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周报 2022年第27期

2022年07月04日

一、央行上海总部:加大力度打击金融违法行为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最新发布的2021年度上海地区金融违法行为处罚情况通报显示,2021年持续加大对违反金融法律法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罚没款金额总计人民币3559.68万元,较2020年增长238%。通报显示,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持续加大对违反金融法律法规行为的打击力度,2021年累计做出21项行政处罚决定,涉及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4家非银行支付机构、1家其他类型企业和10名直接责任人,罚没款金额总计人民币3559.68万元,罚没款金额较2020年增长238%。其中,对机构的罚没款总金额为3494.86万元,对机构直接责任人罚款总金额为64.82万元。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做出的行政处罚中,违反反洗钱管理规定和支付结算管理规定的行为被处以罚款的金额最多,对两类违法行为的罚款金额占比分别达57%和41%。对机构和直接责任人实施“双罚”的比例进一步提高,70%以上的机构被处罚的同时,还处罚了直接责任人,涉及反洗钱、支付结算、征信和人民币管理领域。(经济参考报) 二、理财不再“保本”投资还需谨慎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于2021年底结束,2022年起,各大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按照资产新规全面规范。据悉,资管新规对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各类资产管理产品提出净值化管理、不承诺保本保收益、不垫资兑付、打破刚性兑付等。那么,面对种类繁多的银行理财产品,金融消费者该如何理性投资,近日,山西银保监局在其官网作出相关提示。按照该提示,理财非存款,投资收益与产品净值有关。净值通俗说指的是用总净资产除以产品份额。商业银行发行或代销的定期或不定期披露单位份额净资产价值的理财产品不同于银行存款,没有固定收益或预期收益,产品实际收益率和净值变动有关。如果赎回时的净值高于购买时的净值就会获得正收益,低于购买时的净值就会出现亏损。产品发行时设置的业绩比较基准主要用于衡量产品运作管理水平,不代表任何收益承诺。(山西晚报) 三、阳光100中国违约 无法偿还2.2亿美元到期债券本息 阳光100中国6月29日公布,有关由该公司发行并于香港联交所上市的2022年到期金额为2.196亿美元的13.0%优先绿色票据,受宏观经济环境及房地产行业等多个因素的不利影响导致的流动性问题持续存在,公司无法偿还2022年债券的本金及应计但未付利息。因此,已发生违约事件。违约事件亦将触发集团订立的若干其他债务工具项下的交叉违约规定,包括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于2023年到期金额为1.2亿美元的12.0%优先票据。由于公司尚未支付票据项下已到期的应计利息1680万美元,因此已发生票据项下的违约事件。倘债权人选择加速,票据可能立即到期应付。于公告日期,公司尚未收到任何债权人将采取加速到期的任何通知。于公告日期,2022年债券的未偿还本金总额为21960万美元,而2022年债券的应计及未付利息总额为28,468,700美元。公司已在积极与持有2022年债券的持有人沟通,以尽快与该等持有人达成还款展期或其他还款安排。(界面新闻) 四、江苏信托违规被罚30万元 2021年信托营收、净利均下滑超20% 近期,信托业又有头部企业违规被罚。江苏信托因违规接受保险资金投资单一信托计划,被处以30万元罚金同时,其副总经理因对该事件负有领导责任,被警告并处罚款。6月,银保监会官网披露,因江苏信托存在违规接受保险资金投资单一信托计划违法违规事实,江苏银保监局对其开出罚单,给予合计3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同时,江苏银保监局对上述违规事实相关领导责任负责人李起年给予警告处罚,并处罚款6万元。截至2021年末,江苏信托录得信托总资产3865.18亿元,数据显示,虽然江苏信托管理信托资产规模有所上升,但其信托业务营收却下降明显,仅录得201.10亿元,同比下滑22.67%;信托净利润为168.23亿元,同比下滑29.04%;期末未分派信托利润为105.11元,相较期初有所下降。近几年,受其信托业务业绩下降等影响,江苏信托的信托报酬率则起伏不定。另据江苏信托发布的2021年年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22亿元,同比下降1.60%。(中国网财经) 五、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加大 下半年美股或陷入“衰退交易” 今年以来,俄乌冲突引发全球能源紧张和粮食危机,美国国内通胀高企、美联储大幅度频繁加息改变流动性预期,美股抛压加大。目前,美股三大股指中的两个已进入技术熊市,美股是否进入衰退期成为投资者密切关注的话题。美股三大指数在年初冲高后震荡走弱,截至当地时间6月28日收盘,道琼斯指数年内下跌14.84%,标普500指数下跌19.82%,纳斯达克指数下跌28.53%。市值最大的苹果公司今年以来股价跌幅超20%,新能源汽车龙头股特斯拉年内跌幅超30%。6月份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后,美股交易逻辑迅速从高通胀和快紧缩向弱增长切换,投资者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明显升温。6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16个月以来的最低点。悲观的预测认为,未来美国GDP增长将转负。东吴证券最新研报提到,根据美联储加息轨道,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概率仅有10%,而“硬着陆”的可能性约为80%。“硬着陆”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十个季度中,至少有一个季度的GDP增长低于-1%。(证券日报)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2年第27期

