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周报 2023年第46期

2023年11月13日

一、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维护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 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将牢牢守住风险底线,维护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提振投资者信心。大力推进监管转型,强化监管责任落实和问责力度,切实提高履职水平。对量化高频交易加强跟踪研判,完善监管举措。加强监管科技建设,强化跨部门信息共享,加强市场资金杠杆水平和企业债务风险的综合监测,努力做到对各种违法行为和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深刻认识资本市场监管的政治性、人民性,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不断提升监管适应性、针对性,守牢风险底线,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提振投资者信心,走好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发展之路。(新京报) 二、信托业风险化解提速 不良资产转让渐成趋势 央行行长潘功胜近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就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金融工作情况进行了报告。据潘功胜介绍,2023年1月至8月,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资产1.5万亿元,并提及要“加快处置恒大人寿、中融信托等高风险保险信托机构”。根据今年年初信托行业年度监管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全行业风险资产处置目标为不少于3000亿元,并争取风险资产总额有所下降。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多家高风险信托机构风险化解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更多的信托机构正在积极通过不同方式推动风险项目的化解。其中,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倾向于采用债权或债权收益权转让方式处理风险项目。(中国经营网) 三、消费贷“价格战”硝烟再起 银行需加强风险防控能力 “双十一”期间,银行消费贷“价格战”硝烟再起。日前,多家银行陆续推出利率优惠活动,最低利率降至3%。在业内人士看来,各家银行在加大消费贷投放力度、推出“价格战”抢占市场客源的同时,也会面临相应风险,因此,控制最低利率申请门槛,有利于商业银行合理控制风险,把握优质资产。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银行需要高度重视个贷业务风险防控与业务可持续问题;过低的消费贷利率,容易导致出现跨市场套利,引发部分借款人过度消费,并可能催生局部资产泡沫风险等。监管部门需要强化监管职能,提升违规成本。”(中证报) 四、通达电气二度公告提醒 存在市场炒作风险 进入11月以来,通达电气的股票价格开启暴涨模式。截至本周二收盘,通达电气股价已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公司股价创下近两年新高。11月7日晚间,通达电气对外二度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经公司自查,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公司未发现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影响的需要澄清或回应的媒体报道或市场传闻,亦未涉及市场热点概念。通达电气还提醒,公司总股本中,外部流通盘相对较小,存在市场炒作风险。同时,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出现亏损,存在经营业绩风险。经记者计算,11月1日至今,通达电气的市值累计涨超18亿元。通达电气在公告中指出,10月31日至11月2日,公司3个交易日内收盘价累计上涨幅度为20.26%,数据显示,同期汽车零部件行业平均涨幅为-0.63%;11月3日至11月7日,公司三个交易日收盘价累计上涨30.01%,同期汽车零部件行业平均涨幅约为4.85%。公司股票短期内涨幅明显高于同期行业涨幅及上证指数,存在市场情绪过热的情形。(每日经济新闻) 五、债务危机来袭 美国恐将陷入经济衰退 随着高利率推高了美国政府的借贷成本,上个月,美国债务的年化利息支出已经飙升至超过1万亿美元。美东时间周三,“债王”杰夫·冈拉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高利率环境的压力下,美国可能难以避免经济衰退。他表示,“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与低利率挂钩。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高利率的后果,而关于我们将避免经济衰退的设想已经变得无力。”冈拉克还强调了高利率环境对美国财政状况带来的严重影响。他表示:“我担心高利率会持续更久的原因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我们的财政状况,但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债务的利息支出正在垂直增长。”他警告称,在经济衰退中,财政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因为经济环境变化显然会对财政情况造成明显的影响。而一旦美国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冈拉克预测,这最终可能会将美国的财政赤字从占GDP的6%-8%推高至9%,而更大的赤字可能会加剧通胀,并导致美联储利率在2024年下半年走高。(财联社)
全 文ALL

