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FD季报】美债长期利率飙升,巴以冲突扰动汇市——2023Q3人民币汇率

2023年10月24日 张明

2023年第三季度,美元指数强势上涨,全球主要国家货币兑美元大多贬值。2023年6月30日至10月19日,美元指数升值了2.8%。除瑞士法郎、港币兑美元小幅升值外,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加元、澳元、新西兰元等货币均兑美元贬值。 2023年第三季度,美元指数上行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10年期美债收益率显著上行;二是巴以冲突导致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进而造成全球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未来一段时间,美元指数仍将在高位盘整,大致在100-110的区间内运行,短期内有突破110的可能性。 2023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7.1至7.3的区间内波动。外汇市场上多重因素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但内因(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放缓)仍是2023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的主导型因素。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面临一定不确定性。在乐观情景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止跌回升,预计在7.0-7.2的区间内运行。在悲观情景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继续面临贬值压力,预计在7.3-7.5的区间内运行。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3年第43期

2023年10月23日

一、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 刷新2022年11月以来新低 在外围持续走弱和巴以冲突恶化的背景之下,A股市场19日迎来大跌。20日早盘,上证指数在经历了将近230个交易日之后,再度跌破3000点。从走势上看,全A指数、沪深300、中证1000、中证500等指数其实更为凶险。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波杀跌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围市场。全球资产之锚——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昨晚达到5%左右水平。这意味着全球股市的估值将受到极大压制。而从国内来看,随着最近地方债的持续发行,资金利率也在上行。不过,并非没有利好。最近央企持续发布增持和回购计划,ETF份额更是在下跌过程当中持续增加。而从9月份的经济数据来看,向好迹象也是非常明显。未来,随着美债收益率的回落,市场仍可能迎来“升机”。(券商中国) 二、房贷“转贷降息”生意套路翻新 多地银行提示贷款中介风险 近期,记者以咨询业务为由联系了多家广东区域的贷款中介,发现部分中介机构提供“转贷降息”业务背后实际仍是房贷转经营贷,即引导消费者使用过桥资金结清房贷,再将房屋以企业法人、参股人的名义抵押给银行,向银行借出经营贷。但事实上,在内部审批、高额低息等层层包装下,这些贷款中介机构与银行并无关联,而是诱导消费者进行系列违规操作。近期,河南、湖北、贵州等多地银行就发布声明,提醒消费者贷款中介风险,并否认在贷款业务上与中介机构存在合作。除银行外,监管方近期也发布风险提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夏监管局10月初发布关于防范不法贷款中介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风险提示,其中提醒消费者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警惕陌生电话或短信以“低息快捷”“贷款额度已批”等名义推销贷款业务的行为,不随意向他人提供个人敏感信息,不随意授权他人办理金融业务。