2022年07月04日

一、监管动态 (一)证监会发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 日前,证监会起草了《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暂行规定》共6章30条,主要规定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明确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开展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业务的总体原则和基本要求;二是明确个人养老金可以投资的基金产品标准要求,并对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职责做出规定;三是明确基金销售机构的展业条件要求,并对基金销售机构信息提示、账户服务、宣传推介、适当性管理、投资者教育等职责做出规定。 欢迎社会各界对《暂行规定》提出宝贵意见,证监会将根据公开征求意见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发布实施。 (中国证监会官网) 点评 基本养老保险、企业或职业年金,构成我国养老保险的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个人养老金自愿投资金融产品形成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养老保险尤其是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险日益受到关注。《暂行规定》的发布为公募基金行业服务个人养老金事业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制度安排,为相关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更加明晰的操作路径,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2年第二季度例会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二季度(总第97次)例会于6月24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最大程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努力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会议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但任务仍然艰巨,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要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统筹抓好稳就业和稳物价,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下,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精准发力,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用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和碳减排支持工具,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2年第二季度例会,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定调。在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表述上,二季度例会基本延续了一季度例会的态度,指出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并进一步提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相比上一季度,此次例会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基调仍然是“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同时加大了对稳物价、稳就业的关注度。 (三)民企债券交易费用应免尽免 助力扎实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6月29日,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证监会决定进一步降低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成本,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交易费用应免尽免,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目前,交易所市场上市挂牌环节已暂免各类费用。此次,证监会指导沪深交易所、中国结算暂免收取债券交易经手费、结算费和民营企业债券发行人服务费。费用减免政策实施后,交易所市场各业务环节均不收取民营企业债券有关费用,预计年均减免金额达1.6亿元。 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凝聚各方合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积极作用。 (中国证监会官网) 点评 长期以来,债券交易以银行间市场为主,交易所市场成交规模较小,交易不活跃,不利于发挥交易所的融资和价格发现功能。免收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的流量费、交易经手费,有利于支持企业债券融资,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提高投资积极性,增加交易的频率,进而提高市场活跃度,激发市场活力,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二、观点聚焦 (一)易纲:货币政策将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我国货币政策将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同时人民银行也会强调用好支持中小企业和绿色转型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近期中国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人民币出现一定贬值。易纲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是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以实现就业最大化目标。 易纲介绍,过去十年来,中国的市场利率水平稳中有降。自然利率水平主要由资本边际产出率和人口长期发展趋势所决定。中国利率形成机制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目前定期存款利率约1%-2%,银行贷款利率约4%-5%,同时债券和股票市场较为有效地运行。考虑到通胀水平,可以看出实际利率水平是相当低的,金融市场得以有效配置资源。 易纲表示,中国实行的是灵活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汇率制度。与20年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约25%,对一篮子货币的名义汇率升值约30%,实际汇率升值幅度更高。 易纲指出,中国的通胀前景较为稳定,CPI同比增长2.1%,PPI同比增长6.4%。今年以来,受疫情和外部冲击等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将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同时,人民银行也会强调用好支持中小企业和绿色转型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央广网) (二)国际清算银行:全球滞胀风险迫在眉睫 日前,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2022年度经济》旗舰报告中称,全球经济正接近滑向一个高通胀的新时代。与此同时,新通胀时代的威胁与经济增长前景减弱及金融脆弱性加剧同时出现,滞胀的风险迫在眉睫。 目前美国、欧元区、英国等多个经济体的通胀都处于数十年来的高点。2022年5月,美国CPI为8.6%,欧元区为8.1%,英国为9.1%。这种向高通胀环境的转变很少发生,但很难逆转。BIS建议,各国央行需要及时果断地采取行动,恢复低而稳定的通胀,同时要对经济活动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从而保障金融稳定。“设计这样的‘软着陆’在历史上是困难的,当前的条件使其具有挑战性。” BIS指出,即便经济有可能滑入“滞胀”陷阱,但由于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框架的改善,以及对能源的依赖减少,1970年代型的那种滞胀不太可能重演。中长期看,BIS指出,政策制定者必须推进改革,以支持长期增长,并为更正常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设置奠定基础。 (21世纪经济报道)
全 文ALL

