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FD季报】小阳春行情可持续吗?——2023Q1房地产金融

2023年05月24日 蔡真

房地产政策方面,政府部门在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底线基础上,推出建立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长效机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不动产“带押过户”服务,改善优质房企的资产负债表计划,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等新的积极性房地产政策措施,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 房地产市场运行方面,房价结束了持续17个月的环比下跌,下行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住房销售市场有所回暖,预期开始好转,住房销售面积同比上涨1.4%,住房销售额同比上涨7.1%,市场呈现“小阳春”行情。 房地产金融形势方面,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规模为38.94万亿元,但同比增速已下滑至0.3%;个人住房金融服务继续优化,个人住房贷款的平均放款周期缩短至三周,21个样本城市的首套房贷利率已步入“3”时代。房企的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3.3万亿元,同比增长5.9%;房企境内信用债(不包括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总额是1395.77亿元,同比增长11.88%;房企新增境外债主要用于违约房企债务重组,利用新发长期、低息债券置换原高息债券;房地产信托规模仍在持续压降。 房地产市场风险提示:一是从境内公开市场来看,未新增首次违约房企,这表明央行、银保监会实施的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金融“三支箭”等政策效果初显。二是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贷潮”的爆发,对于借款人来说,如果还款资金来自转贷或经营贷,会存在违规和财务风险。三是存量房“带押过户”模式的推行,能够缩短交易所需时长,降低交易的资金成本,但需防范新模式带来的交易风险。 对于未来形势,我们对“小阳春”行情的可持续性存疑。主要判断依据来自于调研中发现的微观主体行为的改变。购房人表现为两大行为特征:第一,刚需购房者认购犹豫,甚至出现下定后又撤回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年轻人普遍担心失业、收入预期不稳。第二,房贷提前还款诉求强烈。提前还贷在过往属于正常现象,但没有引起按揭余额下行,因为过去房价一直处于上升期,个人归还按揭贷款后出于改善性或投资性需求还会购买住房、还会使用杠杆,这使得个人按揭仍处于净增加的状态。当前提前还款逻辑完全不同于以往,购房人提前还款要么是为了替换成本更低的经营贷,要么是为了减少负债总额。居民提前还贷的目的已由过去的追求资产最大化转向为负债最小化,这是典型的资产负债表衰退信号。房企表现呈现两大行为特征:第一,市场约束力更强的民企普遍不拿地,新开工面积明显低于竣工面积,这反映出大部分民企对于市场的预期不乐观,不愿意投资。第二,部分房企出现“躺平”现象,自救意愿不强。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3年第19期

2023年05月22日

一、监管动态 (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18日上午在京正式挂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出席仪式并揭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以及人民银行、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仪式。 (新华社) 点评 在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促进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的重大举措。 (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持续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更好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北京、广东、深圳开展试点,优化升级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优化整合现有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相关政策要求,惠及更多企业;二是增大企业跨境资金运营自由度,允许跨国公司根据宏观审慎原则自行决定外债和境外放款的归集比例;三是支持跨国公司以人民币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四是简化备案流程及资金使用相关材料审核。 (中国人民银行) 点评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持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不断优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三)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坚决抑制汇率大起大落 2023年5月18日下午,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CFXC)2023年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CFXC主任委员、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出席并讲话,副主任委员、外汇局副局长王春英及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委员参加会议。与会委员围绕近期外汇市场运行情况展开讨论,就外汇市场改革、发展与规范等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有效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为增强货币政策自主性创造条件。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外汇市场汇率风险中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企业风险中性理念持续增强,银行风险中性管理不断夯实,有利于推动外汇市场行稳致远。 (中国人民银行) 点评 人民银行、外汇局将加强监督管理和监测分析,强化预期引导,对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遏制投机炒作有助于抑制汇率大起大落,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二、观点聚焦 (一)张明:数字货币如何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在《北大金融评论》上撰文表示,尽管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一系列内生缺陷,并受到货币竞争和外部冲击的影响,美元仍然具有强大的制度惯性和网络正外部性。数字货币的兴起则为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提供了数字化路径,稳定币以及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将为国际货币多元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的机遇。 (《北大金融评论》) (二)尹振涛:中国金融监管的新动向与重要意义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指出,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完善与改革是基于特定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的自然产物,既有主动因素也有被动因素,既有路径依赖也有突破创新,既有海外借鉴也有国内特色。中国金融监管的最新调整充分考虑了政策措施的适用性,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下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进一步鼓励金融创新;二是有助于提升全球金融竞争力;三是有助于维护本国的金融利益;四是有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五是有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盘古智库)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3年第21期