(第一财经) 三、大连银行现券做市权限被暂停 年内多家银行债券交易违规被处分 近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消息称,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做市业务存在违规行为,被予以严重警告自律处分。目前,大连银行的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做市业务权限已被暂停,并限期整改。实际上,这并非大连银行首次因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违规而受到处分。根据交易商协会于今年4月28日公布的信息,大连银行在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期间,违规开展为他人暂时持有债券的相关交易,规避相关监管规定,虚增做市交易量,由此受到严重警告和责令改正处分。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0家银行因不同类型的债券交易违规行为而受到处分,涉及债务融资工具承销等业务。如今年4月份,江西银行等多家银行由于为相关机构违规代他人持有债券提供了便利条件而被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另有某地农商行在承销发行工作中,未按照发行文件约定开展余额包销,挤占了其他投资人的正常投标,影响了发行利率而受到处分。(证券日报) 四、违规担保超4亿元 荣科科技被通报批评 19日晚,荣科科技公告称,近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具的《关于对荣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给予纪律处分的决定》,对荣科科技及原控股股东辽宁国科实业、原实际控制人、时任董事长兼总裁何某某、原董事崔某某等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并将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并向社会公开。事由为荣科科技2020年、2021年间的4笔违规担保行为,涉及担保金额累计高达4.058亿元,均未履行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近日,该股股价异动,2个交易日大涨近40%。市场传闻称荣科科技与“超聚变”公司为同一控股股东,有资产注入预期等,并称“超聚变”成为华为昇腾、鲲鹏服务器份额增长最快的合作伙伴。不过,昨日晚间,公司公告表示,未有与超聚变进行资产注入及股权合作的计划,对资产注入等猜测与事实不符。在鲲鹏服务器方面,公司未参与鲲鹏服务器的研发,不存在股权合作关系。个别自媒体将公司列为“鲲鹏概念股”疑似市场炒作行为。(数据宝) 五、巴以冲突搅动金融市场 全球经济或面临新风险 随着新一轮巴以冲突持续升级,其对于全球经济的衍生影响也逐渐显现——国际油价出现剧烈波动、避险资产黄金价格上涨、中东股市一度全面下挫,美股军工、能源股大涨。路透社指出,这场冲突给本就因乌克兰危机升级受到冲击的全球稳定带来新的不确定性,打击市场信心,且妨碍全球范围遏制通货膨胀的努力。当前,国际原油价格已经有所反应。截至10月13日收盘,WTI原油主力合约暴涨5.8%,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大涨5.58%,重返90美元/桶上方。而事实上,在此次冲突爆发前,由于沙特、俄罗斯等OPEC+国家推动减产,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已重新走高,到9月末已经超过90美元/桶,开始向100美元/桶冲击。多位市场人士则表示,市场很可能会进入一段时间的避险状态,但短期波动后各类资产将趋于平稳。但也有分析师强调,新一轮巴以冲突尚需随着时间而清晰,其持续时长、激烈程度以及是否会外溢到其他地区等才将成为判定其对全球资产价格以及经济影响程度几何的关键因素。(中国基金报)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3年第41期