国际金融通讯(2022年第20期,总第81期)

2022年07月01日

BIS 金融与气候变化风险的预期管理 解决气候变化是当前最紧急的事项之一。然而,由于激励措施的问题,推进相关的改革十分困难。解决气候变化主要的受益人是尚未出生或者目前还没有发言权的年轻人,而成本却主要由现在可以做出行动的人来承受。哪怕所有人都同意必须采取行动,也很可能出现“搭便车”以规避由自己来承担成本的情况。不仅如此,变革成本的分布还十分不均匀,相关风险及成本主要由较为贫穷的群体及国家承担。按理说,一套设计合理的征税、补贴或者其他监管措施是能够不断推动转型的,但在现实中,上述措施明显不足。 金融部门能否发挥带头作用来引领绿色转型呢?实际上,金融部门同实体经济一样,面临着相同的激励措施问题。没有有效的政府措施,哪怕金融机构对于绿色的偏好能够促进绿色投资增加,估计幅度也十分有限。不仅如此,如果只有少部分参与者展现出绿色偏好,或绿色偏好不能对资本成本及可用性产生实质的、持续的影响,那么这一偏好可能导致套利甚至是欺诈行为。绿色转型本身还会带来两方面的金融稳定性风险:对绿色转型程度及速度的低估导致了原有排放密集型资产的风险敞口,同时,对绿色转型的高估也可能导致绿色资产及声称是绿色的资产定价过高,进而导致“绿色泡沫”。 私人金融市场的主要作用是反映实体经济的基本状况。因此,除非实体经济发出正确的信号,否则期望金融部门引领绿色转型是不现实的。这一不切实际的期望不仅会为金融部门本身带来问题,甚至可能会导致转型脱轨。然而,作为资源重新分配的一个关键渠道,金融部门必须避免转型风险的增加,并对绿色转型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1] PIIE 美联储试图战胜通胀 6月15日,PIIE高级研究员伽农撰文分析了美联储最新货币政策调整。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表示明年很可能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接近4%,说明要降低通胀率,失业率必然要上升一些。然而,伽农认为,经济前景要弱于美联储预期:要么失业率将高于美联储最新预期的4.1%,要么需要超过两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2%的通胀目标。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了0.75个百分点,为1994年来幅度最大的政策性加息。更重要的是,美联储将明年的预测峰值上调至3.8%,上调了1个百分点,为2007年以来的最高值;还将2024年的失业率预测从3.6%上调至4.1%,并预测通胀率迅速下降至2%左右。 6月10日公布的5月CPI数据和密歇根大学对家庭长期通胀预期的调查都显示,通胀压力比预期更为持久。这也说明美联储在抗击通胀方面一直落后于形势的变化。同时,随着美联储急于为经济降温、压低通胀,这一消息也促使市场参与者修改了对今年加息的预期。因此,FOMC的声明已在市场预期之内。债券收益率下降、股票上涨则表明,市场的紧张情绪也因美联储没有公布更高的利率预测而有所缓解。 尽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并不会引发经济衰退,但2023年出现经济衰退的概率正在提升,这也许是控制通胀率的必经之路。[2] 美联储 美元的国际地位及相关货币政策安排 6月17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演讲,表示美元对美国及全球的经济和金融市场都至关重要,并阐述了美联储围绕美元的国际地位而做出的货币政策安排。 美元是世界的储备货币,也是支付和投资中使用最广泛的货币。美元的国际化降低了美国家庭、企业和政府的交易费用及借贷成本,也降低了美国家庭及企业的风险对冲成本,有助于控制不确定性。对外国经济体来说,美元的广泛使用使借款人能够接触到更多贷款人及投资者,从而降低了他们的融资和交易成本。 鲍威尔从三方面讨论了货币政策对美元国际地位的响应。第一,美联储对价格稳定的承诺有助于人们对美元作为价值储藏手段保持信心。第二,美元的广泛使用可能会使得金融体系面临稳定性挑战,进而对家庭、企业及市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美联储推出了各种流动性便利的安排,如货币当局回购便利(FIMA)。