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周报 2024年第12期

2024年03月25日

一、恒大地产涉嫌欺诈发债208亿 近日,恒大地产涉嫌债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已由证监会调查完毕。经查明,恒大地产在5期、共208亿元债券发行文件中,分别引用了存在虚假记载的2019年、2020年年报相关数据,涉嫌欺诈发行。恒大地产5期债券的发行,中信建投为其中4期的唯一主承销商;中诚信国际作为受托资信评级机构,对5期债券及发行主体都给出了最高的AAA评级;普华永道则对恒大地产2019、2020年年报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发行人律师为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专业人士认为,尽管目前尚未看到证监会对相关中介责任追究的消息,但并不意味着这些机构不需要承担责任。针对中信建投等中介机构在恒大地产欺诈发行案中的责任问题,多名律师和财会审计专家表示,鉴于该案所涉财务造假金额巨大,证监会应对中介机构进行调查,若中介机构存在未能“勤勉尽责”情形,可能要被证监会处罚并承担连带民事赔偿责任。(央广网) 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 七类情形将被认定为“重大风险” 3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下称《办法》)。《办法》明确,监管评估将分为评价单一维度风险水平、评定综合风险水平等级、特殊情形调整评级三个步骤。其中,综合风险水平等级的评定采用权重法,总分值为100分。具体来看,公司治理、业务经营、资金运用、资产负债管理、偿付能力管理、其他方面六大维度的权重分别为:22%、14%、22%、14%、14%、14%。根据《办法》,综合风险等级划分为1—5级,数值越大风险越高,处于重组、被接管等状态的公司直接列为S级。同时,《办法》还设置“履行环境社会治理(ESG)责任情况”作为特别加分项,对开展绿色保险、普惠保险较多的人身保险公司,给予适当加分。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此次《办法》的出台和实施,将有利于落实“高风险高强度监管”的监管导向,合理配置机构监管资源,真正落实分类监管要求,引导人身保险公司形成差异化发展的竞争格局。(证券时报) 三、需关注区域信用资质分化及尾部风险继续暴露的可能 据中诚信国际报告,近期多省财政厅厅长发文总结当地2023年财政运行情况,并披露了地方债务化解的进展。具体来看,各地化债手段包括债务置换、设立应急周转基金、加大资金统筹、推动平台转型升级等。伴随各地“1+N”化债方案落地实施,部分省份债务化解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河南提出累计争取22个县市入选财政部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连续5年完成隐性债务化解计划,风险总体可控,同时全省融资平台数量有序压减;内蒙古表示全面清理偿还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实现无分歧账款清零,存量隐性债务规模大幅下降,高风险地区数量持续减少,地方债务风险逐步缓释,截至2023年底,11个地区实现隐性债务清零,一批地区风险降级。当前宏观经济修复仍面临一定压力,地方财政及城投基本面实际改善情况仍待观察,仍需关注区域信用资质分化及尾部风险继续暴露的可能,此外,需把握好地方债务化解与稳定增长的平衡,推动地方债务问题在中长期发展中解决。(大河财立方) 四、基金机构提示债市短期波动风险 2024年以来,债券市场走势一直稳中有升。记者注意到,2月27日当天,全市场6000余只债基中,约3500只复权单位净值创下自成立以来的新高。截至3月15日,当周全市场6000余只债基中,收益率为正的不到1000只。具体来看,仅仅一周的时间,有超过2000只债基的跌幅超过0.1%,200余只债基跌幅超过0.3%,甚至有纯债型产品的单周跌幅超过1%。业内人士分析称,排除部分债基权益仓位偏高、持股集中度偏高等因素外,债券收益率上行,尤其是长端利率债调整是导致债基净值回调的重要因素之一。3月份,多个期限国债收益率波动明显,在大幅走低后又迎来回升。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例,数据显示,其收益率自今年年初以来一路下跌,在3月6日跌破2.3%大关。但此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便开始逐步抬升,3月13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至2.34%,但随后又开始逐步回落。(中国证券报) 五、全球最大数据中心运营商遭狙击 做空机构称AI将放大其缺电风险 美国做空机构兴登堡研究将矛头对准了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运营商Equinix,称其涉及重大会计操纵,兜售虚假的人工智能愿景,让内部人士套现数亿美元。当地时间周三(3月20日),兴登堡在官网公布了对Equinix的调查报告,调查过程包括审查Equinix的财务和诉讼记录,采访了37名Equinix的前员工、以及行业专家和竞争对手,发现Equinix操纵了与AFFO(调整后经营基金)有关的会计处理。兴登堡发现,作为REIT,Equinix的一项关键盈利指标AFFO较同行溢价约86%。在经过多渠道调查之后,兴登堡估计2023年这一指标被高估了至少22%。这份做空报告还提到,前员工透露,这种会计操纵行为是高层管理人员指使的。上周,Equinix的首席执行官Charles Meyers和执行主席Peter Van Camp分别辞去了职务,过渡到了较小的岗位。兴登堡称,他们“将接力棒(以及潜在的爆雷)交给新任CEO,自己则悄悄退到幕后。”综合诸多因素,兴登堡研究“相信Equinix的巨大估值溢价、宣称的市场领导地位,以及增长前景将很快逆转”,并披露了做空Equinix股票的决定。截至发稿,Equinix盘中跌逾4%,盘前跌幅一度超过11%。(财联社)
全 文ALL