2023年10月23日

一、监管动态 (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加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地市级分支机构管理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10月19日消息,为进一步加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出口信保公司)地市级分支机构监督管理,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地市级分支机构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坚持问题导向,充分考虑出口信保公司地市级分支机构实际情况,着力解决监管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引导该公司更好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更好服务外贸企业。《通知》集中体现有效性、精准性、前瞻性三方面特点,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全面强化内部管理。从人员管理、岗位制衡、业务范围、风险合规、内部控制、内部监督等方面系统性规范了对出口信保公司地市级分支机构的管理要求。 二是规范系统建设和数据管理。要求出口信保公司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地市级分支机构业务数据的独立统计和财务数据的独立核算,按时、准确报告监管信息。 三是明确监管要求和监管职责。要求参照保险公司中心支公司相关监管要求对出口信保公司地市级分支机构实施监督管理。按照属地监管原则,进一步明确了相关监管(分)局的监管职责,提升监管质效。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点评 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导各监管局切实加强出口信保公司地市级分支机构的监督管理,全面提升其内部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程度,对于发挥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工具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允许境外非金融机构作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出资人 《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一是调整部分事项准入条件。结合近年修订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同步调整机构设立和股东准入条件,落实业务分级管理规定,完善财务公司专项业务准入条件。 二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宽境外机构入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准入条件,允许境外非金融机构作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出资人,取消境外金融机构作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出资人的总资产要求。 三是推进简政放权工作。简化债券发行和部分人员任职资格审批程序,取消非银机构发行非资本类债券审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部门和内审部门负责人任职资格核准事项,改为事后报告制,明确资本类债券储架发行机制。 四是完善相关行政许可规定。总结近年来非银机构行政许可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对股东资质的审查,完善行政许可条件、程序等相关规定。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点评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了《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对于加强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稳妥推进对外开放具有积极意义。 (三)人民银行:2023年三季度3家拒收人民币现金的单位及责任人被罚 为维护人民币法定货币地位和流通秩序,切实保障公众使用现金的权益,提高全社会对维护人民币现金使用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0〕45号)有关精神,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人民银行在“信用中国”网站对2023年第三季度因拒收现金受到行政处罚的主体进行了专项公示。 本次公示的行政处罚主体共3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时间范围为2023年7月至2023年9月底,处罚金额分别为1500元、20万元和1万元。 (人民银行) 点评 人民银行对2023年三季度3家拒收人民币现金的单位及责任人进行处罚,有助于广大经营主体应强化法治观念,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杜绝拒收人民币现金行为。 二、观点聚焦 (一)黄益平:提升金融科技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近日指出,从国内数字金融业务发展和业务能力的角度来看,我国在国际上应该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数字金融创新在过去主要是集中在国内市场,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境“走出去”“引进来”的业务。将来国内的金融科技机构要在国际市场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政府应该做的是适当地降低一些交易成本,让整个运行的环境变得相对更顺畅一些,而不是直接推动数字金融机构走出去。要创造的是条件,去探索什么样的工作可以使得这样的业务交往做得更容易。 (第一财经) (二)张明: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与制度改革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近日指出,目前,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环境阻碍短期内汇改终极目标的实现。在过渡期内,张明建议设立人民币篮子汇率的年度宽幅目标区制度,并辅之以必要的资本流动管制。例如,设定人民币对CFETS货币篮子汇率指数每年±10%的目标区。只要人民币篮子汇率的升贬值幅度处于一年10%以内,中国央行不进行任何干预,让汇率完全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只有等一年内人民币篮子汇率波动超过正负10%,中国央行才选择进行干预。这种汇率制度有利于增强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的灵活性与透明度、防止短期内汇率大起大落以更好地稳定市场预期。 (领导文萃)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3年第40期