这些机制为流动性提供了后盾,使美元资产的持有者及美元融资市场的参与者相信,当市场出现压力时,压力会得到缓解,进而促进了金融稳定性,并支持了美元的国际使用。第三,就前景来看,全球货币体系正在快速变化,可能会影响未来美元的国际地位。对此,美联储将于2023年推出线上的FedNow服务。针对加密资产及稳定币的飞速发展,美联储正在考察推行美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能否使已经十分安全及有效的国内支付系统获得进一步的提升。除此之外,美国CBDC可能可以帮助维持美元的国际地位。[3] 欧央行 欧元支付体系进入新阶段 6月16日,欧央行理事帕内塔发表演讲,讨论了泛欧支付解决方案的进展及未来的行动建议,并表明公共及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是欧元区成功应对当下挑战的关键。 在支付领域,欧洲一体化要求能实现域内无缝支付,并要求支付服务提供商能够在欧盟范围内运营、竞争和创新。因此,欧元系统推出了泛欧实时全额自动清算系统(TARGET system),创立了有效的批发支付系统,确保全欧元区的欧洲银行都可以获得央行货币,而单一欧元支付区(SEPA)则是通过私人工具建立的零售支付系统,也达成了相似的效果。SEPA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公共机构及私人中介的有效合作及持续的创新。 然而,用户端的欧元一体化进程却远慢于批发支付。因此,欧元区需要对银行卡、在线及移动支付方面,也实行SEPA。SEPA可以基于各个国家传统支付系统的偏好,提出欧元区共同的支付系统标准,进而降低私人企业提供泛欧支付服务的难度,而欧洲企业提供的泛欧零售支付系统不仅可以使欧元区获得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好处,还可以避免零售支付市场依赖于非欧洲供应商提供泛欧支付的情况。 同时,欧央行正在探索央行数字化货币(CBDC)作为现金补充品的可能性,确保在日益数字化的环境下,央行货币依旧可以被用于零售支付。欧央行认为,金融中介在分销和推广CBDC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设计上,CBDC将同私人货币共存,支持私人中介的创新活动。因此,数字欧元项目可以促进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合作,进而促进泛欧私人零售支付解决方案的形成。[4] 编译:贺怡源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助理 审校:胡志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1] Claudio Borio, Stijin Claessens, Nikola Tarashev, “Finance and Climate Change Risk: Managing Expectations,” https://www.bis.org/speeches/sp220607.htm [2] Joseph E. Gagnon, “The Fed Tries to Get Ahead of Inflation,” https://www.piie.com/blogs/realtime-economic-issues-watch/fed-tries-get-ahead-inflation [3] Jerome H. Powell, “Welcoming Remarks,”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speech/powell20220617a.htm [4] Fabio Panetta, “Bringing European Payments to the Next Stage: A Public-Private Endeavour,” https://www.ecb.europa.eu/press/key/date/2022/html/ecb.sp220616~9f8d1e277b.en.html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2年第26期

