹象:其一,2024年6月,住房价格环比跌幅收窄,且北京、上海、杭州、南京4个核心城市的二手住宅价格月度环比年内首次由跌转涨。其二,2024年6月,国房景气指数年内首次回升;其三,全国商品住宅现房待售面积下降至3.83亿平方米,住宅库存去化周期也有所下降;其四,住房租金资本化率普遍下降,租金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利率,在不考虑房价下降的前提下,住房作为资产已经初具投资价值。 个人住房金融方面,2024年上半年,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月度平均增量继续减少,居民部门举债意愿在降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继续下行,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已经低至3.1%;受最低首付比例下调政策的影响,居民新增购房时使用财务杠杆在第二季度有所上升,举债人数有所下降。房企融资方面,2024年上半年,房企可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到位资金规模为5.35万亿元,同比下降22.6%。其中,国内贷款(房地产开发贷)同比降幅仅为6.6%,是收缩程度最低的房企资金来源渠道。房企境内信用债的发行规模为1986亿元,同比下降17.6%;房企境外债发行规模为37.54亿美元(约为人民币266亿元),同比下降48.7%,且主要用于债务重组置换原高息境外债,房企境外债基本失去融资功能。房企信托融资仍在持续压降,截至2023年末,房地产信托余额为9739亿元,同比下降20.43%。 房地产政策方面,2024年上半年,政府部门从供需两端持续优化房地产政策措施,支持住房市场需求的释放和房企融资的改善。需求端重要支持政策包括住房限购政策基本退出;推出住房“以旧换新”政策;创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国有企业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降低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取消全国层面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供给端重要支持政策包括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推动符合“白名单”条件的项目“应进尽进”,合规“白名单”项目“应贷尽贷”;满足在建项目合理信贷融资需求;支持地方以合理价格收回、收购闲置存量住宅用地,帮助房企(尤其是帮助问题房企)处理或盘活未开发的土地资产,改善其资产负债表。 展望未来,随着房地产供需两端支持政策的持续优化和落实,我们相信房地产市场运行形势会有所改善,核心城市住房价格有望在下行中逐步筑底,住房库存去化压力有所降低,住房销售和住房投资规模的降幅有所收窄;但是在短期内,土地交易市场低迷、行业景气度较低等情况可能还会持续。房地产金融方面,我们认为个人住房融资有望进一步改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继续下降,刚性、改善性住房需求能够更好地释放;房企信贷融资会随着合规“白名单”项目贷款的发放有所增加,但是房企信托融资、债券融资规模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风险方面,有以下三点需要持续关注:第一,房企违约债务及其处置;第二,房企资产负债表的持续恶化;第三,存量按揭与新增按揭利差较大,提前还贷人数依然较多,可能会影响“5·17”政策效果。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风险和不确定性,使得金融与科技创新产生了天然的联系——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

2024年08月26日

全 文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