【NIFD季报】财政收紧,化债加速——2023Q3地方区域财政

2023年11月11日 殷剑峰

第三季度全国财政收支空间缩减。一是一般公共财政减收减支,赤字提升。第三季度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一般公共收入累计同比-2.4%,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累计增速持续下滑,第三季度一般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增速与第二季度末持平,一般公共财政收支逆差进一步扩大,财政空间收窄。二是政府性基金收支增速持续负增长,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降幅收窄,政府性基金收支逆差进一步扩大至2.8万亿元,仅次于去年同期规模。财政收支逆差扩大主要集中表现在地方政府,地方财政空间收缩更快,中央财政支撑力度加大。中央财政支出增速持续高于地方,同时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超10万亿元,大力支持地方基层政府“稳三保”,减轻基层财政压力。 第三季度财政重点在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提速。一方面,第三季度政府显性债务发行提速,“稳经济”和“防风险”并举。第三季度多地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提速,助力基建投资增长,同时地方政府债券中再融资债券发行维持较大占比,用于缓解存量债务偿还压力。另一方面,第三季度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提速。自2018年隐性债务清零工作部署以来,截至2022年末地方隐性债务化解超1/3,部分地区广东、北京已经实现隐性债务清零。针对部分地区尤其中西部省份和东北等隐性债务风险较高的地区,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来缓解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截至10月末,24个省市均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超1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其中云南、内蒙古、辽宁发行再融资债券规模均超千亿元。 第四季度积极财政信号明显,财政空间会明显改善。一是随着第三季度经济底部基本确立,消费、需求边际改善,第四季度税收收入回升的概率较高。二是中央财政积极发力,第四季度增发2023年灾后重建特别国债1万亿元,增发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可以拉动水利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的大幅增长,有效弥补财政对基建投资的支撑力度下滑,促进需求回暖和经济增长。三是特殊再融资债券置换化债、灾后重建特别国债及央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化债的“一揽子化债”政策落地,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压力,积极助力财政发挥稳增长作用。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NIFD季报】紧缩对需求的抑制愈发显现,通胀尚未远离——2023Q3全球金融市场

2023年11月10日 胡志浩

2023年第三季度,主要经济体国债利率普遍上行,但背后影响因素不尽相同。美国经济增速超预期以及美债供需失衡驱动美债中长期利率快速上行,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于10月中旬突破5%,创近16年新高。此轮加息周期中,美国“紧货币、宽财政”政策组合力求在抑制通胀的同时仍能对需求形成一定支撑,叠加劳动参与率提升不断修复供给缺口,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复苏,“软着陆”预期有所强化。然而,随着劳动参与率进一步提升面临瓶颈,叠加紧货币的滞后效应和累计效应愈发显现,美国经济前景更有可能面临的是温和“滞涨”;日本央行边际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国债利率上行空间逐渐打开。但在日本尚未确保实现稳定通胀之前,判定日本货币政策转向为时尚早;欧元区延续持续紧缩政策驱动欧债利率上行,在欧元区经济通胀明显下行且经济面临停滞甚至衰退风险的背景下,未来欧央行继续加息可能性大为降低。 2023年第三季度,美元延续强势,其他主要货币兑美元普遍贬值。美日与美欧利差驱动美元指数明显上涨,季度内上涨2.72%至106.79。未来,其他货币兑美元贬值压力将得到缓解;然而,在美国经济基本面表现仍好于日欧,且利差尚未逆转的前提下,预计美元指数仍将处于较高位置。 2023年第三季度,在高利率冲击下,全球主要股市止涨转跌。但从前三季度整体来看,全球主要股市仍整体上涨,发达市场表现优于新兴经济体,而沪深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大幅下跌,在全球主要股市中表现垫底。在经历第三季度一定幅度下跌后,当前美股估值水平仍然不低,随着美国继续保持高利率,若当前强劲的经济表现出现停滞压力,美股存在一定回调风险。 展望2023年第四季度,在黄金与美元利率负相关关系明显减弱的情况下,叠加央行购金与地缘政治冲击,预计即使美元汇率继续保持高位,黄金短期内也易升难降。石油需求整体走弱,这将施压油价,但考虑到沙特和俄罗斯维持减产,美国产量增长缓慢,四季度原油供给偏紧预期依然存在,油价可能高位震荡运行,同时需要关注巴以冲突升级风险对油价造成的扰动。铜矿供给较为宽松,需求则边际走弱,价格存在下行压力。铁矿石供给整体偏强,内外需均存在回落可能,价格中枢大概率下行。大豆和玉米仍将由供给主导,二者供给面都存在宽松预期,价格有向下压力。 2023年第三季度至今,大多数加密资产缺乏新叙事,价格整体呈现下行趋势。10月以来,受益于美国可能批准比特币现货ETF预期和避险需求,比特币“逆市”上涨25.74%。 2023年9月7日,FSB与IMF共同发布加密资产监管报告,围绕宏观经济风险、财政风险、金融稳定风险和其他风险提出了政策和监管建议。2023年8月15日,新加坡金管局发布稳定币监管框架,明确了监管适用的稳定币要求、发行人资质、储备资产管理和托管等规定。作为全球首先将稳定币纳入正规监管的司法辖区,新加坡并未将人民币囊括在允许的挂钩货币之内,这可能对人民币国际化形成一定掣肘。对此,可以积极推动中国香港包容性监管框架落地,同时,可以考虑将内地加密资产全面禁令转向有针对性的限制与完善监管框架的有机结合。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NIFD季报】金融监管持续深化,重点风险有所缓释——2023Q3中国金融监管