2022年06月27日

一、监管动态 (一)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强化大型支付平台企业监管促进支付和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发展工作方案》 6月22日,中央深改委会议再度提及,要推动大型支付和金融科技平台企业回归本源,依法依规将平台企业支付和其他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会议强调,要依法依规将平台企业支付和其他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坚持金融业务持牌经营,健全支付领域规则制度和风险防控体系,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要强化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和平台企业参控股金融机构监管,强化互联网存贷款、保险、证券、基金等业务监管。要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强化平台企业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加强平台企业沉淀数据监管,规制大数据杀熟和算法歧视。要压实各有关部门监管责任,健全中央和地方协同监管格局,强化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加强监管协作和联合执法,保持线上线下监管一致性,依法坚决查处非法金融活动。 (新华社) 点评 《强化大型支付平台企业监管促进支付和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发展工作方案》的出台,旨在推动大型支付和金融科技平台企业回归本源,健全监管规则,补齐制度短板,保障支付和金融基础设施安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支持平台企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银保监会:金融脱实向虚得到扭转 6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情况发布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肖远企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银行业保险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肖远企介绍,过去十年,银行贷款和债券投资年均增速分别为13.1%和14.7%,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同业理财、信托通道较历史峰值大幅缩减,金融脱实向虚得到扭转。 (新华社) 点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资产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与此同时,金融监管部门采取多种形式严厉处罚银行保险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一体推进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腐败惩治。 (三)证监会:着力加强金融风险防控 近日,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政治局审议金融单位巡视整改进展情况报告有关精神。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认识巡视整改的重要意义,坚决落实“四个融入”的要求,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扎实推进证监会系统巡视整改工作走深走实。要进一步加强党对资本市场的全面领导,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深化对新时代金融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着力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深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强化严的氛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发展之路。要把巩固拓展巡视整改成效,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当前经济金融工作重大决策部署更好结合起来,在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上更加积极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证券日报) 点评 党的十八以来,证监会坚持监管姓监,加强跨境跨市场风险预研预判,健全资本市场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有序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观点聚焦 (一)胡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持续增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胡滨研究员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经济保持繁荣稳定,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持续增强。 香港金融的亮眼表现来自于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竞争优势,又得益于内地经济的强大支撑。香港背靠内地,连接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仍存在资本管制的全球第一大银行业、第二大债券市场、第二大股票市场以及亚洲第一大财富管理市场。同时,香港与伦敦、纽约、新加坡等金融中心在金融基础设施、市场体系、法律制度等方面“无缝衔接”,这种双重定位是其他国际金融中心所不具备的。 胡滨研究员强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未来中央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给予香港一贯的政策支持,稳定并优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首先,进一步强化香港连接内地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纽带作用,顺畅香港内外金融交互渠道,优化双循环金融链接机制。其次,支持香港加快全球人民币业务离岸枢纽建设。最后,支持香港金融科技发展,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引导内地金融科技产业在香港设立机构,进行产品创新,打造金融科技试验田,提升香港金融科技全球竞争力。 (《经济日报》) (二)张明:美联储的陡峭加息:缘由、冲击与应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近日撰文指出,考虑到本次美联储加息与俄乌冲突两者相互交织,这两大冲击很可能导致全球经济重新面临滞涨的挑战。极其陡峭的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对新兴市场与美国金融市场的冲击都不会小。 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在外部冲击加剧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应该千方百计维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稳健的国内基本面是抵御外部冲击的首要前提;其次,新兴市场国家应该避免出现过大的经常账户逆差,过大的经常账户逆差通常会导致本币面临很大贬值压力;再次,新兴市场国家应该允许本币对美元汇率具有较大弹性,汇率浮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释负面外部冲击的力度;第四,新兴市场国家应该保留适当的资本流动管制,以防范出现资本大量流出与本币贬值预期之间的恶性循环;第五,新兴市场国家应该未雨绸缪,做好危机应对预案,尽量做到有备无患。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2年第26期

