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金融强国建设要强调中国特色,从三方面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2024年01月04日

全 文ALL

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值得期待

2023年12月26日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3年第53期

2024年01月02日

一、重点加大对金融领域逃废债等虚假诉讼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12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依法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依法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介绍主要情况,通报2023年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金融犯罪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葛晓燕在会上介绍,在民事检察方面,高质效办理金融领域民事监督案件,重点加大对金融领域逃废债、“砍头息”“套路贷”等虚假诉讼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证券时报网) 二、49个地区违规新增隐性债务415亿元 国家审计署周二发布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指出,49个地区违规新增隐性债务415.16亿元、20个地区违规发行专项债券198.21亿元、54个地区至2022年底暂付款余额1481.39亿元等影响财政安全的问题。截至报告发布,审计的相关地区已整改516.27亿元。其中,针对违规新增隐性债务问题,46个地区已将违规举借的196亿元隐性债务录入政府隐性债务统计系统,通过废除政府回购条款、支付拖欠工程款等偿还隐性债务110.21亿元,追责问责44人。针对专项债券管理存在的问题,8个地区多渠道增加76.51亿元专项债券项目的预期收入,提高收益与融资规模平衡度。2个地区调整专项债券支持项目的设计方案或结算模式,剔除之前违规包含的商业性内容,已整改5.06亿元;44个地区追回或用财政资金置换被挪用的专项债券31.93亿元,5个地区已支出闲置资金23.25亿元。(界面新闻) 三、岁末上市公司密集加购“董责险” 临近岁末年关,上市公司间再次掀起一波购买董责险(即“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的小高潮。记者统计发现,以公告日期为准,12月以来,已有21家A股上市公司选择购买董责险;今年以来,已有232家上市公司宣布为董监高购买或续购责任险。业内专家表示,董责险可以解除投保公司董监高履职的后顾之忧,有助于提高公司信誉和赔偿能力,是促进现代公司治理的有效工具。但同时,董责险并非万能,需注意其中的除外情形。据《中国上市公司董责险市场报告(2023)》显示,已发生的董责险索赔中,最主要的原因与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行为有关,其他原因可能包括雇佣不当行为与股东派生诉讼,至于内幕交易与操纵市场情况,考虑到参与主体的主观故意可能性较大,一般很难索赔成功。(经济参考报) 四、无证上岗、违规考核频发 多家银行基金销售违规被罚 日前,三家银行分支机构因基金销售业务违规被监管采取责令改正措施。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0多家银行(含分支机构)被各地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出具警示函、暂停接受新投资人开立交易账户等措施,案由涉及相关人员无证上岗、违规考核、销售误导、风险评测问卷不完善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基金代销的重要渠道,银行代销基金要“苦练内功”,建议银行全流程规范销售业务。在产品准入环节,对代销产品进行充分尽调与审核,审慎选择,严控代销产品准入环节;产品销售环节,严格遵守代销业务销售规范,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不得采取夸大、虚假宣传等方式误导客户购买产品;售后环节,对代销流程进行回溯跟踪,提升销售队伍职业素养,加强专业学习,提升合规意识。(中国证券报) 五、美国处在史上最大信贷泡沫中 市场崩盘即将到来 华尔街最悲观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对即将到来的市场崩盘发出警告,称美国正处于“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信贷泡沫”之中。擅长从尾部风险中获利的黑天鹅基金Universa Investments的创始人马克•斯皮茨纳格尔此前曾警告称,市场崩盘甚至会比1929年更严重。而在最近接受采访时,他表示,由于美国信贷市场的巨大泡沫,市场崩盘越来越近了。斯皮茨纳格尔表示:“我们正处于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信贷泡沫中。这完全是因为人为的低利率、人为的流动性,这在金融危机以来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贷泡沫就此结束,它们会爆开、且没有办法阻止它们爆开。债务需要得到偿还,否则就会以违约告终。当然,目前的债务负担已经到了无法偿还的程度。”除了斯皮茨纳格尔之外,也有其他市场专家在警告称,随着利率上升对经济造成影响,一场信贷事件即将到来。美国银行表示,过去10年利率处于极低水平时累积的债务即将遇到麻烦。该行补充称,随着借贷成本上升,预计约有1万亿美元的民间债务可能出现违约。(智通财经)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3年第51期