2023年11月08日 郑联盛

2023年3季度,宏观经济整体呈现边际改善的态势。在党中央决策部署下,金融管理部门强化风险应对,不断深化监管框架,保持金融系统整体稳定。一方面,多项监管改革持续深化。一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再评估完成,延续分区的差异化监管框架。二是私募基金关键法规经十年立法终落地,规范发展的法制基础进一步夯实。三是偿付能力监管标准优化,中小型保险公司面临更具弹性的监管标准。另一方面,重点领域风险应对加强,房地产市场有所复苏,地方政府债务处置取得实质进展,但是,房地产企业风险仍在发酵,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仍任重道远。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NIFD季报】经济复苏几何——2023Q3中国宏观金融

2023年11月07日 殷剑峰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球经济体将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持续滞胀,今明两年全球通胀仍将维持高位,二是经济体之间周期错位,除了美国,其他国家远未追平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我国与主要经济体的周期错位更加明显,具体体现为复苏错位、通胀错位和利率错位,导致我国面临外需疲软、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下降、货币政策空间受限等多重挑战。不过,主要掣肘还是内需疲软。 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有三个特征,其一是经济底部基本确立,其二是总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压力犹存,其三是三产的需求修复好于二产。三驾马车中,消费和外贸边际改善,但是,消费的疤痕效应依然存在,外贸仍面临海外需求疲软、美元升值、地缘冲突等压力。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疲软,房地产投资是主要拖累。金融数据方面也印证消费边际回暖,不过私人部门信心仍显不足,体现为企业债券融资萎缩、居民房贷疲软,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投资效率不高,以及货币活性依然较低、居民定期存款高增。 我国CPI 与PPI 从2012 年8 月之后由共周期转向脱钩,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投资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效率降低。在后人口红利时期,依赖高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失灵,投资既无法创造新的就业,也难以产生新的收入,导致CPI 和PPI 关系断裂。其实,私人部门早已认识到这点,从2015 年之后,城投企业便代替私人部门,成为加杠杆的主体,导致包含城投在内的地方政府杠杆率大幅攀升,投资效率进一步降低,债务风险快速积蓄。 综合而言,结论有两个:一是第三季度经济周期底部基本确立,起底回升概率很大;二是中长期依然面临的是结构问题,需要从出口导向、投资驱动转向消费主导、创新驱动。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3年第43期