2022年06月27日

一、银行保险业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成绩单” 6月23日,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出席“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发展主要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银行业保险业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金融资产脱实向虚势头得到扭转,突出风险点的传染性外溢性明显收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逐步夯实。一方面,金融资产脱实向虚势头得到扭转。2017年至2021年,银行业总资产年均增速8.1%,回归至合理水平;另一方面,突出风险点的传染性外溢性明显收缩。稳妥化解不法金融集团风险,平稳推进中小银行风险处置和改革重组。坚决惩治掩盖不良资产,严厉打击做假账,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同时,社会金融秩序基本实现“由乱到治”转变。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发布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逐步夯实。此外,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日益提高。完善监管法律法规框架,持续健全资本管理、公司治理、监管评级等审慎监管规则。(证券时报) 二、年内九成百亿私募亏损 多只百亿量化产品跌破警戒线 今年来市场整体呈现出震荡调整态势,热点匮乏并且可持续性差,导致投资难度较大。在这样的行情下,私募基金的业绩也迎来考验。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有净值更新的94家百亿私募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亏损12.72%,今年除了桥水(中国)投资等10家百亿私募取得正收益外,近九成百亿私募业绩亏损。从回撤来看,今年已有18家百亿私募跌幅超20%,最大跌幅超30%。部分业内知名的私募机构今年以来的业绩也较为惨淡,一些头部老牌百亿私募今年以来亏损幅度均在15%以上。这种情况下,量化私募难以独善其身,多家百亿级量化私募旗下产品跌破止损线。另外,市场行情的低迷也影响到了新私募基金的发行备案。数据显示,4月备案私募产品数量环比下降31.96%;量化私募产品更是遇冷,百亿量化私募产品备案骤降64%。(每日经济新闻) 三、“21福建阳光SCP0044”本息兑付存在不确定性 6月20日,福建阳光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21福建阳光SCP004”债券应于2022年6月27日到期并兑付本息,截至本公告日,本期债券本息兑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福建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解释称,受宏观经济环境、新冠疫情及子公司受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控等多项因素的不利影响,该公司面临暂时性的现金流问题,本期债券本息兑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目前,该公司正在积极与持有人做进一步沟通,力争与持有人就本息展期兑付事宜达成可行方案。根据公告,本期债券存续金额6.5亿元,产品期限为270天,票面利率为6.50%,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兑付日为2022年6月27日。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发布公告的当天,福建阳光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的另一只债券“21福建阳光SCP003”到期,但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期债券的本息。(新浪财经) 四、6月多家银行收百万罚单 工行两分行被罚超500万元 近期,多家银行因超过期限或未向人民银行报送账户开立、撤销等资料,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原因收到央行大额罚单。十余家银行被罚金额超百万元,其中,工行两分行分别被罚超过500万元。6月17日,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披露了22条处罚信息,渝银罚〔2022〕19号显示,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被处罚款604.6万元。主要涉及六类违法行为,包括超过期限或未向人民银行报送账户开立、撤销等资料,存在占压财政资金行为,对外支付残缺、污损的人民币,未准确、完整、及时报送个人信用信息等。同日,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披露了31条处罚信息,长银罚决字〔2022〕1号显示,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被处罚款506.16万元。主要涉及五类违法行为,包括占压财政资金;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要求向金融消费者披露与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关的重要内容。(环球网) 五、美债收益率重挫 鲍威尔的言论加重经济衰退担忧 美国国债收益率全线重挫,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促使投资者涌入相对安全的美债市场避险。3-7年期收益率跌幅最大,此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将继续升息直至通胀回落,这加剧了市场人士对升息会压垮经济的担忧。当地时间23日,对货币政策敏感的2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12个基点至3.08%左右,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11个基点至3.16%,上周徘徊在3.5%附近。鲍威尔周三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半年度证词中重申,经济能否软着陆取决于美联储无法控制的因素。这促使欧洲美元期货交易员预计7月份会议上升息75基点的可能性达到100%。“鲍威尔曾说过,他的抗通胀承诺是无条件的,”约翰·汉考克投资管理公司联席首席投资策略师Emily Roland表示,“关键在于他们愿意看到经济增长恶化到哪种程度。这将是一种拉锯,今年美联储将只专注于履行保持物价稳定的使命,可能要把经济带到衰退边缘才能令通胀放缓。”(金融界)
全 文ALL