2023年05月22日

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 5月18日上午,在此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组建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揭牌,标志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正式成立,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从“一行两会”迈入“一行一总局一会”新格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15号鑫茂大厦,这里也是此前中国银保监会的办公地。与此同时,中国银保监会官网也变更为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李云泽在讲话中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转变职能、提升效能,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监管体系、监管规则,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长安街知事) 二、当前我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 物价仍在温和上涨 5月15日,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本次报告特别对广义货币与存款增长、国内通胀走势做出说明。《报告》称,今年以来物价涨幅阶段性回落,主要与供需恢复时间差和基数效应有关。本轮物价回落客观上有三个因素:供给能力较强;需求复苏偏慢;基数效应明显。《报告》指出,未来几个月受高基数等影响,CPI将低位窄幅波动。随着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市场需求稳步恢复,供需缺口趋于弥合,对价格的带动会逐步增强,加之基数效应消退,下半年通胀中枢有望温和回升,CPI可能逐步向往年均值水平靠拢。《报告》强调,当前我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通缩主要指价格持续负增长,货币供应量也具有下降趋势,且通常伴随经济衰退。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特别是核心CPI同比稳定在0.7%左右,M2和社融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不符合通缩的特征。中长期看,我国经济供需总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居民通胀预期平稳,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证券时报) 三、可转债受投资者青睐 两大风险需注意 可转债的全名是可转换债券,是债券的一种,通俗来说就是上市公司的借条,持有可以获得票面利息以及本金的偿还。除此之外,投资者还可以将手中持有的可转债转换成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所以股票的上涨,也会带动可转债价格的上涨。当然,转债的持有者可以选择转股,也可以选择持债。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参与可转债挣钱最简单的方法是打新。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只是参与可转债打新,风险相对较小。只要能中签,等它上市之后,基本上都能获取一定收益。毕竟可转债本质上还是债券,如果最终不能转成股票,发行公司就有还本付息的义务。同时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以下两种情况就存在相当风险了:一是以配债方式参与新可转债投资。可转债打新之前,先买入一定比例的股票。而股票的不确定性要明显超过可转债;二是在二级市场上做可转债的短线买卖,这存在较大风险。T+0的交易模式,会激发很多参与者的短线博弈心理。(信息时报) 四、安信信托启动兑付 信托业风险化解全速推进中 5月12日,安信信托发布通知称,公司已启动转让款支付流程,安信信托的风险化解和自然人兑付呈现实质性进展。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监管持续趋严,信托行业风险化解工作亦不断推进。业内人士表示,当下风险化解和业务转型已成为信托业发展的两大主题,越来越多信托公司后续将继续加大风险化解和防控力度。安信信托发布的通知显示,根据上海维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有转让意愿的安信信托自然人投资者签署的《信托受益权转让合同》,维安公司须于2023年5月15日前支付第一笔转让款。目前公司收到维安公司来函,确认已启动转让款支付流程。今年以来,多家高风险信托公司处置现新进展。信托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监管助力下,未来信托业风险处置工作将逐步加速,信托公司不仅需要注意化解存量风险,还应做好风险的提前识别,进一步完善日常的风险监测排查,确保风险控制靠前发力。(上海证券报) 五、美债违约风险高悬 市场仍需严阵以待 距美国政府债务违约的时间又近了一步,美国国会两党依然陷在有关债务上限谈判的僵局之中。随着违约日益临近,市场对于美国债务违约可能引发经济金融震荡的担忧情绪也愈发升温。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国会两党最终就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依然是市场的主要预期,但鉴于民主党与共和党目前的分歧依然较大,因此,谈判过程预计并不会非常顺利。在此期间,市场的情绪预计将较为敏感。近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多次警告,在目前法定上限31.4万亿美元的情况下,财政部部署的非常手段大概仅能维持到6月初。需要提高债务上限以避免发生经济灾难。若债务上限迟迟未被提高,则“非常规措施”将被用尽,财政部手头现金也将被用完。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债务上限谈判僵局还未引发美国主要金融市场的强烈恐慌,因为市场仍认为最终债务上限问题将会有惊无险地渡过,美国两党的拉扯最终也将如“泡沫剧”一般迎来大结局,毕竟美国政府在历史上还未发生过真正意义上的实质性违约。(金融时报)
全 文ALL