2023年11月06日

一、监管动态 (一)人民银行:四方面着力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1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发布专栏文章《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稳健性 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称,将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统筹运用总量和结构、数量和价格工具,加大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助力实现稳经济、调结构、稳物价的平衡,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总量上,保持货币信贷和融资总量增长合理、节奏平稳、效率提升。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在结构上,提升货币信贷政策的引导效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用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以及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在价格上,平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作用,保持融资成本持续下降。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传导上,协同发挥政策合力疏通传导效率。坚持系统思维,加强货币与财政、产业、监管等政策协调配合,强化沟通联动,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共同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 (人民银行) 点评 作为少数几个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我国货币政策近年来虽然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但稳健的基调一直保持不变。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二)证监会:完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11月3日,证监会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以下简称《计算标准》),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近年来,证监会不断健全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督促证券公司落实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夯实内控合规基础。 2020年1月份,证监会修订发布现行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以来,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证券行业抗风险能力稳步提升,风险覆盖率、资本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四项核心风险控制指标长期维持在监管标准的1.5倍-2.5倍水平,行业持续稳健发展,没有发生重大风险事件。 在充分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证券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证监会对《计算标准》进行了修订。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促进功能发挥,突出服务实体经济主责主业。对证券公司开展做市、资产管理、参与公募REITs等业务的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予以优化,进一步引导证券公司在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发力,充分发挥长期价值投资、服务实体经济融资、服务居民财富管理、活跃资本市场等作用。二是强化分类监管,拓展优质证券公司资本空间。适当调整连续三年分类评价居前的证券公司的风险资本准备调整系数和表内外资产总额折算系数,推动试点内部模型法等风险计量高级方法,支持合规稳健的优质证券公司适度拓展资本空间,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做优做强。三是突出风险管理,切实提升风控指标的有效性。根据业务风险特征和期限匹配性,合理完善计算标准,细化不同期限资产的所需稳定资金,进一步提高风险控制指标的科学性。对场外衍生品等适当提高计量标准,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有效性,维护市场稳健运行。 (证监会) 点评 本次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主要体现四方面的监管导向:一是促进功能发挥,引导证券公司优化业务结构和资产配置。二是扶优限劣、分类监管。适当拓展优质证券公司资本空间,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市场稳定的压舱石。三是全面加强监管。四是夯实风控基础,通过风控指标计算标准的修订,引导证券公司主动加强风险管理。 (三)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为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11月1日对外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规则,推动银行强化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办法构建了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按照银行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划分为三个档次,匹配不同的资本监管方案。其中,规模较大或跨境业务较多的银行,划为第一档,对标资本监管国际规则;规模较小、跨境业务较少的银行纳入第二档,实施相对简化的监管规则;第三档主要是规模更小且无跨境业务的银行,进一步简化资本计量要求,引导其聚焦县域和小微金融服务。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 点评 差异化资本监管不降低资本要求,在保持银行业整体稳健的前提下,激发中小银行的金融活水作用,减轻银行合规成本。 二、观点聚焦 (一)陈彦斌:明年我国经济增速在理想情况下可达到5.5%左右 近日,《2023年前三季度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与宏观政策展望》发布会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指出,理想情况下,2024年经济增速可达到5.5%左右。这一目标处于潜在增速与潜在增速合理水平之间,通过改善结构层面的问题并加强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是可以实现的。不过考虑到全球经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将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为“5%以上”更为合适。 (每日经济新闻) (二)张明: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中国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近日指出, 首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为未来五年的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划了重点。这次会议格外强调两根主线,一是坚持金融应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二是强调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和多措并举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就要解决好过去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的脱实入虚、金融空转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等问题。而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除了加强金融监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内结构性改革和对外高水平开放来提高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 (《21世纪经济报道》)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3年第45期

