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乐观时 谨防经济恶化引致全球市场二次冲击 经济下滑与失业提升迫使全球各国政府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实施强力的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措施。以目前处于全球疫情震中的美国为例,为应对近期出现的美元流动性危机,美联储不但迅速将利率降至零,还开启了无限量QE,通过MMLF、PDCF、CPFF、美元流动性互换等一系列工具为经济各个环节输血。在美联储开启强力干预后,美元指数回落、vix恐慌指数回落、金价回升、美债收益率下降,显示美元流动性紧张的局面暂时缓解,各类资产被集体抛售的局面告一段落。财政刺激方面,当地时间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了国会表决通过的超2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对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的企业和居民提供紧急救助。对美国政府强力刺激措施的预期驱动美股反弹,标普500指数本周上涨10.26%,体现了市场对于相关措施积极效应的认可,悲观情绪得到暂时的修复。
2020-03-28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 稳增长与稳杠杆的艰难平衡 无论是800 年债务变动的大历史,还是1970 年以来的四次全球债务浪潮,高债务过后往往都伴随着危机或衰退。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也经历着明显的周期现象,2008-2016 年共上升100 个百分点。2017 年后开始了平稳去杠杆,三年连续12 个季度宏观杠杆率维持在240%~246%之间波动。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债务和GDP 均产生冲击。据推算,2020 年名义GDP 增速将滑落至6%左右,同时债务增速将有所提高,最终导致杠杆率攀升10 个百分点左右。未来的政策重点仍在于稳增长与稳杠杆间的动态平衡,包括用改革而非刺激的办法稳住总需求、容忍宏观杠杆率的适度上升、资源配置与风 险配置相匹配,以及针对公共部门特别是国企与融资平台精准去杠杆。
2020-03-27
中国“战疫”经济政策的多元化特点 2月下旬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在疫情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世界各国开始纷纷停工停产,供需两侧均面临衰退风险,全球经济可能由此走向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当中。3月以来,各国纷纷祭出逆周期宏观政策,全球多个国家与地区宣布大幅降息。而财政方面,多国都出现了教科书里才有的直升机撒钱政策。由于在疫情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中国境内的疫情已经基本受到控制,大多数省份的新增确诊病例已经实现连续多日的本土零增长,这也让饱受疫情困扰的世界各国纷纷向中国的战疫经验取经。但是在宏观经济政策上,中央政府看似并没有跟随世界各国的逆周期扩张政策,这也引发了市场的一些议论。
2020-03-27
中国股市或难独善其身 但仍具韧性 在新冠疫情海外持续蔓延、并且缺乏有效控制,以及欧佩克与非欧佩克成员间的“全面油价战争”的环境下,美国宣布下调利率,并推出QE等宽松政策。对此,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美国上述应对举措有些失当,反而不断强化恐慌情绪,导致全球股指出现雪崩式塌陷。其中,美国股指在2020年3月份10天发生4次熔断(历史上第五次熔断),美股、欧洲主要股指以及亚太地区(除中国大陆股指外)先后掀起断崖式下跌潮。
2020-03-27
海外风险短期冲击国内债市 长期仍具吸引力 随着监管层不断完善和持续优化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制度,中国债券市场对境外机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近年来中国债券相继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指数和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外资持有中国债券的规模和占比不断提高,也使得国内债券市场与海外资本市场的联动性增强。
2020-03-27