2023年10月16日

一、监管动态 (一)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10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实施意见》强调,在未来五年基本建成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努力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更加普及、经营主体融资更加便利、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更加有力、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机制更加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更加有效、普惠金融配套机制更加完善的目标。 《实施意见》提出,要优化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产品服务,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有效实施,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质量,发挥普惠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作用。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引导各类银行机构坚守定位、良性竞争,完善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要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聚焦加快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完善中小银行治理机制、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工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要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和金融能力,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提升普惠金融法治水平,加强政策引导和治理协同,健全重点领域信用信息共享、风险分担补偿等机制,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实施意见》明确,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有效落实到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要强化监测评估,建立健全评价体系。要推进试点示范,积极稳妥推广成熟经验。要加强组织协调,优化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强化中央与地方联动,因地制宜、协同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点评 十年来,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普惠金融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多层次普惠金融供给格局逐步确立。《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实施到期后,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有必要持续发力、补齐短板,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实施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 (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发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发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 此次发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共28个,覆盖银行、证券、保险、支付等领域,既有金融行业落实监管政策,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在提升服务水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的良好实践,又有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在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工作中发现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问题,以及金融管理部门在落实金融司法与监管协同、推动纠纷多元化解、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成功经验。 下阶段,金融管理部门将继续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工作力度,指导和推动金融行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金融产品,更安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点评 通过发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推动行业举一反三、以点带面,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水平和金融服务质效。同时帮助广大金融消费者了解金融惠民利民政策,提高金融安全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切实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营造和谐健康金融环境。 (三)农村中小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全国农村中小银行3862家,70%以上的法人机构在县域,营业网点近8万家,承担了绝大部分乡镇金融服务空白和机构空白覆盖任务,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2023年6月末,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5.4万亿元、16.1万亿元,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近八成,是金融支农支小的主力军。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要力量,农村中小银行专注服务当地、专注支农支小,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了解农民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青海省农信社广泛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建设破解农村贷款难题,做到“家家都授信、户户能贷款、村村有人办”,累计评定信用村占全省行政村的80%以上,农牧信用户占全部农牧民户数的70%以上。湖南浏阳农商行与地方政府联合开展“党建引领村官行动”,选派金融村官入驻当地行政村,全体员工下沉到基层一线,把金融服务真正搬到田间地头,通过驻村办公、全覆盖走访等方式,实现普惠金融的直达、秒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贵州农信社搭建掌上金融服务平台“黔农云”,实现外出务工人员基础金融服务“一键办理”,依托平台发布就业信息,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和法律维权服务。常熟农商行发起设立的兴福村镇银行深入农村生产生活,结合所在地风土人情、乡村经济和产业特色,开发了菌菇、烤烟、大棚、运输等30多款特色贷款,努力满足客户差异化的贷款需求。 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引领农村中小银行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理念,聚焦“三农”领域急难愁盼问题,主动适应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产业变化,持续提高金融服务适应性,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充分发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作用。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点评 农村中小银行网点多、分布广,是离农民最近的金融机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监管理念,推动农村中小银行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主动适应农业农村产业变化,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提升金融全面助力乡村振兴质效。 二、观点聚焦 (一)IMF:下调明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2.9% 10月1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0%,2024年将增长2.9%,2024年增速较今年7月预测值下调了0.1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当前全球经济继续从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中复苏,但复苏进程仍然缓慢且不均衡。尽管全球经济在今年早些时候展现出了韧性,但经济活动仍不及疫情前水平,各国分化趋势日益扩大。 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放缓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增速均低于3.8%的历史(2000年至2019年)平均水平。 具体来看,发达经济体今年预计将增长1.5%,明年预计将增长1.4%,与今年7月预测值持平。美国和欧元区经济预计今年将分别增长2.1%和0.7%,明年将分别增长1.5%和1.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预计将增长4.0%,明年将增长4.0%,明年增速较7月预测值下调0.1个百分点。中国经济预计今年将增长5.0%,明年预计增长4.2%。 IMF预计,随着货币政策收紧,加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预计全球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8.7%稳步降至2023年的6.9%和2024年的5.8%。总体来看,大多数国家的通胀形势预计到2025年才能回到目标水平。 IMF建议,多国已接近其紧缩周期的峰值,不需要进一步收紧;要提高长期经济增速,需通过结构性改革实现,特别是侧重于治理、企业监管和对外部门的改革;多边合作有助于确保所有国家取得更好的增长成果;各国应致力于限制地缘经济割裂、努力恢复对基于规则的多边框架的信任,以提高透明度和政策确定性,帮助促进全球共同繁荣。 (中国新闻网) (二)欧佩克:上调未来二十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 10月9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发布《2023年世界石油展望报告》,预计未来20年石油需求将继续增长,到2045年,全球石油需求将达到1.16亿桶/日,比2022年的9960万桶/日增长约16.5%。 这份报告指出,欧佩克对2045年全球石油需求的最新预测比去年报告中的预测值增加了约600万桶/日。欧佩克同时预计,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将达到1.02亿桶/日。 欧佩克在报告中称,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将主要来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地区,这一预测是基于对未来20年全球人口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预期。欧佩克预计,到2045年,世界人口将比2022年增加约15亿,达到95亿;全球经济总量将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到2045年将达到270万亿美元。 欧佩克报告指出,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全球能源需求。尽管发达国家已经设定了扩大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目标,以实现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但目标与现实日益冲突,实现目标所需的投资“明显滞后”。 据欧佩克预测,为满足持续增长的全球石油需求,到2045年,石油行业所需投资将达到14万亿美元。这一预测值高于去年报告中预估的12.1万亿美元。此外,欧佩克还支持开发减少排放的技术解决方案,如碳捕获和碳储存。 (经济参考报)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3年第42期

