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贷危机以来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变化和货币信用创造机制

    全文Detail >

    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时间里,中国金融体系从无到有逐步成型,一直保持着银行为主导的间接金融特征;在金融资源的配置机制方面,尽管市场化改革在持续推进,但总体上看还是政府而非市场发挥着主导作用;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还经历了多次“金融集权”和“金融分权”的博弈。本文的重点在于从货币信用创造的角度,来分析2007年以来中国金融体系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当前宏观金融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未来改革的方向。

    殷剑峰   2018年10月18日

    全文Detail >

    殷剑峰   2018年10月18日

  • 新常态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

    全文Detail >

    新常态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利器,是推动我国经济绿色化转型和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的框架体系基本建立,市场参与主体逐渐扩大,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深化。但就整体而言,我国绿色金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政府引导机制不健全、市场运作体系不成熟、社会参与程度普遍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一切问题归根结底是机制问题。现阶段,要实现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

    郑联盛   2018年08月26日

    全文Detail >

    郑联盛   2018年08月26日

  • 蓝皮书(9)|我国电影金融发展状况

    全文Detail >

    2017年,我国高度重视文化经济及文化金融领域的发展,颁布了多条重量级文化金融相关的政策文件,带动了电影与金融业相互促进、转型升级的新契机,同时也为电影产业投融资体系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了拓展得空间。尽管电影与金融的结合模式日趋丰富,但目前仍存在需要不断磨合的状态。我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正在进入调整时期,资本进入需要审慎,资本的运作也需要更加科学和理性。

    张琦   2018年08月20日

    全文Detail >

    张琦   2018年08月20日

  • 以史为鉴,内置内人的本土化构想

    全文Detail >

    众所周知,家族办公室可追溯至古罗马时期的“大管家”制度,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宰”类似,即富人权贵阶层家中的管家,这表明如果我们要研究国内家族办公室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先从研究国内的管家制度开始。

    王增武   2018年08月16日

    全文Detail >

    王增武   2018年08月16日

  •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权衡与融合

    全文Detail >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两个政策支柱相对分离的杰克逊霍尔共识在过去30年中经历了盛行、反思和回归三个阶段。杰克逊霍尔共识的回归本质是金融稳定机制及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度安排,涉及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及微观监管等三个政策支柱。货币政策不是金融稳定的主导性政策,应该通过拓展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来缓释单一政策的多重目标均衡,同时发挥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互补性。基于央行职能的拓展可构建与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治理框...

    郑联盛   2018年08月10日

    全文Detail >

    郑联盛   2018年08月10日

  • ««
  • «
  • …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