杨涛:建设金融强国需做好“五篇大文章”

2024年03月22日

全 文ALL

科技金融——中国创新金融的实践

2024年03月21日

全 文ALL

【NIFD季报】中央政府发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可期——2023年度地方区域财政

2024年03月19日

2023年全国财政收支持续紧缩,收入增长动力不足,财政支出持续提升,同时政府性基金收支增速持续负增长,土地财政难以为继。财政压力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地方财政收支逆差进一步扩张,土地财政也难以支撑地方政府建设投资需求。同时地方债务风险提升,地方债上半年重在“稳经济”、下半年重在“防风险”,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规模创新高,城投平台进入全面管理,城投债融资规模创历史新低。 2023年财政的主要特征为中央发力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中央政府一般公共财政支出大幅提速,同时加大了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2023年安排转移支付10.56万亿元,首次突破10万亿元。全年中央政府加杠杆,一方面,中央发行1万亿元特别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后续特别国债发行或将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央行配合准财政工具助力地方政府化债。 当前地方债务风险不断抬升,多地财政已经处于严重紧平衡状态,严重影响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资和基本发展,因此,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正逢其时,主要目的是拓宽政府财源,提升地方政府的投资积极性和投资效率,进而提升经济发展动能,保障财政长期可持续发展。第一,要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职能由“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建立新型的政府和市场关系:配合市场化改革精简政府行政;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投资界限,逐步分类别、分行业建立政府投资项目清单、目录;深化改革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推动地方政府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便利化政务服务水平,提高基层政府的服务能力。第二,进一步理清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关系。优化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支出责任划分比例,适当扩大中央政府事权,持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推进转移支付体系改革。第三,推进地方税收体系改革,培育地方政府财源。地方主体税种占比较低,难以支撑基本公共支出,健全地方税体系可以适当调整现有共享税比例。同时,适当扩大现有地方税种的征税范围,探索新税种的征收可能性来补充地方财力,完善地方税种体系建设。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

2024年03月13日 胡滨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作为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监管对象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其有效性问题备受关注。本文以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及相关的广义信贷作为核心研究对象,基于2010—2021年中国银行业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为否决项,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使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明显提升,风险显著下降,相比于微观资本监管,其对商业银行的约束作用更明显;作为“隐形”否决项,广义信贷监管同样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城商行与农商行的风险约束更加显著。补充性检验一方面通过双重差分模型进一步证明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会促使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广义信贷水平,进而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另一方面通过XG⁃Boost决策树模型进行反事实分析,估计宏观审慎与微观监管在资本充足率上的差距,结果表明,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发挥了正向风险约束功能。本文深入剖析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核心内容和理论机制,为其政策有效性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并推动商业银行稳健发展。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10期