【NIFD季报】2022Q1银行业运行

2022年06月22日 曾刚

2022年一季度,在全球新冠疫情反复、地缘冲突加剧、国内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总资产扩张趋缓,净利润增速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总体风险抵补能力仍较为稳健。2022年3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357.9万亿元,同比增长8.6%,处于平稳增长阶段。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595亿元,同比增长7.4%,较2021年增速出现一定程度下降。2022年3月末,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1.97%,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1BP,净息差两年来首次低于2%。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91万亿元,增速回到4.5%,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低增长态势。整体不良贷款率1.69%,同比下降11个BP,整体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拨备覆盖率为200.7%,较去年同期增了13个百分点,连续6个季度上升,反映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在持续加强。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0.7%、12.25%、15.02%,各项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均略有下降。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覆盖率为143.2%,环比下降2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为61.22%,较上季末增加1个百分点,总体保持稳定态势。 展望2022年二、三季度,商业银行仍需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支持;夯实金融稳定基础,做好存量风险化解工作;聚焦负债成本和资产质量,保障银行业稳健运行。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2年第25期

2022年06月21日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人民银行、水利部召开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会 6月13日,人民银行、水利部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水利建设金融服务,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会议强调,要抓住关键,聚焦水利建设重点领域做好金融服务。各金融机构要配合好水利部门和水利企业,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重点、锐意创新、防范风险,聚焦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农村供水工程、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智慧水利建设等重点领域,发挥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会议要求,各金融机构要找准定位、创新产品、依法合规,切实加大对水利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用好新增的8000亿元信贷额度,抓好任务分解,强化考核激励,加大对国家重大水利项目的支持力度;国有大行要发挥资金和网点优势,加大对商业可持续水利项目的信贷投放;中小银行要立足辖区实际,对有还款能力、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等中小型水利项目,给予必要信贷支持。要创新还款来源、抵押担保等产品模式,发挥部门合力做好对水利项目的金融服务。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主审贷、自担风险,守住合规底线。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水利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短期内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方面,中长期内对粮食安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减灾防灾具有战略意义。水利部与人民银行共同部署推进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标志着部行合作开启了新篇章,金融支持水利工作进入了新阶段,有利于开创金融事业更好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的“共赢”局面。 (二)2022年一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396.39万亿元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2年一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资产负债表。初步统计,2022年一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396.39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357.9万亿元,同比增长8.6%;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12.81万亿元,同比增长18.8%;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25.67万亿元,同比增长5.8%。 金融业机构负债为360.27万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银行业机构负债为327.66万亿元,同比增长8.5%;证券业机构负债为9.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9%;保险业机构负债为22.85万亿元,同比增长6.1%。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我国银行业机构资产占金融业机构总资产的90.3%,远高于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总和。