2023年10月16日

一、加强监管合作应对“一带一路”金融风险 “一带一路”倡议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硕果累累,经贸合作质量效益双重提升,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不断健全,民心民意根基持续夯实。然而,相较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建设,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资金融通领域的合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这反映出国际金融合作的复杂性。其一,各国的金融体系根植于其独特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制度背景,这使得金融合作往往受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而更加困难;其二,上述背景差异进一步导致各国金融监管体系和合规标准等方面的差异,需要系统设计各国金融监管合作的方式;其三,各国和国际金融体系均包括多种参与主体,如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市场、企业等,加之不同机构之间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各国之间的金融合作亟需建立充分互信的合作机制,同时协调和平衡多方利益。(国际金融报) 二、警惕“保单升级”黑产骗局 10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该局在日常监管中发现,北京地区出现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将消费者邀约至所谓的“保险公司营业场所”,诱导消费者进行所谓“保单升级”,实则为骗取保费或保单贷款。不法分子或是以保单复效升级为借口,通过现场POS机刷卡转走消费者缴纳的续期保费;或是编造保单更新领取利息等理由,利用消费者手机隐蔽操作办理保单贷款,并以收取手续费。为切实防范金融黑灰产损害消费者权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提示广大消费者:牢记“三注意”,警惕“保单升级”黑产骗局。一是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警惕陌生来电和短信。二是注意保护个人财产安全,谨慎向他人支付转账。三是注意增强依法维权意识,积极向有关机关提供线索。(广州日报) 三、警惕利用AI新型技术实施诈骗的风险 10月13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警惕利用AI新型技术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当前,AI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个性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也给网络诈骗带来可乘之机。如不法分子通过面部替换、语音合成等方式,制作虚假图像、音频、视频,仿冒他人身份实施诈骗,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此类诈骗手段迷惑性、隐蔽性较强,诈骗金额较高,为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示:一、网络渠道“眼见”不一定为实。“拟声”“换脸”等合成技术的一大特点即“以假乱真”,不法分子可利用此类技术轻易伪装成他人,并通过快速筛选目标人群、定制化诈骗脚本,精准实施诈骗。二、转账汇款务必核验对方身份。面对自称“熟人”“领导”等通过社交软件、电话等以各种理由诱导汇款,务必核验对方身份。三、保护好照片、声音等个人信息,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下载陌生软件、注册陌生平台或添加陌生好友,对个人社交账户的安全状况保持警惕。(新京报) 四、三德科技踩雷中融信托产品 7500万元信托产品逾期兑付 10月11日,三德科技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购买中融信托产品的本金及投资收益未收到。据三德科技公告,经自查,公司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购买中融信托产品金额共计8500万元。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的、尚未到期的其他理财产品余额2.6亿元,均为全国性国有股份制银行和证券公司的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中低风险产品。鉴于上述信托产品投资款项的收回尚存在不确定性,并基于非保本理财产品的性质,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兑付或者仅部分兑付的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该等信托计划的相关进展情况,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值得注意的是,中融信托的停兑风波正在持续发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微光股份、金房能源、金博股份、南都物业、咸亨国际、安邦电气、中瑞泰、先锋电子、药石科技、安记食品、三德科技、润歌互动、安利股份等十多家上市公司公告踩雷中融信托旗下信托产品。(深圳商报) 五、美债收益率持续攀升 相关风险隐现 日前,有着“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记者尼克·蒂米拉奥斯发文警告称,美国长债收益率飙升正在摧毁经济软着陆的希望,借贷成本猛增可能大幅放缓经济增长,并增加金融市场崩溃的风险,进而可能削弱美联储今年再度加息的理由。展望后市,美债收益率狂飙何时休?业内人士认为,短期来看,美债收益率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不排除进一步冲高的可能性;但着眼长期,美债收益率见顶回落是大趋势。虽然美国经济仍保持一定强劲,但近期部分数据也出现了边际回落迹象,叠加美债利率持续高企,预计将滞后性地对美国经济构成压力,美联储进一步加息概率偏低。由于预计美国货币紧缩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美债利率料将持续高位运行,短期难言见顶。(上海证券报)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3年第40期