【NIFD季报】2023Q1全球金融市场

2023年05月22日 胡志浩

2023年第一季度,整体通胀下行但仍处高位,核心通胀黏性十足且久居不下,促使美欧货币政策仍保持紧缩状态;同时,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美欧银行业危机事件强化了美欧将停止加息甚至出现降息的预期。对于美欧国债市场而言,受银行业危机影响,美欧国(公)债收益率曲线水平在3月份扭转上行态势,转为下行;同时在加息的背景下,曲线斜率均处于倒挂状态,且倒挂程度均创历史之最。日本货币政策保持稳定,受美欧银行业危机影响,国债收益率曲线水平和斜率由震荡转为下行。2023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愈显衰退特征,银行业危机导致的信贷紧缩以及亟需解决的债务上限问题也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同时增加了美联储政策制定的难度。展望未来,在美国通胀缓慢下降的基准条件下,美联储可能于6月停止加息,以观察和评估紧缩政策的累积和滞后效应。未来,美国国债曲线倒挂或将进一步加深;待美联储停止加息,美国国债曲线斜率将维持震荡;直至美联储开启降息,曲线斜率将随之走陡。 2023年一季度,在美欧紧缩幅度放缓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通胀高企、资本外流、债务危机和货币贬值的压力也有所放缓,国债收益率波动趋缓。由于经济环境和政策取向不同,新兴经济体国债利率走势也不尽相同。其中,印度采取跟随美欧加息政策,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呈现“熊平”态势;俄罗斯和巴西货币政策保持稳定,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保持震荡;土耳其受强震影响采取降息措施,叠加大选不确定,汇率持续贬值,国债收益率曲线震荡上行;中国经济温和复苏但内生动力不足,在保持市场流动性宽裕的背景下,国债利率在历史低位保持小幅震荡。 2023年第一季度,中美国债利差仍处于倒挂区间,但逐渐收敛。其中,中美3月期国债利差倒挂加深,降至-295BP;10年期国债利差处于震荡态势,整体上升42BP,升至-63BP。未来,伴随美国停止加息,中美3月期国债利差将保持震荡态势;综合考虑美国经济衰退预期、中国经济复苏,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或将处于震荡上行态势。 2023年一季度,美元指数呈现震荡回落格局,全球主要货币兑美元汇率升贬不一。其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维持在6.7至7.0的区间,稳中有升。综合考虑中美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路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将延续双向波动的格局。 2023年一季度,加密资产价格显著上涨。截至4月中旬,比特币和以太坊已经回到2022年6月市场动荡前的水平,成为一季度表现最好的风险资产类别。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美国通胀降温、美联储未来加息预期减弱、FTX破产以及一系列监管执法行动展开使得利空出尽抛盘疲软,以及人工智能的火热。上述因素使得加密资产在波动中不断上涨。但与加密资产行业关系密切的三家美国银行在3月份相继破产,其风险传导使得全球第二大稳定币USDC与美元短暂脱锚,这也意味着加密市场与传统金融体系的融合不断加深,已初步形成了风险双向传导的格局。 2023年一季度,美欧加密资产监管进一步趋于严格,法案、草案频出,监管层执法行动力度也显著加大。与美欧不确定性的监管环境相反,中国香港对加密资产展现了开放包容的态度,正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全面的数字资产监管框架:对于无抵押加密资产,香港将之单独归类为“虚拟资产”,并推出全新的持牌要求和监管规则;对于稳定币,将受到《支付系统及储值支付工具条例》的监管;对于代币化证券,则根据“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的原则由《证券及期货条例》监管;对于NFT,将根据其实质,部分归类为代币化证券进行监管、部分作为虚拟资产监管。 数字美元仍处研究论证阶段,是否推进其研发仍需论证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决策者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数字美元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二是数字美元的方案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可能产生哪些风险。一言以蔽之,这仍是收益-成本的权衡取舍问题。在收益层面,美联储主要关注国内国际支付系统的改善、金融普惠、货币政策执行以及美元国际地位的维持,且美联储仍将稳定币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潜在方案。在设计特征、成本和风险方面,美联储主要关注隐私、互操作性和对银行系统的影响。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NIFD季报】财政空间收窄,地方偿债压力加重——2023Q1地方区域财政