2024年01月02日

一、监管动态 (一)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3年第四季度例会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四季度(总第103次)例会于12月27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利率、准备金、再贷款等工具,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成效显著,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顺差稳定,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预期趋稳,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际经济贸易投资放缓,通胀出现高位回落趋势,发达国家利率保持高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动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挑战。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精准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推动经济良性循环。 (中国人民银行) 点评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的召开,有助于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配合,强化政策统筹,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效能,兼顾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二)人民银行:将制定非银支付机构监管条例实施细则 12月28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会上表示,条例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出台的金融领域首部行政法规,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对于推动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经济网) 点评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的出台进一步厘清了支付产业各方权利义务和责任边界,赋予监管部门依法行政权力,有力夯实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法治基础,标志着支付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行了修订,形成《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正式发布,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办法》共六章五十二条及附录,坚持审慎性、全面性、匹配性、有效性原则,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风险治理和管理责任。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责任,界定三道防线的具体范围和职责,压实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责任。二是规定风险管理基本要求。明确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建立操作风险管理基本制度、操作风险偏好和传导机制,建立健全操作风险的管理信息系统,培育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三是细化管理流程和管理工具。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对操作风险进行全流程管理。规定了内部控制、业务连续性管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业务外包管理等操作风险控制、缓释措施的基本要求,建立操作风险情况和重大操作风险事件报告机制,应用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等三大基础管理工具以及新型工具。四是完善监督管理职责。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要检查评估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行业协会应当发挥自律和服务作用。五是在《办法》附录中对部分规定内容的含义进行了说明和举例,以便于银行保险机构落实执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点评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监管规则,提升银行保险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二、观点聚焦 (一)黄益平:金融科技创新试点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12月21日出席了第11届数字金融大会并以“数字金融的开放与发展”为题发表演讲。黄益平指出,数字金融的开放与发展对于建设金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金融科技试点,黄益平认为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试点的核心目标在于,在中国式监管沙箱框架下,如何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为创新业务提供更大的可能性与空间。因此需要在这些方面寻求更为平衡的解决方案,同时关注未来创新业务可能呈现的各种新形态。如何在动态、灵活的支持创新业务的同时,对其进行规范将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二)张明: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值得期待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明近日指出,中国宏观经济增长正处于自身修复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正在出台一揽子政策来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加大力度稳增长促发展的信号。据此判断,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明显好于2023年,家庭与企业等微观主体的感受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差距在2024年也有望显著缩小。2024年中国GDP增速有望达到5.0%,CPI增速有望达到2.0%,这一增长前景值得期待。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全 文ALL

宏观审慎政策管理跨境资本流动的有效性:研究进展与政策启示

2023年12月25日 张明

宏观审慎管理工具作为管理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工具,在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愈加受到重视。聚焦外汇的宏观审慎政策通过直接影响跨境资本流动来降低资本流动风险, 聚焦国内的宏观审慎政策通过降低国内金融风险从而有可能对跨境资本流动产生间接影响。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外汇宏观审慎政策主要通过信贷、银行非核心资金和未对冲的外汇风险三种渠道抑制跨境资本流动及其风险,虽然有效性总体得到认可,但不同渠道间依然存在一定异质性;第二,虽然外汇宏观审慎政策的跨境溢出和政策漏损受到的关注较少,但已有研究基本证实了政策漏损的存在及其对有效性的影响;第三,部分聚焦国内的宏观审慎政策会对跨境资本流动带来间接影响,且主要通过信贷渠道抑制跨境资本流入风险。本文在总结当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展望和政策建议。
全 文ALL

张晓晶 | 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

全 文ALL

做好“五篇大文章”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3年12月28日

全 文ALL

中国社科院杨涛:数字化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金融大有可为

2023年12月22日

全 文ALL

张明 | 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回顾与展望

2023年12月22日

全 文ALL

【NIFD季报】健康保险:以结构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2023Q3保险业运行

2023年12月27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我国健康保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速放缓带来的转型压力,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健康险传统业务结构以重疾险为主、医疗险等为辅。2023年前10个月,健康险供给侧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疾险的主导地位继续受到削弱,新单保费仍在下降;二是普惠型补充医疗险的主流模式走向制度定型,减缓人民群众“因病致贫返贫”效果显现;三是医疗险市场进一步细分,带病体保险创新值得关注。 重疾险的主导地位呈现不断削弱态势,可以归结为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两个方面。行业发展方面,代理人渠道正在进行深刻转型,人海战术逐渐失效,增员驱动模式难以为继。客户需求方面,医疗险的快速发展对重疾险形成了“挤出”效应,重疾险在医药费用补偿方面的功能被取代是趋势性的。 在医疗险的两个新兴领域当中,一是以“惠民保”为代表的普惠型补充医疗险,其主流模式走向制度定型,但是保障程度和覆盖城市的数量仍需提高,业务规模做大尚需时日,亟需上升到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层面加以明确定位。二是带病体保险仍然局限于小众市场,业务模式的成熟有待时日。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