2024年03月18日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人民银行召开柜台债券业务座谈会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柜台债券业务座谈会,研究部署落实相关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陆磊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柜台债券业务作为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推动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柜台债券业务发展空间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希望各家机构密切配合,完善柜台债券业务规则,做好柜台债券交易、托管、结算、做市等系统建设和内部协同,加快形成市场效应。柜台债券业务开办机构要切实防范风险,做好内控管理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为个人、企业和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投资交易券种和交易方式,促进柜台债券业务平稳健康发展。 (人民银行) 点评 人民银行召开柜台债券业务座谈会对于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有关精神,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拓展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具有积极意义。 (二)证监会: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近日,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议强调,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会议强调,证监会系统要把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贯通起来,牢牢把握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统筹推进今年各项工作。具体包括: 要把防风险作为首要任务,突出稳字当头,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综合施策,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持续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妥处存量、严防增量。要依法从严监管市场,抓紧谋划严把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入口关、加强上市公司和证券基金期货机构监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健全监管执法制度机制,强化监管问责,坚决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要坚持通过深化改革强本强基,尊重规律、尊重规则,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有力服务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要依纪从严管理队伍,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强化主体责任落实,驰而不息纵深推进证监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力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监管铁军。 (证监会) 点评 证监会召开会议,就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作出明确部署,充分体现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对于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意义。在当前市场形势下,本次会议将增强市场信心。 (三)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抓紧牵头建立监管责任归属认领和兜底监管机制 3月13日下午,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指出,要坚决做到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着力加强金融监管法治建设,加快弥补短板弱项,严肃查处“关键事”“关键人”“关键行为”,真正把板子打准、打痛。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抓紧牵头建立监管责任归属认领和兜底监管机制,推动落实“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要求,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进一步强化央地协同,真正做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 点评 在金融监管上,过去以机构监管为主的金融监管体系容易导致在金融业务交叉环节出现监管空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监管责任归属认领和兜底监管机制对于建立健全长效金融监管机制具有突出重要意义。 二、观点聚焦 (一)周诚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日前表示,发展养老金融本身,首先是一个精算问题,其次是一个制度设计问题,最后才是金融问题。金融的本质是动员储蓄并将之转化为投资,解决好其中的流动性转换、期限转换和信用转换。金融不能创造无源之水,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有一个解决好老龄化问题和养老保障的整体资金需求规模估算及其演变路径预测,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整体养老金精算。如果精算问题不解决,就无法进行长周期和跨周期的考虑,既解决不好资金需求的来源问题,也解决不了管理投资问题。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 (二)陈道富:金融的人民性和金融的中国特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道富近日指出,金融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在中国土地上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化金融体系。这个金融体系一定是能以市场方式实现国家战略的,是更加开放、有效、有良好治理和监管的安全稳健的金融体系。这套金融体系一定是人民服务人民的过程,在平衡不同人民群体利益冲突下推动人民整体福祉提高,更合理分配和良性循环中,通过人民努力奋斗构筑出来的。 (长安街读书会)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4年第11期