证券业机构资产在一季度同比增速最高,达到18.8%,明显领先于银行业(8.6%)和保险业(5.8%)。因此,从增量视角上看,我国金融业机构资产分布朝着更为平衡的方向发展,有助于推动金融结构的优化。 (三)关于防范冒用银保监会名义实施“清退回款”诈骗的风险提示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2年第4期风险提示。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从未设立或授权设立任何“官方回款”“清退回款”等渠道。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是金融监管机构职责,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不会向消费者收取任何名目费用。 不法分子常常以“官方回款”“清退回款”名义欺骗群众,编造“成功案例”,利用消费者急于回款、挽回损失等心理,以达到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消费者要谨防“回款”类诈骗侵害。 提醒消费者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警惕被不法分子套取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身份信息等个人敏感信息;小心不明身份人员提出的转账、收费、充值要求,防范连环诈骗套路;对不明来源的“小道消息”“内部消息”以及网站信息、微信群信息等网络平台传播的非官方发布信息,要提高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避免误入骗局,受到“回款”类等各种诈骗手段的侵害。 类似的诈骗手法有针对P2P网贷机构出借人的“回款”诈骗、“官方回款”诈骗以及“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解债上岸”“代理退保”“白条代偿”“银行直存”等,均是利用消费者急于解困、急于挽回损失等心理特点,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财产安全,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 (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点评 近期,不法网站假冒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发布带有“银保监会认证”“中国银保监会”等不实信息内容,并以“官方回款”“清退回款”等名义实施诈骗。上述诈骗行为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损害监管机构声誉,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投资、理性借贷观念,通过依法取得金融业务经营许可的机构获取金融服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观点聚焦 (一)王春英: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2022年5月份外汇收支形势回答了记者提问。 王春英表示,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保持顺差格局。一是银行结售汇延续顺差态势,5月份顺差规模为15亿美元,综合考虑远期结售汇、期权交易等其他供求因素,境内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二是涉外收支总体呈现净流入,5月份,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顺差77亿美元。三是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截至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1278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81亿美元。 与此同时,货物贸易、直接投资等实体经济相关跨境资金净流入维持较高水平,继续发挥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作用。5月份,货物贸易涉外收支顺差383亿美元,同比增长97%;直接投资涉外收支顺差5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受全球疫情等综合因素影响,服务贸易涉外收支逆差28亿美元,仍处于较低水平。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汇出季节性增加,规模与上年同期基本相当。 王春英强调,当前,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但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稳定经济增长政策措施持续显效,经济恢复的动能在加快,有助于我国外汇市场和国际收支继续平稳运行。 (中国金融新闻网) (二)李扬:应当高度关注美联储加息且缩表政策的外溢性影响 6月16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青花郎独家战略合作的“2022凤凰网财经(夏季)云峰会”召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在主题演讲中表示,“美联储加息的同时开始缩表,是今年国际金融界最大的事件。对于这一事件,我们应当更多关注它的外溢性影响,尤其关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李扬表示,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外溢性影响不可忽视。简单地说,当美联储扩表即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面对的是资本流入增加、利率下降、本币升值、美元贬值、本国的资产价格包括股市和房市的价格上升局面,虽然输入性通货膨胀也会发生,但总的来说,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好处多一些。相反,美联储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开始缩表和加息,其影响正相反:资金外流、利率上升、本币贬值、包括股市和房市在内的资产价格下降、通货紧缩等等,这些将导致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成本上升,发展动力下降等。总之,美联储实施紧缩政策,对世界的影响总体上是不利的。对此,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新浪财经)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