2023年10月07日

一、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 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三季度例会于9月2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央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综合施策、校正背离、稳定预期,坚决对单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落实好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优化大宗消费品和社会服务领域消费金融服务,继续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新京报) 二、恒大集团多名核心人员涉案接受调查 9月28日晚间,中国恒大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本公司接到有关部门通知,本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本公司股份由2023年9月28日上午9时正起于联交所停止买卖,并将继续停止买卖直至另行通知。”知情人士透露,在相近时间段内被带走的恒大核心成员,还包括许家印二儿子许滕鹤,他曾主导恒大财富的工作;恒大前CFO潘大荣,主要负责恒大系资金运作;恒大地产集团、恒大物业集团前董事长甑立涛。在此之前,其他要员比如前地产集团董事长柯鹏、恒大财富法定代表人及执行董事杜亮等,均已在接受调查中。9月24日,中国恒大发布境外债务重组内幕公告称,附属公司恒大地产集团正在被立案调查。作为恒大帝国的创始人和绝对实控人,许家印在此时被控制,最直接的冲击便是他积极推进的债务重组进程。种种迹象显示,针对恒大系的调查工作已全面展开,这个万亿商业帝国似乎正走向落幕。(第一财经) 三、“无证上岗”基金销售违规 3家银行被监管谈话 近日,又有三家银行因基金代销问题被开罚单。9月27日晚间,安徽证监局一连发布三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涉及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九江银行合肥分行,还有徽商银行。部分银行或分行存在基金销售人员、相关负责人等存在“无证上岗”,没有将基金销售保有规模、投资人长期投资收益等纳入分支机构和基金销售人员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等违规行为,被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有业内人士指出,基金代销在银行端属于中间业务,这几年来银行转型需求强烈,基金代销收入受到银行重视。然而,基金销售市场竞争激烈,互联网销售渠道崛起,大渠道存在优势,马太效应明显,部分中小银行及相关地方分行,想要发展基金销售业务,却在人员配备、资质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出现违规销售等情况。监管加大对此类违规行为的打击,有利于净化基金销售市场空气。(中国基金报) 四、光云科技“踩雷”中融信托 上市后未曾盈利,光云科技却“踩雷”中融信托。公告显示,光云科技于2023年4月至7月间,购买了中融信托发行的非保本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本次“暴雷”的为圆融1号I,原本应于9月23日锁定期到期,信托利益将于到期后3个工作日内任一工作日予以支付。9月22日,光云科技公告,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上述信托产品的本金及投资收益。其进一步称,已就信托产品逾期兑付的事宜与中融信托进行了多次沟通。截至目前,未收到中融信托方面的正式文件回复。目前光云科技正在积极联系各相关方,督促中融信托尽快向公司兑付已到期信托产品投资本金及收益。同时准备相关材料,通过各类法律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潜在损失。而光云科技购买的剩余中融信托产品将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期间陆续到期,这意味着光云科技面临着陆续逾期的可能风险。(界面新闻) 五、美国经济软着陆未定 衰退风险仍偏高 富达国际发表第四季投资展望时指出,美国经济数据偏强,市场对经济软着陆预期提升。不过,韧性趋势能否延续仍存不确定性,因为经济衰退风险仍偏高,预计出现周期性衰退的可能性达60%,未来12个月美国失业率将上升至4.4%至6.5%。而且,紧缩货币政策的成效只是延迟而非失效,特别是当企业明年开始为其债务再融资时,情势或会急速逆转。虽然通胀于第三季降温,但部分迹象显示,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未如预期般迅速传导至实体经济,例如许多企业正透过订立多年的存款协议赚取利息,却尚未开始支付疫情期间以超低利率累积债务应付的利息。富达认为紧缩货币政策的成效只是延迟而非失效,特别是当企业明年开始为其债务再融资时,情势或会急速逆转。同时,包括工业及通讯服务等行业的供应链压力未除,预期未来6个月物价将录温和升幅,通胀问题并未解决。美国利率或维持高水平一段时间,富达认为,这是个冒险的策略,尤其是在大量企业债务到期的高墙即将显现下。(智通财经)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3年第38期