2023年05月19日 殷剑峰

2023年第一季度财政特征主要表现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同增,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同降。其中一般公共预算中收入增速缓慢,支出增速较快,一般公共收入增速主要以非税收入为支撑。第一季度财政支出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和社保就业民生支出、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以及债务付息支出三个方面,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化解债务压力。政府性基金收支增速同降,反映土地和房地产市场持续冷却。政府债务整体发行较快,发行增速和债务存量增速居高,但净融资能力较低,偿债压力较大。 第一季度央地财政空间同步收窄,中央财政表现为一般公共财政减收增支,政府性基金增收减支,地方财政表现为一般公共财政增收增支,政府性基金减收减支。综合来看,第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收支增速均高于中央,中央政府性基金收支增速均高于地方。反映在赤字上为中央顺差收窄,地方赤字扩张。中央财政收支顺差缩小,主要表现为一般公共财政收支顺差的缩小和政府性基金收支顺差的扩大;地方财政收支逆差扩大,主要表现为一般公共财政赤字的扩张和政府性基金赤字的缩小。从债务上来看,中央政府债务水平稳定,但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持续加重。 第一季度多地财政增收增支,地方政府一般公共财政收支均保持正增长,但地方财政收入回升并没有改善地方财政压力。多地土地财政持续低迷,土地出让金大幅下滑,进一步缩减地方可用财政空间。地方债务发行加速,债务存量增速持续上升,债务空间收窄,同时隐性债务管控更加严格,多地进入偿债高峰,债务还本付息压力较大。 2023年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力”重在对于财政资金的统筹,“提效”主要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发挥财政支出和引导作用。第二季度财政收支趋势延续,地方财政压力会持续加重。一般公共财政收支增速预计同增,但政府性基金收支增速持续负增长,不过降幅可能会收窄。2023年债务进入集中偿付高峰期,债务压力集中于地方政府,还本付息压力会进一步加重。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NIFD季报】经济修复、动能传导与政策选择——2023Q1国内宏观经济

2023年05月18日 张平

在货币政策持续收紧以及通胀有所下行的情况下,2023年一季度,美国10年期国债实际收益率均值已超过1.3%,较去年同期提高200个基点,实际利率提升对经济的紧缩作用正逐步显现。最新公布的美国一季度GDP环比增长折年率仅为1.1%,相比去年四季度2.6%的增速明显放缓,也低于预期的2%。 2023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5%,比前三年同期平均增速低0.5个百分点,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经济未来还有一定修复空间,另一方面可能反映了我国经济潜在增速有所下降的现实。总体来看,今年一季度我国第一产业增长良好、第二产业因外需走弱等因素增速由升转降,第三产业增速有所回升但仍存在较大上升空间。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但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同时全球经济仍处在下行阶段,我国货物出口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因素。在此情况下,应持续关注经济修复的斜率变化,继续恢复和扩大需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于结构性失业问题应制定专门的政策加以有效应对。针对目前的经济形势,一是加快扩大内需政策的接续落地;二是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三是针对就业研究制定专项政策。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NIFD季报】宏观杠杆率再度攀升——2023Q1宏观杠杆率

2023年05月16日 张晓晶

2023年一季度的宏观杠杆率从2022年末的273.2%上升至281.8%,共上升了8.6个百分点,升幅明显。全社会债务增长基本保持稳定,名义经济增速较低是宏观杠杆率增长的主要原因。预计全年宏观杠杆率将提升8个百分点左右,呈现“前高后稳”的整体趋势。 居民杠杆率重回上升趋势,主要拉动因素仍是个人经营贷,居民住房贷款保持着低增速。随着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回暖,居民杠杆率仍可能继续上升。 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上升幅度最大,提高了6.1个百分点,杠杆率水平也达到历史高点。企业债务的增加并没有对应到企业投资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从负债到投资的时滞、还本付息导致的债务增长以及可能存在的资金空转。 政府杠杆率升幅较小,财政“加力提效”的效果仍然有限,提前批债务发行不及预期。地方政府专项债工具有局限性,较难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