2024年03月18日

一、有力有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3月13日下午,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会议要求,要有力有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提高项目“白名单”对接效率,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促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配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债务重组、置换。(证券时报) 二、注意高热度跨境ETF风险 近期,景顺长城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ETF(QDII)的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溢价。特此提示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这已经是该基金自2月以来第18次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公告。2024年3月14日开市起至当日10时30分,该基金再度停牌。这已是3月以来,该基金的第9次停牌。同样被基金公司频繁提示溢价风险的ETF还有很多。截至3月13日,华夏野村日经225ETF(QDII)的场内溢价接近8%;工银瑞信大和日经225ETF(QDII)的场内溢价接近6%。3月以来,这两只基金的溢价风险提示公告数量分别达到10次、5次。这些高溢价ETF都有一个相似的特征,都属于跨境ETF。跨境ETF之所以容易出现高溢价,且短期难以消除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场内外供需不平衡。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由QDII基金的特性决定的。QDII额度的不足,导致了这类基金场外申购上限较低,因此场内的高溢价就难以通过场内外套利机制得到快速消除。(上海证券报) 三、MLF降息预期落空 债市调整风险可控 3月15日,央行开展130亿元7天期逆回购和387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鉴于当日有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和4810亿元MLF到期,当日央行实现净回笼910亿元。1年期MLF中标利率为2.5%,保持不变,此前债市的降息预期落空。对于没有调降MLF利率,业内人士分析指出,2月全面降准落地,5年期以上LPR报价已大幅下调,其对信贷投放及房地产行业的支持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开年货币政策在稳增长、稳楼市方向全面发力,当前正处于政策效果观察期。当日,10年国债收益率开盘一度跳升,随后震荡回落。至收盘国债期货全线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37%,10年期主力合约涨0.14%,5年期主力合约涨0.07%,2年期主力合约涨0.03%。中证转债收盘上涨0.33%。有分析观点认为,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MLF利率的值虽然下行空间有限,但债市调整风险可控,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持续低于MLF利率运行;未来MLF还有下调可能,10Y国债区间也将相应下移。(新华财经) 四、内地居民赴港投保 相关风险值得关注 近日香港保险业2023年度数据出炉,内地访客新造业务保费590亿港元,占香港保险业个人业务总额32.6%。香港通关之后,经历了二季度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集中爆发,到三季度、四季度持续回落,赴港购险是否“划算”一直受到投资者热议。据香港保监局公布数据显示,终身寿险、危疾及医疗保险是内地访客投保的主要险种,其中终身寿险和危疾险占保单份额的55%和34%。中信建投研报指出,从收益率来看,香港地区分红储蓄险产品的中长期预期收益率可达年化6%左右水平。相对分红储蓄险的受欢迎程度来说,香港重疾险在内地保险业存在一定的“争议”。“香港的重疾险大部分是终身型的,带有分红性质,保额有一定的增长优势。”业内人士表示,内地重疾险可选终身或者定期,选择更多一些。同时还要考虑跨境理赔、汇兑等风险。(广州日报) 五、散户爆亏66亿 韩国多家券商、银行被罚 当地时间3月11日,韩国金融市场监管机构宣布,经调查发现,多家券商、银行向韩国散户投资者不当销售金融衍生品,导致投资者损失巨大。截至2023年12月,该金融衍生品的未偿余额达18.8万亿韩元,今年前2个月损失金额约1.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6亿元)。韩国金融监督院(FSS)表示,将依法惩罚投资产品销售中的不当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制裁、罚款。这份调查结果公布后,韩国券商股遭遇大幅下跌,截至当地时间3月11日收盘,韩国投资证券公司母公司韩国投资控股公司大跌5.7%,NH投资证券公司下跌2.3%,Mirae Asset Securities下跌4.5%。韩国分析人士警告称,FSS的赔偿准则比预期更强。根据准则,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必须向散户投资者赔偿至少30%的损失。如果赔偿金额超过1万亿韩元,部分银行股股价或将出现短期剧烈波动。(券商中国)
全 文ALL

多学科视角下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研究新进展

2024年03月11日 董昀

从多学科视角梳理了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新进展。研究发现,主流经济学以“理性-均衡”冶框架为基础强调基于经济基本面和金融贸易联系的传染机制;新近发展起来的叙事经济学强调非理性因素对金融危机传染的影响,初步论证了“经济叙事”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为金融危机传染提供了新的学科视野;经济地理学将“距离”和“空间”概念纳入主流经济学研究框架中,为验证金融危机的空间溢出效应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鉴于国际经贸格局调整、全球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等外生冲击推动全球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持续上升,提出深化研究的进路和方向,包括加强跨学科协同研究、积极应对全球不确定性冲击,以及探究统筹经济发展与金融安全的有效路径等。
全 文ALL

2024年全球经济展望:滞胀格局的新变化

2024年03月11日

全 文ALL

张明:2024年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有望显著缩小

2024年03月11日

全 文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