2023年10月07日

一、监管动态 (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 9月2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销售办法》),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销售办法》共6章50条,将保险销售行为分为保险销售前行为、保险销售中行为和保险销售后行为三个阶段,区分不同阶段特点,分别加以规制。一是保险销售前行为管理,对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业务范围、信息化系统、条款术语、信息披露、产品分类分级、销售人员分级、销售宣传等进行规制。二是保险销售中行为管理,要求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了解客户并适当销售,禁止强制搭售和默认勾选,在销售时告知身份、相关事项,提示责任减轻和免除说明等。三是保险销售后行为管理,对保单送达、回访、长期险人员变更通知、人员变更后禁止行为、退保等提出要求。 《销售办法》是金融监管总局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切实提升保险消费者获得感的重要举措,是完善行为监管制度体系、构建保险销售行为监管框架的基础环节。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点评 保险销售行为直接影响保险消费者权益,近年来监管部门收到了大量因保险销售不规范导致的纠纷投诉。《销售办法》的出台,体现了金融监管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有助于提升保险行业销售行为规范性,有效增强保险消费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 业务试点 进一步推进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澳门金融管理局决定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一是优化投资者准入条件,支持更多大湾区居民参与试点。二是扩大参与机构范围,新增符合要求的证券公司作为参与主体,为“南向通”“北向通”个人客户提供投资产品及相关服务。三是扩大“南向通”“北向通”合格投资产品范围,更好满足大湾区居民多样化投资需求。四是适当提高个人投资者额度。五是进一步优化宣传销售安排,引导金融机构为大湾区居民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下一步,内地和港澳金融管理部门将修订完善相关实施细则或业务指引,推动各项举措尽早实施。同时,根据试点情况持续优化“跨境理财通”业务,稳妥有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支持大湾区建设。 (中国证监会官网) 点评 自两年前正式启动以来,“跨境理财通”稳步发展,已被区内投资者视为实现多元化资产配置的便利可靠的跨境投资渠道。特别是在今年全面通关恢复以来,大湾区内的跨境理财需求得以进一步释放。这些新举措将进一步提升“跨境理财通”的吸引力,有助于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促进内地与港澳经济融合发展。 (三)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3年第三季度例会 9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三季度(总第102次)例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际经济贸易投资放缓,通胀仍处高位,发达国家利率将持续保持高位。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动力增强,但仍面临需求不足等挑战。要持续用力、乘势而上,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加快经济良性循环,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增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促进物价低位回升,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落实好调增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实施好存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央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综合施策、校正背离、稳定预期,坚决对单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落实好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优化大宗消费品和社会服务领域消费金融服务,继续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落实新发放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调降首付比和二套房贷利率下限,推动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落地见效,加大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融政策措施,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切实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会议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打好宏观政策、扩大需求、改革创新和防范化解风险组合拳,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效能,兼顾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 二、观点聚焦 (一)张青松:持续推动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 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青松出席第十二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并讲话。 张青松表示,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形成了广泛覆盖、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4000多家商业银行、187家非银行支付机构有效满足了经营主体和消费者的支付需求。我国个人银行账户拥有率已超过95%,高于中高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居全球第一。随着我国支付行业从快速发展期进入成熟期,一些问题也逐渐水落石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正确认识、理性对待、对症下药,共同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张青松指出,要进一步营造健康生态,激发支付行业持续发展动力。一是加强行业规划设计,直面深层次的机制性、制度性问题,疏通制约行业发展的淤点堵点。二是加快转变发展观念。大型商业银行、头部支付机构要发挥“头雁”作用,致力成为合规发展、示范引领、行业尊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杆企业。支付机构要强化公司治理,完善治理结构、规范股东行为、强化内部监管。清算机构要切实发挥对国家决策部署和重大规划的服务支撑作用。三是积极培育全球视野。要在做好中国居民境外支付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适应当地居民支付需求的“中国方案”。继续提升我国支付清算服务的便利性和竞争力,为境外来华人士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务。 张青松强调,支付行业要始终如一做好中秋、国庆、杭州亚运会、“双十一”等重要时期和行业峰值的服务保障工作,为拉动消费、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金融新闻网) (二)刘国强:四方面工作推动普惠金融再上新台阶 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出席“2023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暨数字经济开放研究平台学术峰会”开幕式并致辞。 刘国强表示,普惠金融发展在中国取得积极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渠道丰富,全国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目前,银行在乡镇的网点覆盖率达到98%,基础的支付服务村镇覆盖率达到99%。 二是金融服务可得性有效提升。2023年8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7.8万亿元,增速连续3年保持在20%以上;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达到了6025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1/3,占活跃经营主体的一半;涉农贷款余额54.98万亿元,增速连续20个月高于各项贷款。 三是金融服务成本不断降低。2023年8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8%,比2018年末下降1.7个百分点。 围绕下一步工作,刘国强表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普惠金融的认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聚焦民生福祉;要坚持促进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强化科技赋能和数据引领;要坚持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入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 刘国强表示,要从以下四方面工作推动普惠金融再上新台阶:一是强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为经营主体提信心、添合力;二是夯实涉农金融服务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三是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推动普惠金融扩面增效;四是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注重普惠金融安全发展。 (中国金融新闻网)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