2023年11月06日

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划定金融风险重要领域 10月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会议强调,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着重明确了中小金融机构、地方债务、房地产金融、汇率等四个重点领域风险的防范化解焦点。这延续了2017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的“强监管”政策基调,旨在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针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无序发展,已出台相关办法并发放新的金融控股牌照,将原先游离在监管之外、实际上已形成金融控股公司的机构纳入到了监管当中,消除了监管空白和真空地带。此外,此次会议中还强调,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新京报) 二、保险业“百万罚单”频现 监管剑指违规“重灾区”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开出一张“百万级”罚单。因英大泰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报送监管部门的标准化数据报表不真实、报送监管部门的关联方和关联交易信息不真实,被罚款280万元,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同时对上述违法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时任英大泰和人寿副总经理夏某,时任英大泰和人寿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首席风险官靳某等四人分别处以警告并罚款7万元的行政处罚。记者注意到,这是保险业继中路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收到198万元“罚单”后又一张“百万级”罚单。统计显示,今年下半年以来,各类主管机关对保险公司的违规行为作出约500次处罚,合计处罚金额超亿元。业内专家表示,监管部门从重处罚一些存在违规违法问题的经营机构,属于常规动作,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等。(经济参考报) 三、5000万元理财产品逾期兑付 双成药业“踩雷”中融信托 近日,海南双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风险提示公告显示,公司使用闲置自有资金3000万元购买的中融国际信托理财产品逾期兑付。而这并不是双成药业第一次购买理财产品“踩雷”,此前,在今年9月,双成药业公告披露,公司使用闲置自有资金2000万元购买的部分理财产品遭遇逾期兑付,投资对象是中融国际信托同一理财产品。双成药业在2022年度的净利润是901.24万元,5000万元对其而言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双成药业表示,目前,公司经营正常,该事项不影响公司持续运营及日常经营资金需求。公司将密切关注该信托产品的相关进展情况,继续督促受托人尽快兑付投资本金及收益,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华夏时报) 四、高新发展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累计涨幅达185.30% 11月2日,高新发展发布异动公告,自2023年10月19日至11月2日期间,公司股票历经11个交易日收盘价格连续涨停,累计涨幅达185.30%,远超同期申万建筑装饰指数及深证A指数的涨幅,市场情绪过热。此外,公司股票的静态市盈率高达82.45倍,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投资者对未来预期的可实现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理性决策,审慎投资。报告中同时提到,公司股票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风险,股票换手率为45.65%,股价严重偏离同行业上市公司合理估值。公司强调,鉴于股票价格短期波动幅度较大,投资者应理性投资,注意投资风险。最后,高新发展公司提到,公司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70.00%的股权。报道中公告,此交易可望构成关联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其是否能获得审批,以及最终的批准时间存在不确定性,投资者应充分了解风险,审慎投资。(金融界) 五、美国大银行公布业绩 华尔街警告未来盈利风险 近日,美股上市公司三季度财报季已开启,一些大型银行也率先披露了业绩。截至目前,“华尔街六大行”整体业绩情况好于预期,为本次财报季带来了“开门红”。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业绩整体胜预期,但多家华尔街大型银行在其未来盈利预测方面,都较为悲观。摩根大通三季度业绩亮眼,但其首席执行官Jamie Dimon依然认为当下可能是“几十年来最危险的时刻”。Dimon警告道,俄乌冲突和中东冲突,可能会对能源和粮食市场、全球贸易和地缘政治关系产生深远影响。Dimon还表示,虽然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总体保持健康,但消费者正在耗尽他们的现金储蓄。而劳动力市场持续紧张、政府债务水平高、财政赤字直逼和平时期最高水平等因素,增加了通胀率升高和利率进一步上升的风险。目前华尔街普遍预计,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第三季度每股盈利将实现4%的同比增长。但根据FactSet的数据显示,标普500指数成分股第三季度每股盈利料将下降0.3%,为连续第四个季度的下降。(中国基金报)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